2007-02-11 22:55:36莫方

都會咖啡館回來了

再度踏上館前路43號的海倫咖啡館,照樣點了杯加了檸檬皮屑的卡布奇諾,正在覺得奇怪,平日那個笑臉迎人的老闆娘怎麼不見了?坐定下來,慢慢地,我發現裝潢也改了,沙發區的座位,不復往日的沈重、擁擠,原來深色的座椅也全部換成淺淺的米色。再環顧一下四周,後方排椅區兩幅直掛的橫幅照片,更是讓我驚艷,顯然,老闆娘的品味有改善了。 過了沒多久,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蹲在點心櫃前拍照。招牌的大鬍子,那是這個咖啡館的前身,都會咖啡館的老闆林先生。 我恍然大悟,原來林老闆回來了。 1996年,林老闆與太太黃小姐,在這個地點創立了都會咖啡館,獨樹一幟的室內設計空間,展現原來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主人的氣質;美味的咖啡,尤其是我最愛的台北卡布奇諾,還有它所在的台北車站轉運區域,常讓我在經過時,便像是中了蠱一樣地自動去喝一杯,甚至,後來更常常專程搭捷運去。 為什麼這個咖啡館如此吸引我?除了台北少有的,不是撒噁心的肉桂粉,而是清香的,和咖啡、奶泡譜成完美三重奏的檸檬皮屑的台北卡布奇諾,還有夫婦倆給人的親和感,他們對咖啡的熱情與文人氣質,讓人在這個空間裡完全放鬆,自在地享受桌上的咖啡,以及鄰座陣陣的絮語之浪。這個咖啡館,矗立在喧囂的台北街頭,就像是汪洋海上的一座溫暖的燈塔,吸引著身體或心裡疲憊的游人如我。 然而,在1999年,他們倆開始走出另一條路,在寬闊的山林裡賣起行動咖啡,也開啟了在大自然裡以發財車賣精緻咖啡的風潮。後來,都會咖啡館消失了,我可是難過了好久;又過了一陣子,在同一地點,出現了海倫咖啡,夫妻倆還是在山裡賣行動咖啡,這個店,是由他們的股東郭大姐來經營。這位郭大姐招呼客人很殷勤,店內裝潢也很現代,可是,總好像少了什麼。這時期的海倫咖啡,雖然咖啡一樣好喝,還賣起好吃的義大利麵和其他餐點,但是,我覺得原來都會咖啡館的文人氣質沒有了,那時的海倫咖啡,就像是另一家Barista Coffee西雅圖極品咖啡,沒有自己的特色。而當時的老闆娘郭大姐,雖然很殷勤,但是事必躬親,無形中讓人感覺到壓力:這個地方,不宜久坐。 所以,我還是時時懷想著那個溫暖的都會咖啡館,縱使我人在美國的三年,坐在另一個國度卻一樣連鎖的星巴克咖啡裡,我還是懷念館前路上曾經有過的,在都會咖啡館文思泉湧的日子。 沒了那位滿場飛的郭大姐,喝完咖啡,和久違的林老板打了個招呼,走出店門時也看到老闆娘黃小姐,我想,我心中那座都會咖啡館,又回來了。 2007/2/11
酒瓶女王 2007-02-25 01:32:09

記憶總是越陳越香
我也總會為了它 在人生中 留個位置

今天因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翻看了我的留言版,發現和你在2003.03.08誤打誤撞之下,&quot曾經&quot認識了幾天,經歷了電腦的重灌.更換了.再重灌,終於,遺失了.
然而,再一次的來到這兒,幸運的看到了你今年第一篇文章,讓我心中的那顆小行星也迅速跑出來跟我招手,是的,就是一家我拜訪了四次卻始終記不得名字的小餐館,也許不是記不得名字,而是我想,每次介紹它的時候開場都是&quot那個可以讓我一個人坐著喝一杯咖啡,什麼也不做就過了一整晚的小餐館&quot.
我很慶幸,在遠離家鄉的城市中,有這麼一個地方讓我休憩,在高雄,在河堤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