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6 08:43:35粟子
台產小生…唐菁、楊帆
台產小生…唐菁、楊帆
粟子
相較電影事業蓬勃發展的香港,台灣顯得寂靜,偶爾挖掘一位頗具希望的未來之星,不出幾月便被一海之隔的大公司相中,重金重用重重加身,豈有不琵琶別抱的道理?!回顧五、六0年代影壇,不僅有女明星「最美麗的動物」張仲文、「寶島第一美人」夷光猛龍過江,在異鄉闖出名號,男演員也受到矚目,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一度被視為台灣首席小生的唐菁(1924~)與曾受「邵氏」力捧的文藝一線新生代楊帆(1943~2006)。儘管兩人都是1949年後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但身份已和在地緊密連結,無論是在已經闖出名號的前者或即將旭日東升的後者,認真精進演技的他們,都被香江市場視為外來客。別於擅長交際應酬的唐菁,凡事悶在心底的楊帆不時鑽牛角尖,痛苦痛楚全都壓抑心底,最終成為擊垮精神的重擔,再回到故鄉,已不復往日飛揚神采。
唐菁竄起的年代,正值國語片鬧小生荒,人才濟濟的香港尚且如此,遑論資金機會貧乏的台灣。比起同期的黃宗遜、藍天虹,他外型討好、氣質清新,加上態度恭謙有禮、認真鑽研演技,迅速躍升首席地位。未幾,唐菁應邀到港拍片,已入不惑之年的他,因戲結識同片演員陳方(1941~),迅速墜入情網。情到濃時,唐菁返台向妻子提出離婚,從此日日上演比電影還具張力的愛恨情仇。儘管批評排山倒海,兩人仍舊堅持攜手。事後,唐菁選擇留在香港發展,以酷帥風流的特務角色翻紅,演藝生命由小生延續至中生。無論觀眾能否體諒私領域的風波,銀幕上的他,確實散發獨到的男性魅力。
唐菁本名唐振青,又名唐治民,1946年自農村學校畢業,任職牧場技士與管理員等職。二十四歲,愛好攝影的他報考空軍,初為空軍攝影師,後轉作地勤人員。1949年,隨國軍來台,基於對演戲的興趣,考進陸軍劇團服務,經漫畫家牛哥介紹至農復會當繪圖員。二十九歲,透過編劇陳文泉引薦,以演員身份進入「農業教育電影公司」(簡稱農教),參與首作為反共片〈烽火麗人〉(1953),與吳驚鴻分任男女主角,表現頗獲好評。1954年,「農教」與「台灣電影公司」合併成「中央電影公司」,唐菁遂成為最受倚重的台柱明星。1960年,因與「中影」解除基本演員合約,短暫淡出影壇,月餘後復出。
數年間,幾乎在台投資的國語片,很高比例都由他擔任主角,作品包括:〈風塵劫〉(1954)、〈甘蔗姑娘〉(1954)、〈千金丈夫〉(1954)、〈梅崗春回〉(1955)、〈關山行〉(1955)、〈歧路〉(1955)、〈碧海同舟〉(1956)、〈夜盡天明〉(1957)、〈歸來〉(1957)、〈她們夢醒時〉(1958)、〈風流冤家〉(1957)、〈懸崖〉(1959)、〈王先生投奔自由〉(1960)、〈魔窟殺子報〉(1960)、〈天倫淚〉(1960)、〈颱風〉(1962)、〈黑森林〉(1962)、〈龍山寺之戀〉(1963)等。1958年,應「邵氏」邀請赴港拍攝〈殺人的情書〉(1958,又名卡爾登情殺案),後仍以在台發展為主。1963年,憑〈黑夜到黎明〉(1963)中的正直軍官一角獲第二屆金馬影帝,也是首位由台灣影壇培養的得主(第一屆為香港資深影星王引)。
1963年中,經曾合作〈黑森林〉的導演袁秋楓介紹,加盟香港「電懋」,陸續主演〈聊齋誌異〉(1963)、〈雷堡風雲〉(1965)、〈亂世兒女〉(1965)。期間,與同樣來自台灣的新進女星陳方過從甚密,進而提出離婚要求,引發妻子林富美(1958年結婚)不滿,甚至引發官司問題。輿論一面倒指責男方薄情忘義,連帶影響電影事業。風波稍息,唐菁轉投「邵氏」,接演系列時裝情報、古裝武俠片,頗受歡迎,影片如:〈鐵觀音〉(1967)、〈特警00九〉(1967)、〈鐵漢風流〉(1967)、〈催命符〉(1967)、〈鐵觀音勇破爆炸黨〉(1968)、〈豪俠傳〉(1969)、〈飛燕金刀〉(1969)等。
1970年,與「邵氏」合約到期、轉為自由演員,定居香港,為各公司拍片,題材戲路廣泛,作品如:〈大丈夫能屈能伸〉(1970)、〈怒劍狂刀〉(1970)、〈天龍八將〉(1971)、〈黑靈官〉(1972)、〈應召女郎〉(1973)、〈香港屋簷下〉(1974)、〈撈女日記〉(1975)、〈五毒天羅〉(1976)、〈天涯明月刀〉(1976)、〈李三腳威震地獄門〉(1977)、〈面懵心精〉(1978)、〈蕭十一郎〉(1979)、〈失業生〉(1981)、〈大旗英雄傳〉(1982)等。從影三十年,拍攝超過七十部電影,年歲漸長,逐步退居幕後任配音,同時經營進出口生意。
初入影壇,唐菁就在〈烽火麗人〉獲拔擢為男主角,除了本身條件,多少也暴露小生人才缺乏的警訊。相貌端正的他特別適合青年才俊一類角色,天時地利,也自我磨練精進。赴港接拍〈殺人的情書〉時,唐菁一向做足功課:「先對劇本下功夫研究,瞭解劇中人物、背景,熟讀台詞、實習動作,可以說一切都是非常認真。」雖然站穩主角地位,他仍維持一貫「求進步」作風,不論任何角色,皆仔細揣摩,努力使自己不斷進步。時任記者的姚鳳磐認為唐菁的聰明在於「不以風流小生自居」,願意花時間琢磨演技,才能持續有所成長。
五0年代下半,台灣影人前仆後繼嚮往香港,唐菁也獲邀在〈殺人的情書〉試水溫。相較多數「洋洋得意」的同行,他顯得格外低調:「『到香港去』無形中成了大家的理想,也是唯一的情緒上的刺激!多提香港,好像更會刺激大家,撩起情緒上的波瀾而影響平靜的生活。」不把自己的得意加諸在別人的痛苦上,無怪贏得有口皆碑的好人緣。
唐菁屬和善易親近的社交性格,除去婚外戀鬧得滿城風雨(1964~1966)的負面報導,其他時候關於唐菁的文章,大半是褒多於貶,舉凡:謙遜(不是獻殷勤或拍馬)、有禮(誠心接受幕前幕後伙伴的愛護教導)、和藹(隨和大方、圓滑自然的社交態度)等美善用詞,都是形容他的常客。很會交朋友的唐菁,來往對象當然包括異性,導致他從單身到已婚,總是花邊新聞不斷。結婚不到一年,桃色傳聞頻頻見報,擔心假消息引起嬌妻埋怨,難得正色澄清:「男女之間除了愛情之外,還有友情的存在,……老兄(指記者):難道你還不相信我,尤其是我和富美!」
1958年1月,唐菁與小七歲的林富美正式結婚,典禮由「中影」總經理李葉主持,於攝影廠A棚舉行,燈火輝煌、喜氣洋洋,鋒頭一時無二。新婚不到半年,唐菁為新片前往香港,獨自一人在外,接連傳出與舞場小姐過從甚密。面對熟人單刀直入詢問,他的回答反映成熟社會人的處世態度:「只不過想以一種歡樂的氣氛來沖淡你客邸的寂寞;如果一定固執成見,不能通權達變,反而得罪了人!」唐菁深覺旁人眼中的「假戲真作」,其實只是「普通應酬」。儘管不時有曖昧不明的緋聞,偶爾打翻太座醋罈,但從未危急家庭。直到與「電懋」簽下一紙合約,暫別妻兒單身赴任,才使婚姻遭逢空前挑戰……
拍罷〈聊齋誌異〉,闊別十五個月的唐菁為〈雷堡風雲〉回台,行李塞滿各式毛衣皮鞋和打字機,他甘之如飴:「這都是我從香港帶回來孝敬太座的,還替我六歲的寶貝兒子買了一大堆玩具!」愛家愛妻愛子的好丈夫好父親形象,卻在女星陳方母親一則「駁斥香港某週刊報導唐菁婚變與女兒有關」的啟事後,陷入不倫疑雲。初期,唐菁、陳方分別向記者表明子虛烏有。特別是後者,一再堅稱雙方只是基於同鄉之誼、偶爾聯袂出席的朋友,一切指控都是冤枉。唐菁則自述不會離婚,但風言風語使他失去不少拍片機會。為何不接妻小就近陪伴?他的理由充足:「拍片收入並不寬裕,香港生活程度又太高,因此沒有力量負擔他們在港的費用。」相形之下,妻子林富美顯得有所保留:「唐菁嘴巴居然如此地硬,他是不是想要我把手裡的證據公布出來?」
自三角戀於1964年12月浮上檯面以來,隔幾日(密集時日日)就有數則鉅細靡遺的報導。一如所有的感情矛盾,真相只有一個,卻因為視角不同、立場各異而出現截然不同的說法,正如三位當事人對離婚事件的各自表述—陳方:空穴來風、絕無此事;唐菁:聚少離多、夫妻情薄;林富美:丈夫堅離、定有隱情。
被指介入婚姻的陳方,不只一次感嘆遭逢「無妄之災」。她後悔未在第一時間闢謠,甚至為證明另有所屬,供出已有交往多年的對象:「我是逼得沒辦法才宣佈有男朋友的,但對方可能已不承認我是他的女朋友!」從小到大規規矩矩,卻因嚮往電影圈而捲入泥沼,陳方對父母、家庭都感到抱歉,甚至懷疑千里迢迢到港尋夢是錯誤的決定。作為事件裡的唯一男性,唐菁一開始倒很輕鬆,笑言會等太太消氣再好好商量。然而,曾說不會離婚的他,回到香港即祕密搬離住所,與外界鮮少聯繫。其實,唐菁在1964年底回台時,已有意結束婚姻關係,經親友規勸才打消念頭並答應三個條件:回港後不與陳方私人會面、三個月內接妻子赴港定居、定期寄生活費,只是承諾都在他離台時煙消雲散。暫別緋聞女友,拒見妻子的唐菁獨居香港,見媒體偏袒後者,加上離婚遙遙無期,一度自暴自棄,不理髮、不剃鬍,折磨封閉自己。他不諱言交出一半收入,盡了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太太卻始終拖住不肯離婚,無疑是她的不對。
至於最受輿論支持的「受害者」林富美,自述丈夫為〈雷堡風雲〉回台時,就以「夫妻分隔兩地、生活不妥」為由提出離婚。希望維持關係的她,自願容忍退讓、承受委屈—非但可以自行負擔生活費用(即唐菁不須寄錢回家),亦同意他「在香港可以盡量玩」,接受分居但不答應離婚。她甚至辭去工作,帶著兒子到港尋夫,無奈此舉反而逼得唐菁豁出去:「我愛陳方!林富美現在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離婚,要不就回台灣!」轉圜無望,唐太太時而激動時而懇求,就是不想破壞家庭,言談間盡是悔恨與深愛。1964年12月下旬至1965年4月中旬,陳方、唐菁、林富美各執一詞,程度從完全沒有、模稜兩可到絕對有鬼,只有登場人物是最大公約數。儘管是明星銀幕外的家務事,高潮迭起絲毫不輸精心設計的劇本,觀眾各有支持,只是十有八九站在原配一邊。
「我總以為與結了婚的人在一起比較安全,哪想到他會和太太提出離婚……我對他真是恨之入骨!」陳方的告白卻被林富美公佈的證據—與唐菁往來的書信推翻,內情跟著呼之欲出……。天各一方的日子,唐菁、陳方還是祕密持續通信,內容和女方對外的冷淡態度完全不同(如:彼此以英文的丈夫妻子相稱、一再提到深愛唐菁等),證實兩人確實發展出愛情。不知記者是否徵詢陳方同意,報導大量登出信件內文,使原本只屬兩人的濃情蜜意,成為人盡皆知的「出軌證據」。對唐菁寫下「我這有多麼痛苦呢?」的陳方,或許正因信件的曝光,被打入更深的懊惱。
1965年10月,因緋聞而被「電懋」送回台灣休假的陳方,費盡辛苦得到香港一所中學聘書,藉此重回男友懷抱。她在給摯友的信中寫到:「為了他,即使有人告訴我回到香港是死路一條,我也是要去的……」既有如此決心,為什麼先前堅決否認?陳方坦言是來自親情壓力:「年老的雙親及兄姐流著淚請求我給他們點面子,給他們做人的餘地,要我否認時,我能再抗拒嗎?當然我們全錯了,因為紙包不住火。」
眼見唐菁、陳方走到一起,林富美選擇向台北地檢署告發兩人通姦及妨害名譽。她雖提出確切證據,檢察官也發出傳票,但法界人士多認為此舉效果有限—發生地點在香港(非中華民國領域)、所犯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重本刑為三年以上者,回國後才能適用刑法處罰),也就是說,就算認定有罪,也無法給予制裁。開庭時,只有林富美在親友陪同下應訊,她出示信件照片作為佐證,泣訴丈夫移情別戀後棄孩子於不顧……至此,夫妻情份已走到終點。「我真的希望他回來,即使是來看看兒子也好!」兩年後,林富美當選台中市議員,配偶欄上依舊是唐菁。受訪時還將「破鏡重圓」念茲在茲,雖再三說「他不會回來」,卻也表明「不會計較」,那怕有和女友生的孩子,也願意共同扶養。故事至此,愛情的自私與執著一覽無遺,道德上或許有對錯,但實際卻是各有各的身不由己。兩年間,原本各有發展的三人纏得筋疲力盡,畢竟在這多了一角的愛情關係中,誰都不是贏家。
人間蒸發十九年、五十六歲的楊帆與影圈舊友金滔聯絡:「我可以出來了,你來看看我,好嗎?」曾經俊俏帥氣、文質彬彬的文藝男星,已是身型發福的中年人,他無奈:「天天吃藥、治療,不能出來,看不到朋友,沒有希望,不知道有沒有明天,你說能不變樣嗎?」七0年代初,楊帆事業正好,精神卻出狀況,離婚後更每況愈下,時常莫名其妙發笑、無故缺席、忘了付錢……母親實在沒辦法,只得將他送至療養院,從此一待三十寒暑,靜靜度過漫漫餘生。時光倒流三十年,容貌斯文、體態修長、舉手投足靦腆青澀的楊帆被「邵氏」相中,成為最受倚重的超級新人。
或許是本身性格使然,楊帆總給人害羞沈默的印象;回到現實,面對巨大的拍戲和婚變壓力,他選擇治標藥物硬撐而非傾吐求救,久而久之,問題越積越多,也越來越難化解。一如和井莉主演的〈雲泥〉(1968),楊帆的心裡似乎也有一堆堆看不清的雲和泥,這些解不開的謎團,最終也成為他無法重返社會的遺憾。
楊帆本名楊光熹,四川威遠人,幼時隨家人遷台,在台灣接受教育,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1963年,以本名參與李行執導的〈街頭巷尾〉(1963),飾演兼差送報分擔家計的孝順高中生,表現恰如其分。「中影」新任總經理龔弘籌辦「影藝研究班」,專收對電影有志趣的青年,他以藝名楊帆報名「演技研究」課程,同學尚有「中影」演員王莫愁、唐寶雲,以及新人唐美麗(即丁珮)等三十餘人。
二十三歲加盟「邵氏」為基本演員,訂下七年合約,攜新婚妻子前往香港。楊帆首先在瓊瑤原著的〈船〉(1967)擔任要角,由此一舉成名,躍升時裝文藝紅星。與此同時,「邵氏」小生陣容發生重大變化,戲路相仿的陳厚、關山、金漢皆因故減少片量,楊帆外在條件佳、年紀輕且簽約時數長,被視為重點栽培對象。1967至1970年,為其演藝事業的顛峰,主演十多部電影,與胡燕妮、井莉、凌波等女星搭配,包括:〈青春鼓王〉(1967)、〈春暖花開〉(1968)、〈雲泥〉、〈狂戀詩〉(1968)、〈慾燄狂流〉(1969)、〈兒女是我們的〉(1970)、〈胡姬花〉(1970)、〈青春戀〉(1970)、〈女子公寓〉(1970)等,橫跨文藝愛情、情境喜劇、浪漫奇情、家庭倫理,古裝片僅與邢慧合作的〈鬼新娘〉(1972)。
走紅之際,楊帆曾因片酬問題與「邵氏」發生不快,但很快煙消雲散,對公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970年初,和結褵三年的妻子簽字離婚,獨子由前妻扶養,情緒大受打擊以十二指腸患病為由,向公司請假留台治療。經數月調養,身體恢復健康,不久與「邵氏」解約。同年9月,因憂鬱症入院,康復後重回影壇,主演〈先生太太下女〉(1971)、〈琴韻心聲〉(1971)、〈她怎麼辦〉(1972)。七0年代前半,轉投小銀幕,加入「華視」為基本演員,又經友人介紹演出「中視」連續劇「大路」、「大地風雷」、「一代暴君」等。期間,精神分裂症病況加重,常因妄想而無法專心、狀況連連,母親為此疲於奔命。1977年,家人幾經考慮,將他送至台中市靜和醫院療養。此後數十年,楊帆成為醫院最資深的病患,長住醫院附設的「康復之家」,每日除例行復健,看電視、做手工、念佛經就是生活全部。2006年10月,因呼吸窘迫送往署立台中醫院檢查,發現是肺癌末期且擴散,一週後病逝,享年六十三歲。
「楊帆,是目前台灣影壇最有希望的小生人才,他具備時代中國青年優美的典型,俊雅而富有個性,今年二十歲的他,比任何一個以往的台灣國片小生看來『順眼』!」身高180的楊帆年紀輕輕,便得到時任記者的導演姚鳳磐看中,直言他前途不可限量。坦白說,影圈好看的演員不少,但能領受「俊秀」二字的卻不多,因為除了一表人才,還需要有氣質,只能說祖師爺賞飯,有的就是有。沒多久,識才的「邵氏」簽走這位「台灣影壇的希望」,將他帶進更寬更廣的華語市場。隨著〈船〉的賣座,楊帆也像他的藝名一般正式啟航,才第一年,就有機會主演投資甚巨的〈雲泥〉,星運可謂順遂。
分析箇中原由,首先是〈船〉的導演陶秦發覺楊帆是可造之才,因此特地在新作予以提拔;其次在於楊帆有好的外型和戲劇根基,演技頗受肯定,加上不斷研究劇本的好學精神,才能以新人之姿挑起大樑,一位與楊帆合作的導演更不諱言:「他有高貴的氣質,基本的條件夠,只要他自己努力,是大有前途的!」相較戲路相近的男星喬莊、凌雲,楊帆雖然戲齡最短,卻也是形像最清新、可塑性最高的一個。種種優勢無形間加強公司對他的信任,主角通告一部接一部,酬勞也升至兩千港幣,無疑是時裝男星中的吃香人物。
簽下夢寐以求的「邵氏」合約,與一見鍾情的女友結婚,二十出頭的楊帆體會人間最樂的雙喜臨門。楊帆的新婚妻子名叫陳海倫,曾以藝名陳瑛走上伸展台,也於〈煙雨濛濛〉(1965)飾演女主角歸亞蕾的妹妹。1966年,正值「二八年華」的她情竇初開,義無反顧成為最幸福的六月新娘。為配合楊帆的演藝事業,陳海倫和丈夫移居香港,並在啟德機場找到一份英國航空的地勤差事,兩人育有一子。不同於工作順心,夫妻的感情一直處在不穩定狀態,短短三年就有過兩次分居紀錄。楊帆澄清兩人是「為相愛而分手」,並激動地說:「她嫉妒!她愛我,愛得不得了,愛得甚至看到我和女主角在銀幕上擁抱都痛苦得要死。我一拍戲,少不了這些鏡頭,而看到她的一次又一次的煎熬,我著實於心不忍……」糾纏至1970年初,仍無法避免勞燕分飛的結局,在台北辦妥離婚手續。記者問及原因,雙方均認為是自己個性太強,無法相互容忍,才不得不結束四年情緣。
對於婚變的結果,和妻子的灑脫積極不同,楊帆顯得落寞非常,初期根本無心工作。對比當年將問題歸於性格不合(或著說太合以致同性相斥),獨居療養院十九年的他道出另一層真相:「二十六年前是因為精神有問題才導致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我因為工作壓力大,所以靠吃藥維持,沒想到害了我一輩子,如果沒有住進精神病院來,一定流浪街頭,死定了!」
楊帆自我要求高,有時甚至到嚴苛的地步。拍攝〈雲泥〉期間,他為了有好的表現,無論在片廠或宿舍,都不斷翻閱劇本,反覆瞭解情節、揣摩角色,半點不放鬆,「好學」到有目共睹的地步。正是如此「求好心切」的性格,楊帆常不自覺繃緊神經,形成惡性循環...... 1970年,楊帆與妻子仳離後不願回港,以十二指腸患病、需就醫修養為由,向公司請假。當年包括「邵氏」和報章雜誌,都猜測他是為爭取提高酬勞或有意提前解約而怠工,但從事後諸葛的角度觀察,此時的楊帆似已受精神問題困擾,無法應付緊湊的片廠生活。
一位在七0年代與楊帆有密切接觸的朋友,曾以筆名齊國發表文章「楊帆的一生」,寫實描繪他返台後的際遇:「大吼一聲,整個人都變了,送回香港青山醫院,好好壞壞的。」(推估這部電影是〈青春戀〉,楊帆在片中飾演練就一身空手道本領的富家子,打架時都會伴隨吼聲。)他認為楊帆個性很善良,拼命壓抑委屈,才因無法負荷過重壓力而爆發。二十七歲開始,楊帆不時進出醫院治療,最初還以胃酸過多等理由搪塞記者,日子久了,慢慢也不再隱瞞精神患病的事實。齊國回憶,他偶爾見「帥氣依舊」的楊帆自顧自傻笑,問他笑什麼,他很有條理答:「想起以前好笑。」病況越見嚴重,病發的楊帆甚至穿著戲服跑到朋友家抽煙,言行焦慮非常,行為已非一般壓力過大所能解釋。之後幾年,楊帆的情形反覆,年邁的母親漸漸無法處理兒子頻繁的「狀況」,只能忍痛把他送進療養院。養病的日子,高帥的楊帆依舊待人有禮,歲月也在不知不覺間流逝……
楊帆在醫院的過得低調平靜,隨著病情穩定,就移居到鄰近的復健社區「康復之家」。他每天在醫院服務台幫忙,支領微薄薪水,日常作息固定,和前半生的銀色絢爛截然不同。他的睡床由木板釘成,灰灰舊舊,唯一的擺設是兒子的照片:「加州大學畢業了,在IBM上班,過年時回來看過我一次,你看,他和我年輕時多像!他給我寫信,但沒時間來看我,我好想他!」楊帆把孩子的信妥善收著,是最珍貴的寶貝。前來探望的金滔見他應答如流、十分正常,好奇他為何不出院返家,楊帆的答覆坦率中盡是辛酸:「我有行動自由,但還要吃藥,不然會出狀況。我沒有家可回,也不想離開這裡。」醫院裡多數人都知道他過去是大明星,也常提起風光往事,他都是微笑以對。
「我不後悔退出影劇圈,這麼多年來,我花了半生積蓄,但命保住。勸圈內朋友一句話,如果環境可以,不如急流勇退。」相較歷經不倫緋聞依舊屹立、於007片種再創演藝二春的唐菁,因為婚姻失敗與工作壓力而鬱鬱寡歡的楊帆確是截然不同的個性,幾番波折,晚年的他悟到「退出要趁早」的道理。一個是因婚變問題遠離寶島、相當程度的隨心所欲;另一是因婚變痛楚匿居故鄉、儘可能地拼命掩藏……兩位來自台灣、香港發光的小生,典型印證「性格決定命運」的箴言。
參考資料:
1.《聯合報》1953年2月2日~1966年3月12日,唐菁相關報導共五十則。
2.《聯合報》1963年6月12日~2007年2月3日,楊帆相關報導共二十二則。
3.吳昊主編,《男兒本色》,香港:三聯書店,2005,頁83~86。
4.齊國,「楊帆的一生」,2008年7月29日。
相關文章:
1.首席小生的銀幕上下…唐菁
2.寶島影帝…唐菁、阮經天
3.孔融讓愛…白克作品〈龍山寺之戀〉
4.獨行人生路…楊帆
5.爆紅的考驗…楊帆、徐懷鈺
6.美麗時光,一而再…《愛戀老電影—五、六0年代香江男星的英姿與豪情》出版
粟子
相較電影事業蓬勃發展的香港,台灣顯得寂靜,偶爾挖掘一位頗具希望的未來之星,不出幾月便被一海之隔的大公司相中,重金重用重重加身,豈有不琵琶別抱的道理?!回顧五、六0年代影壇,不僅有女明星「最美麗的動物」張仲文、「寶島第一美人」夷光猛龍過江,在異鄉闖出名號,男演員也受到矚目,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一度被視為台灣首席小生的唐菁(1924~)與曾受「邵氏」力捧的文藝一線新生代楊帆(1943~2006)。儘管兩人都是1949年後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但身份已和在地緊密連結,無論是在已經闖出名號的前者或即將旭日東升的後者,認真精進演技的他們,都被香江市場視為外來客。別於擅長交際應酬的唐菁,凡事悶在心底的楊帆不時鑽牛角尖,痛苦痛楚全都壓抑心底,最終成為擊垮精神的重擔,再回到故鄉,已不復往日飛揚神采。
唐菁竄起的年代,正值國語片鬧小生荒,人才濟濟的香港尚且如此,遑論資金機會貧乏的台灣。比起同期的黃宗遜、藍天虹,他外型討好、氣質清新,加上態度恭謙有禮、認真鑽研演技,迅速躍升首席地位。未幾,唐菁應邀到港拍片,已入不惑之年的他,因戲結識同片演員陳方(1941~),迅速墜入情網。情到濃時,唐菁返台向妻子提出離婚,從此日日上演比電影還具張力的愛恨情仇。儘管批評排山倒海,兩人仍舊堅持攜手。事後,唐菁選擇留在香港發展,以酷帥風流的特務角色翻紅,演藝生命由小生延續至中生。無論觀眾能否體諒私領域的風波,銀幕上的他,確實散發獨到的男性魅力。
唐菁本名唐振青,又名唐治民,1946年自農村學校畢業,任職牧場技士與管理員等職。二十四歲,愛好攝影的他報考空軍,初為空軍攝影師,後轉作地勤人員。1949年,隨國軍來台,基於對演戲的興趣,考進陸軍劇團服務,經漫畫家牛哥介紹至農復會當繪圖員。二十九歲,透過編劇陳文泉引薦,以演員身份進入「農業教育電影公司」(簡稱農教),參與首作為反共片〈烽火麗人〉(1953),與吳驚鴻分任男女主角,表現頗獲好評。1954年,「農教」與「台灣電影公司」合併成「中央電影公司」,唐菁遂成為最受倚重的台柱明星。1960年,因與「中影」解除基本演員合約,短暫淡出影壇,月餘後復出。
數年間,幾乎在台投資的國語片,很高比例都由他擔任主角,作品包括:〈風塵劫〉(1954)、〈甘蔗姑娘〉(1954)、〈千金丈夫〉(1954)、〈梅崗春回〉(1955)、〈關山行〉(1955)、〈歧路〉(1955)、〈碧海同舟〉(1956)、〈夜盡天明〉(1957)、〈歸來〉(1957)、〈她們夢醒時〉(1958)、〈風流冤家〉(1957)、〈懸崖〉(1959)、〈王先生投奔自由〉(1960)、〈魔窟殺子報〉(1960)、〈天倫淚〉(1960)、〈颱風〉(1962)、〈黑森林〉(1962)、〈龍山寺之戀〉(1963)等。1958年,應「邵氏」邀請赴港拍攝〈殺人的情書〉(1958,又名卡爾登情殺案),後仍以在台發展為主。1963年,憑〈黑夜到黎明〉(1963)中的正直軍官一角獲第二屆金馬影帝,也是首位由台灣影壇培養的得主(第一屆為香港資深影星王引)。
1963年中,經曾合作〈黑森林〉的導演袁秋楓介紹,加盟香港「電懋」,陸續主演〈聊齋誌異〉(1963)、〈雷堡風雲〉(1965)、〈亂世兒女〉(1965)。期間,與同樣來自台灣的新進女星陳方過從甚密,進而提出離婚要求,引發妻子林富美(1958年結婚)不滿,甚至引發官司問題。輿論一面倒指責男方薄情忘義,連帶影響電影事業。風波稍息,唐菁轉投「邵氏」,接演系列時裝情報、古裝武俠片,頗受歡迎,影片如:〈鐵觀音〉(1967)、〈特警00九〉(1967)、〈鐵漢風流〉(1967)、〈催命符〉(1967)、〈鐵觀音勇破爆炸黨〉(1968)、〈豪俠傳〉(1969)、〈飛燕金刀〉(1969)等。
1970年,與「邵氏」合約到期、轉為自由演員,定居香港,為各公司拍片,題材戲路廣泛,作品如:〈大丈夫能屈能伸〉(1970)、〈怒劍狂刀〉(1970)、〈天龍八將〉(1971)、〈黑靈官〉(1972)、〈應召女郎〉(1973)、〈香港屋簷下〉(1974)、〈撈女日記〉(1975)、〈五毒天羅〉(1976)、〈天涯明月刀〉(1976)、〈李三腳威震地獄門〉(1977)、〈面懵心精〉(1978)、〈蕭十一郎〉(1979)、〈失業生〉(1981)、〈大旗英雄傳〉(1982)等。從影三十年,拍攝超過七十部電影,年歲漸長,逐步退居幕後任配音,同時經營進出口生意。
初入影壇,唐菁就在〈烽火麗人〉獲拔擢為男主角,除了本身條件,多少也暴露小生人才缺乏的警訊。相貌端正的他特別適合青年才俊一類角色,天時地利,也自我磨練精進。赴港接拍〈殺人的情書〉時,唐菁一向做足功課:「先對劇本下功夫研究,瞭解劇中人物、背景,熟讀台詞、實習動作,可以說一切都是非常認真。」雖然站穩主角地位,他仍維持一貫「求進步」作風,不論任何角色,皆仔細揣摩,努力使自己不斷進步。時任記者的姚鳳磐認為唐菁的聰明在於「不以風流小生自居」,願意花時間琢磨演技,才能持續有所成長。
五0年代下半,台灣影人前仆後繼嚮往香港,唐菁也獲邀在〈殺人的情書〉試水溫。相較多數「洋洋得意」的同行,他顯得格外低調:「『到香港去』無形中成了大家的理想,也是唯一的情緒上的刺激!多提香港,好像更會刺激大家,撩起情緒上的波瀾而影響平靜的生活。」不把自己的得意加諸在別人的痛苦上,無怪贏得有口皆碑的好人緣。
唐菁屬和善易親近的社交性格,除去婚外戀鬧得滿城風雨(1964~1966)的負面報導,其他時候關於唐菁的文章,大半是褒多於貶,舉凡:謙遜(不是獻殷勤或拍馬)、有禮(誠心接受幕前幕後伙伴的愛護教導)、和藹(隨和大方、圓滑自然的社交態度)等美善用詞,都是形容他的常客。很會交朋友的唐菁,來往對象當然包括異性,導致他從單身到已婚,總是花邊新聞不斷。結婚不到一年,桃色傳聞頻頻見報,擔心假消息引起嬌妻埋怨,難得正色澄清:「男女之間除了愛情之外,還有友情的存在,……老兄(指記者):難道你還不相信我,尤其是我和富美!」
1958年1月,唐菁與小七歲的林富美正式結婚,典禮由「中影」總經理李葉主持,於攝影廠A棚舉行,燈火輝煌、喜氣洋洋,鋒頭一時無二。新婚不到半年,唐菁為新片前往香港,獨自一人在外,接連傳出與舞場小姐過從甚密。面對熟人單刀直入詢問,他的回答反映成熟社會人的處世態度:「只不過想以一種歡樂的氣氛來沖淡你客邸的寂寞;如果一定固執成見,不能通權達變,反而得罪了人!」唐菁深覺旁人眼中的「假戲真作」,其實只是「普通應酬」。儘管不時有曖昧不明的緋聞,偶爾打翻太座醋罈,但從未危急家庭。直到與「電懋」簽下一紙合約,暫別妻兒單身赴任,才使婚姻遭逢空前挑戰……
拍罷〈聊齋誌異〉,闊別十五個月的唐菁為〈雷堡風雲〉回台,行李塞滿各式毛衣皮鞋和打字機,他甘之如飴:「這都是我從香港帶回來孝敬太座的,還替我六歲的寶貝兒子買了一大堆玩具!」愛家愛妻愛子的好丈夫好父親形象,卻在女星陳方母親一則「駁斥香港某週刊報導唐菁婚變與女兒有關」的啟事後,陷入不倫疑雲。初期,唐菁、陳方分別向記者表明子虛烏有。特別是後者,一再堅稱雙方只是基於同鄉之誼、偶爾聯袂出席的朋友,一切指控都是冤枉。唐菁則自述不會離婚,但風言風語使他失去不少拍片機會。為何不接妻小就近陪伴?他的理由充足:「拍片收入並不寬裕,香港生活程度又太高,因此沒有力量負擔他們在港的費用。」相形之下,妻子林富美顯得有所保留:「唐菁嘴巴居然如此地硬,他是不是想要我把手裡的證據公布出來?」
自三角戀於1964年12月浮上檯面以來,隔幾日(密集時日日)就有數則鉅細靡遺的報導。一如所有的感情矛盾,真相只有一個,卻因為視角不同、立場各異而出現截然不同的說法,正如三位當事人對離婚事件的各自表述—陳方:空穴來風、絕無此事;唐菁:聚少離多、夫妻情薄;林富美:丈夫堅離、定有隱情。
被指介入婚姻的陳方,不只一次感嘆遭逢「無妄之災」。她後悔未在第一時間闢謠,甚至為證明另有所屬,供出已有交往多年的對象:「我是逼得沒辦法才宣佈有男朋友的,但對方可能已不承認我是他的女朋友!」從小到大規規矩矩,卻因嚮往電影圈而捲入泥沼,陳方對父母、家庭都感到抱歉,甚至懷疑千里迢迢到港尋夢是錯誤的決定。作為事件裡的唯一男性,唐菁一開始倒很輕鬆,笑言會等太太消氣再好好商量。然而,曾說不會離婚的他,回到香港即祕密搬離住所,與外界鮮少聯繫。其實,唐菁在1964年底回台時,已有意結束婚姻關係,經親友規勸才打消念頭並答應三個條件:回港後不與陳方私人會面、三個月內接妻子赴港定居、定期寄生活費,只是承諾都在他離台時煙消雲散。暫別緋聞女友,拒見妻子的唐菁獨居香港,見媒體偏袒後者,加上離婚遙遙無期,一度自暴自棄,不理髮、不剃鬍,折磨封閉自己。他不諱言交出一半收入,盡了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太太卻始終拖住不肯離婚,無疑是她的不對。
至於最受輿論支持的「受害者」林富美,自述丈夫為〈雷堡風雲〉回台時,就以「夫妻分隔兩地、生活不妥」為由提出離婚。希望維持關係的她,自願容忍退讓、承受委屈—非但可以自行負擔生活費用(即唐菁不須寄錢回家),亦同意他「在香港可以盡量玩」,接受分居但不答應離婚。她甚至辭去工作,帶著兒子到港尋夫,無奈此舉反而逼得唐菁豁出去:「我愛陳方!林富美現在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離婚,要不就回台灣!」轉圜無望,唐太太時而激動時而懇求,就是不想破壞家庭,言談間盡是悔恨與深愛。1964年12月下旬至1965年4月中旬,陳方、唐菁、林富美各執一詞,程度從完全沒有、模稜兩可到絕對有鬼,只有登場人物是最大公約數。儘管是明星銀幕外的家務事,高潮迭起絲毫不輸精心設計的劇本,觀眾各有支持,只是十有八九站在原配一邊。
「我總以為與結了婚的人在一起比較安全,哪想到他會和太太提出離婚……我對他真是恨之入骨!」陳方的告白卻被林富美公佈的證據—與唐菁往來的書信推翻,內情跟著呼之欲出……。天各一方的日子,唐菁、陳方還是祕密持續通信,內容和女方對外的冷淡態度完全不同(如:彼此以英文的丈夫妻子相稱、一再提到深愛唐菁等),證實兩人確實發展出愛情。不知記者是否徵詢陳方同意,報導大量登出信件內文,使原本只屬兩人的濃情蜜意,成為人盡皆知的「出軌證據」。對唐菁寫下「我這有多麼痛苦呢?」的陳方,或許正因信件的曝光,被打入更深的懊惱。
1965年10月,因緋聞而被「電懋」送回台灣休假的陳方,費盡辛苦得到香港一所中學聘書,藉此重回男友懷抱。她在給摯友的信中寫到:「為了他,即使有人告訴我回到香港是死路一條,我也是要去的……」既有如此決心,為什麼先前堅決否認?陳方坦言是來自親情壓力:「年老的雙親及兄姐流著淚請求我給他們點面子,給他們做人的餘地,要我否認時,我能再抗拒嗎?當然我們全錯了,因為紙包不住火。」
眼見唐菁、陳方走到一起,林富美選擇向台北地檢署告發兩人通姦及妨害名譽。她雖提出確切證據,檢察官也發出傳票,但法界人士多認為此舉效果有限—發生地點在香港(非中華民國領域)、所犯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重本刑為三年以上者,回國後才能適用刑法處罰),也就是說,就算認定有罪,也無法給予制裁。開庭時,只有林富美在親友陪同下應訊,她出示信件照片作為佐證,泣訴丈夫移情別戀後棄孩子於不顧……至此,夫妻情份已走到終點。「我真的希望他回來,即使是來看看兒子也好!」兩年後,林富美當選台中市議員,配偶欄上依舊是唐菁。受訪時還將「破鏡重圓」念茲在茲,雖再三說「他不會回來」,卻也表明「不會計較」,那怕有和女友生的孩子,也願意共同扶養。故事至此,愛情的自私與執著一覽無遺,道德上或許有對錯,但實際卻是各有各的身不由己。兩年間,原本各有發展的三人纏得筋疲力盡,畢竟在這多了一角的愛情關係中,誰都不是贏家。
人間蒸發十九年、五十六歲的楊帆與影圈舊友金滔聯絡:「我可以出來了,你來看看我,好嗎?」曾經俊俏帥氣、文質彬彬的文藝男星,已是身型發福的中年人,他無奈:「天天吃藥、治療,不能出來,看不到朋友,沒有希望,不知道有沒有明天,你說能不變樣嗎?」七0年代初,楊帆事業正好,精神卻出狀況,離婚後更每況愈下,時常莫名其妙發笑、無故缺席、忘了付錢……母親實在沒辦法,只得將他送至療養院,從此一待三十寒暑,靜靜度過漫漫餘生。時光倒流三十年,容貌斯文、體態修長、舉手投足靦腆青澀的楊帆被「邵氏」相中,成為最受倚重的超級新人。
或許是本身性格使然,楊帆總給人害羞沈默的印象;回到現實,面對巨大的拍戲和婚變壓力,他選擇治標藥物硬撐而非傾吐求救,久而久之,問題越積越多,也越來越難化解。一如和井莉主演的〈雲泥〉(1968),楊帆的心裡似乎也有一堆堆看不清的雲和泥,這些解不開的謎團,最終也成為他無法重返社會的遺憾。
楊帆本名楊光熹,四川威遠人,幼時隨家人遷台,在台灣接受教育,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1963年,以本名參與李行執導的〈街頭巷尾〉(1963),飾演兼差送報分擔家計的孝順高中生,表現恰如其分。「中影」新任總經理龔弘籌辦「影藝研究班」,專收對電影有志趣的青年,他以藝名楊帆報名「演技研究」課程,同學尚有「中影」演員王莫愁、唐寶雲,以及新人唐美麗(即丁珮)等三十餘人。
二十三歲加盟「邵氏」為基本演員,訂下七年合約,攜新婚妻子前往香港。楊帆首先在瓊瑤原著的〈船〉(1967)擔任要角,由此一舉成名,躍升時裝文藝紅星。與此同時,「邵氏」小生陣容發生重大變化,戲路相仿的陳厚、關山、金漢皆因故減少片量,楊帆外在條件佳、年紀輕且簽約時數長,被視為重點栽培對象。1967至1970年,為其演藝事業的顛峰,主演十多部電影,與胡燕妮、井莉、凌波等女星搭配,包括:〈青春鼓王〉(1967)、〈春暖花開〉(1968)、〈雲泥〉、〈狂戀詩〉(1968)、〈慾燄狂流〉(1969)、〈兒女是我們的〉(1970)、〈胡姬花〉(1970)、〈青春戀〉(1970)、〈女子公寓〉(1970)等,橫跨文藝愛情、情境喜劇、浪漫奇情、家庭倫理,古裝片僅與邢慧合作的〈鬼新娘〉(1972)。
走紅之際,楊帆曾因片酬問題與「邵氏」發生不快,但很快煙消雲散,對公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970年初,和結褵三年的妻子簽字離婚,獨子由前妻扶養,情緒大受打擊以十二指腸患病為由,向公司請假留台治療。經數月調養,身體恢復健康,不久與「邵氏」解約。同年9月,因憂鬱症入院,康復後重回影壇,主演〈先生太太下女〉(1971)、〈琴韻心聲〉(1971)、〈她怎麼辦〉(1972)。七0年代前半,轉投小銀幕,加入「華視」為基本演員,又經友人介紹演出「中視」連續劇「大路」、「大地風雷」、「一代暴君」等。期間,精神分裂症病況加重,常因妄想而無法專心、狀況連連,母親為此疲於奔命。1977年,家人幾經考慮,將他送至台中市靜和醫院療養。此後數十年,楊帆成為醫院最資深的病患,長住醫院附設的「康復之家」,每日除例行復健,看電視、做手工、念佛經就是生活全部。2006年10月,因呼吸窘迫送往署立台中醫院檢查,發現是肺癌末期且擴散,一週後病逝,享年六十三歲。
「楊帆,是目前台灣影壇最有希望的小生人才,他具備時代中國青年優美的典型,俊雅而富有個性,今年二十歲的他,比任何一個以往的台灣國片小生看來『順眼』!」身高180的楊帆年紀輕輕,便得到時任記者的導演姚鳳磐看中,直言他前途不可限量。坦白說,影圈好看的演員不少,但能領受「俊秀」二字的卻不多,因為除了一表人才,還需要有氣質,只能說祖師爺賞飯,有的就是有。沒多久,識才的「邵氏」簽走這位「台灣影壇的希望」,將他帶進更寬更廣的華語市場。隨著〈船〉的賣座,楊帆也像他的藝名一般正式啟航,才第一年,就有機會主演投資甚巨的〈雲泥〉,星運可謂順遂。
分析箇中原由,首先是〈船〉的導演陶秦發覺楊帆是可造之才,因此特地在新作予以提拔;其次在於楊帆有好的外型和戲劇根基,演技頗受肯定,加上不斷研究劇本的好學精神,才能以新人之姿挑起大樑,一位與楊帆合作的導演更不諱言:「他有高貴的氣質,基本的條件夠,只要他自己努力,是大有前途的!」相較戲路相近的男星喬莊、凌雲,楊帆雖然戲齡最短,卻也是形像最清新、可塑性最高的一個。種種優勢無形間加強公司對他的信任,主角通告一部接一部,酬勞也升至兩千港幣,無疑是時裝男星中的吃香人物。
簽下夢寐以求的「邵氏」合約,與一見鍾情的女友結婚,二十出頭的楊帆體會人間最樂的雙喜臨門。楊帆的新婚妻子名叫陳海倫,曾以藝名陳瑛走上伸展台,也於〈煙雨濛濛〉(1965)飾演女主角歸亞蕾的妹妹。1966年,正值「二八年華」的她情竇初開,義無反顧成為最幸福的六月新娘。為配合楊帆的演藝事業,陳海倫和丈夫移居香港,並在啟德機場找到一份英國航空的地勤差事,兩人育有一子。不同於工作順心,夫妻的感情一直處在不穩定狀態,短短三年就有過兩次分居紀錄。楊帆澄清兩人是「為相愛而分手」,並激動地說:「她嫉妒!她愛我,愛得不得了,愛得甚至看到我和女主角在銀幕上擁抱都痛苦得要死。我一拍戲,少不了這些鏡頭,而看到她的一次又一次的煎熬,我著實於心不忍……」糾纏至1970年初,仍無法避免勞燕分飛的結局,在台北辦妥離婚手續。記者問及原因,雙方均認為是自己個性太強,無法相互容忍,才不得不結束四年情緣。
對於婚變的結果,和妻子的灑脫積極不同,楊帆顯得落寞非常,初期根本無心工作。對比當年將問題歸於性格不合(或著說太合以致同性相斥),獨居療養院十九年的他道出另一層真相:「二十六年前是因為精神有問題才導致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我因為工作壓力大,所以靠吃藥維持,沒想到害了我一輩子,如果沒有住進精神病院來,一定流浪街頭,死定了!」
楊帆自我要求高,有時甚至到嚴苛的地步。拍攝〈雲泥〉期間,他為了有好的表現,無論在片廠或宿舍,都不斷翻閱劇本,反覆瞭解情節、揣摩角色,半點不放鬆,「好學」到有目共睹的地步。正是如此「求好心切」的性格,楊帆常不自覺繃緊神經,形成惡性循環...... 1970年,楊帆與妻子仳離後不願回港,以十二指腸患病、需就醫修養為由,向公司請假。當年包括「邵氏」和報章雜誌,都猜測他是為爭取提高酬勞或有意提前解約而怠工,但從事後諸葛的角度觀察,此時的楊帆似已受精神問題困擾,無法應付緊湊的片廠生活。
一位在七0年代與楊帆有密切接觸的朋友,曾以筆名齊國發表文章「楊帆的一生」,寫實描繪他返台後的際遇:「大吼一聲,整個人都變了,送回香港青山醫院,好好壞壞的。」(推估這部電影是〈青春戀〉,楊帆在片中飾演練就一身空手道本領的富家子,打架時都會伴隨吼聲。)他認為楊帆個性很善良,拼命壓抑委屈,才因無法負荷過重壓力而爆發。二十七歲開始,楊帆不時進出醫院治療,最初還以胃酸過多等理由搪塞記者,日子久了,慢慢也不再隱瞞精神患病的事實。齊國回憶,他偶爾見「帥氣依舊」的楊帆自顧自傻笑,問他笑什麼,他很有條理答:「想起以前好笑。」病況越見嚴重,病發的楊帆甚至穿著戲服跑到朋友家抽煙,言行焦慮非常,行為已非一般壓力過大所能解釋。之後幾年,楊帆的情形反覆,年邁的母親漸漸無法處理兒子頻繁的「狀況」,只能忍痛把他送進療養院。養病的日子,高帥的楊帆依舊待人有禮,歲月也在不知不覺間流逝……
楊帆在醫院的過得低調平靜,隨著病情穩定,就移居到鄰近的復健社區「康復之家」。他每天在醫院服務台幫忙,支領微薄薪水,日常作息固定,和前半生的銀色絢爛截然不同。他的睡床由木板釘成,灰灰舊舊,唯一的擺設是兒子的照片:「加州大學畢業了,在IBM上班,過年時回來看過我一次,你看,他和我年輕時多像!他給我寫信,但沒時間來看我,我好想他!」楊帆把孩子的信妥善收著,是最珍貴的寶貝。前來探望的金滔見他應答如流、十分正常,好奇他為何不出院返家,楊帆的答覆坦率中盡是辛酸:「我有行動自由,但還要吃藥,不然會出狀況。我沒有家可回,也不想離開這裡。」醫院裡多數人都知道他過去是大明星,也常提起風光往事,他都是微笑以對。
「我不後悔退出影劇圈,這麼多年來,我花了半生積蓄,但命保住。勸圈內朋友一句話,如果環境可以,不如急流勇退。」相較歷經不倫緋聞依舊屹立、於007片種再創演藝二春的唐菁,因為婚姻失敗與工作壓力而鬱鬱寡歡的楊帆確是截然不同的個性,幾番波折,晚年的他悟到「退出要趁早」的道理。一個是因婚變問題遠離寶島、相當程度的隨心所欲;另一是因婚變痛楚匿居故鄉、儘可能地拼命掩藏……兩位來自台灣、香港發光的小生,典型印證「性格決定命運」的箴言。
參考資料:
1.《聯合報》1953年2月2日~1966年3月12日,唐菁相關報導共五十則。
2.《聯合報》1963年6月12日~2007年2月3日,楊帆相關報導共二十二則。
3.吳昊主編,《男兒本色》,香港:三聯書店,2005,頁83~86。
4.齊國,「楊帆的一生」,2008年7月29日。
相關文章:
1.首席小生的銀幕上下…唐菁
2.寶島影帝…唐菁、阮經天
3.孔融讓愛…白克作品〈龍山寺之戀〉
4.獨行人生路…楊帆
5.爆紅的考驗…楊帆、徐懷鈺
6.美麗時光,一而再…《愛戀老電影—五、六0年代香江男星的英姿與豪情》出版
上一篇:青春的象徵…黎莉莉、邢慧
下一篇:藝術細胞…趙丹、喬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