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1 12:12:40粟子
好的開始…王人美、唐寶雲
好的開始…王人美、唐寶雲
粟子
「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我覺得我的成名來自大膽奮進,我的不幸在於成名後裹足不前。」初入影壇即攀上事業高峰,曾經紅極一時的三0年代野性象徵—「野貓」王人美(1914~1987),直言太快的成功使她忽略自身學識的不足,等到全然醒悟、想要彌補,卻為時已晚,徒留韶光早逝的感慨。其實,「好的開始」與「少年得志」往往同時發生,幸運兒十有八九能品嘗「成功的一半」,也多半得付出「大不幸」的代價。尤其對年紀輕輕的少女,各式讚美好評蜂擁而來,很難不暈陶陶、飄飄然,一旦鋒頭過去、後浪推前浪,豈能沒有時不我與的怨懟與挫折。
與王人美相仿,憑系列健康寫實電影廣受歡迎的「養鴨公主」唐寶雲(1944~1999),也是甫登銀幕便受矚目的幸運星,數年間,她以純潔可人的少女氣質深植觀眾記憶,是六0年代最美善的存在。巧的是,王人美、唐寶雲都選擇在二十出頭、如日中天之際步入家庭,前者嫁給年貌相當的「電影皇帝」金焰,後者則與自己的老師戚維義締結連理,無奈最終都是離異收場。事業方面,儘管兩人皆能持續站穩主角地位,卻遲遲無法在表演上有所突破,未再拍出與成名作媲美的經典。於公於私的打擊與曲折,逐漸對她們的精神造成壓力和傷害,相較王人美經由治療重返社會的康復歷程,於療養院度過十餘年光陰的唐寶雲,更令影迷不勝欷噓。「我想這也是好的,她一生那麼辛苦,也該好好休息了。」女兒突然傳出死訊,母親唐金英傷痛之餘顯得坦然,畢竟與其強留軀殼在世,倒不如放手,讓她在另個世界重拾笑顏。
「一個人的成名有偶然性和機緣,但是偶然性中也包括著必然性。我認為,如果沒有我在明月歌舞團時的奮鬥,沒有我初上銀幕時的大膽,也沒有我的成名。成名之時,我太年輕幼稚,掌聲和讚美塞滿了我的耳朵……」十幾歲的王人美將在歌舞團累積多年的表演經驗應用於銀幕,配合青春無敵的本色,迅速以健康活潑、率真外放的形象異軍突起。隨著主演的〈野玫瑰〉(1932)、〈漁光曲〉(1934)接連賣座,「野貓」躍升上海灘最耀眼的明星,成就她電影生涯的黃金期。
之後幾年,王人美還是主角,卻已無法滿足於過往「在鏡頭面前的那種鬆弛自然的歌唱和表演」,轉而希冀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與內在心理。反覆琢磨,演技雖有進步,但始終未能接到如〈野玫瑰〉、〈漁光曲〉般量身打造的角色,作品反應一般。回憶錄裡,王人美數度感嘆自己沒能趁年輕及早醒悟,為彌補遺憾,年過半百的她費盡心力爭取進入「電影師資表演訓練班」任旁聽生。作為上級領導眼中「自尊心強、基礎差、身體差」、「考試一定會不及格」的「三0年代黑明星」,她仍堅持認真學習的信念,即使只有一、兩個鏡頭的戲也認真揣摩。從享受光環的明星到追尋理想的演員,王人美透過不斷的自省與努力度過無數難關,或許容貌不復往日光鮮美麗,卻增添看透世事的勇氣與難能可貴的歷練。
王人美本名王庶熙,祖籍湖南瀏陽,生於長沙。十二歲,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隔年擔任數學教員的父親病逝,局勢混亂,輾轉由武漢來到上海,經兄長介紹進入黎錦暉創辦的「美美女校」(中華歌舞團前身)學習。未幾,能歌擅舞的王人美獲聘進入同樣由黎氏領導的「明月歌舞團」(即明月社),與黎莉莉、胡茄、薛玲仙合稱「四大天王」,她長於演唱,灌錄多首黎錦暉創作的歌曲唱片,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歌者之一。
1931年5月,「聯華影業公司」經理羅明佑與黎錦暉簽訂集體合約,將「明月社」納入旗下、改名「聯華歌舞班」。期間,「聯華」縮緊開支,一度解散組織,成員改以「明月社」恢復活動,與「天一公司」合作有聲歌舞長片〈芭蕉葉上詩〉(1932),是王人美初登銀幕的作品。1932年,「聯華」導演孫瑜看中芳齡十八的她擔任〈野玫瑰〉女主角小鳳,由於角色個性與王人美十分吻合,表演自然清新、毫不怯場,廣獲青年觀眾的好評,隨後再接拍〈春潮〉(1933)與〈都會的早晨〉(1933)。旭日東升之際,王人美投入配音片〈漁光曲〉拍攝,經過長達18個月的製作,終於1934年6月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電影創下映84天的記錄,與胡蝶主演的〈姊妹花〉(1934)並列三0年代華語片代表。不僅在國內造成轟動,〈漁光曲〉也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得「榮譽獎」第九名,為首部得到國際殊榮的中國作品。片中,王人美飾演具奮鬥意志的漁家女小貓,純樸灑脫的表演風格與真情流露的歌聲,將她推上紅星之林。
1935年,加入共黨地下組織領導的「電通」,參演〈風雲兒女〉(1935),隔年轉入張善琨主持的「新華」,接拍〈長恨歌〉(1936)、〈壯志凌雲〉(1936)、〈黃海大盜〉(1937)、〈離恨天〉(1938),演出愛國話劇「保衛蘆溝橋」等。中日戰爭爆發,王人美投身抗日宣傳活動,期間僅在〈長空萬里〉(1939)任配角。1944年,加入「大鵬劇社」演出「孔雀膽」、「天國春秋」話劇。抗戰勝利,應「崑崙影片」邀請主演電影〈關不住的春光〉(1947),後為「長城影業」出品的〈王氏四俠〉(1949)短暫赴港。1949年,王人美返回上海,陸續演出〈兩家春〉(1950)、〈猛河的黎明〉(1954)、〈青春的腳步〉(1957)、〈探親記〉(1957)、〈青春之歌〉(1959)、兒童故事片〈花兒朵朵〉(1961)、〈崑崙山上一棵草〉(1962)及話劇「家」(1956)、「浮沉」(1958)等。步入中年,王人美逐漸退居二線,不僅角色由少女轉為母親,還需面臨複雜險惡的政治運動,她不改對戲劇的喜好,把握每次演出機會。
文革時期,王人美遭到批鬥,被扣上「三十年代黑貓」罪名,接受嚴厲的監督改造。面對排山倒海的不實指控,她坦言:「從前的自己很不革命,但絕不是反革命。」強忍精神上的痛苦努力「學習」,1973年獲得「解放」,返回北京療養精神宿疾。七0年代末,重新接觸最愛的戲劇工作,參與導演舞台劇「日出」,正欲大展拳腳,卻在1980年腦中風、半身癱瘓,六年後再度中風,1987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回顧王人美一生主演電影約二十部,以早期作品〈野玫瑰〉、〈都會的早晨〉、〈漁光曲〉、〈風雲兒女〉最為出色。她有過兩段婚姻,首任丈夫為合作〈野玫瑰〉的影星金焰,第二任為知名畫家葉淺予。
「我的成功主要是表現了漁家女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朝氣。」對比影壇常見命薄如花的柔弱女子,王人美展現截然不同的野性美,她也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真實」,沒有絲毫扭捏作態的勉強。坦白說,王人美的外型並不特別出色,銀幕魅力主要體現在「自己演自己」的爽朗氣息。角色與本人的百分百契合程度,導致與她拍攝〈野玫瑰〉的兒童演員,都無法分辨何時是戲裡的小鳳、何時是戲外的王姊姊?!
快速走紅的王人美,心底浮現轉型的憂慮,已經嫁作人婦的她,不能只會演活繃亂跳的小丫頭,心理想做各方面的嘗試,但又有所顧忌:「我對自己熟悉的或著能夠理解的角色,一般說來能夠演好,而對不熟悉的角色就演不好。這個弱點後來暴露得越來越明顯,也造成了我精神上的痛苦。」這正可解釋〈漁光曲〉後,王人美雖然繼續拍片,卻沒再塑造比「小鳳」、「小貓」更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銀幕形象。「不論演小角色還是搞雜物,都是全心全意,勤勤懇懇。」儘管角色越演越小,她反而越演越起勁,更能細細品嘗「演戲」的箇中滋味。
王人美有過兩段婚姻,與金焰(1910~1983)郎才女貌的愛情,可謂當年轟動影壇的佳話。本名金德麟的金焰為朝鮮移民後裔,身材健壯、外型俊俏,傳言曾得四美(黎灼灼、黎莉莉、胡茄、王人美)愛慕,苦於愛情困擾的他只得借酒澆愁,每每狂飲一打,因此有「一打酒」的渾名。與金焰結識於「聯華歌舞團」期間,王人美覺得此人是個「熱血男兒」,有進步思想、自我要求高,再因〈野玫瑰〉的朝夕相處,很快陷入熱戀。1934年元旦,他們趁「聯華」舉辦除舊迎新晚會的時機宣布結婚,不講究排場、身穿儉樸服裝,一時傳為美談。
與金焰共組家庭,二十歲的王人美感受愛情幸福的同時,卻接到「聯華」不續約(認為女星結婚便失去觀眾)的通知。婚後,王人美一心做丈夫的好妻子,回憶這段往事時語帶批判:「電影界不少朋友說我從野貓變成了家貓。這實際是一句批評,指我婚後把眼光現在小家庭的圈子裡,失去了活潑潑的野性。」當時的她覺得金焰處處比自己強,且做太太的本該依靠丈夫,加上將孫瑜、費穆贈給的結婚賀詞「愛就是給」、「無言之美」謹記在心,便成為朋友眼中百依百順的「家貓」。
這對人人稱羨的銀色夫妻,因抗戰爆發浮現裂痕—金焰一方面不願拍攝風花雪月的軟性電影,更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導致收入銳減;另一面又堅持由自己負擔家計,不准妻子外出工作,忙著四處奔走賺錢。王人美不願金焰一人獨扛重擔,趁他離開時加入劇團、學習英文打字……種種作為看在「大男人」的另一半眼裡很不是滋味。1945年,金焰向王人美提出離婚,兩人和平分手。
1955年,單身十年的王人美與葉淺予再婚,攜手度過一波波的政治運動及病痛考驗。「想起我們搬家的時候,正急需錢用。他卻不聲不吭,把補發的三萬元錢(文革時期被扣給的薪資)全部捐贈給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他大概忘了自己在十年動盪中的遭遇,我可記得清清楚楚。……我贊成他把補發的工資捐獻給國家,可為什麼一定要捐給學院呢?他辯解說他為的是學畫的學生。當然,我也想通了,他說的是真情。」面對倔強非常的丈夫,王人美總是盡可能理解包容,兩人雖非心靈相通的知己,也稱得上是同甘共苦的伴侶。
「我今年整七十,上了歲數,記性就差了,加上我犯過兩次精神病,腦子更像一盆糨糊。你別驚呀,我是犯過這種病,當然比較輕微。為什麼犯病?三言兩語很難說清……」王人美的回憶錄《我的成名與不幸》以第一人稱寫成,文中她常把「腦筋不好」、「記憶差」掛在嘴邊,像是一種自我解嘲的習慣。回顧兩度精神失常,第一次是在1952年參加「文藝整風」後,第二次則在1958年。對於誘發疾病的過程,王人美自述與染上肺結核有關—連續注射藥物三個月使神經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除此之外,她也不諱言受到外在環境影響:「除了藥物的副作用外,主要有兩條原因,一條是有些同在三十年代上海電影界謀生的『朋友』,當整風運動來臨後,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和進步,把髒水潑在我的身上。……另一條是我自己思想上的負擔。1951年5月開始批判《武訓傳》,隨著批判言詞越來越烈,我就替孫瑜暗暗抱屈起來……又不敢公開表明自己的看法。因此,當整風運動涉及到我的時候,我擔心自己會像孫瑜那樣說不清、辯不明,結果鬧出了一場病。」
不僅如此,王人美積極好強的個性,也是導致她情緒起伏過大的背景因素。中共建政後,她不只自己努力「學習」,還督促演藝圈的同事反省改過,周璇的病中日記就時常提到王人美多次前來探病並「教育」她,要自我改造、接受黨的教誨。和王人美自幼相識的黎莉莉,深感不斷地政治「改造」把兩人(或許是全部人)的志氣和靈氣都消磨殆盡,一向開朗活潑的好友甚至一度被迫與社會隔離。「她能幹、閒不住,可是很苦惱,只能坐著手推車讓阿姨推到我家來串門。三0年代的『野貓』無能為力了。」好不容易從精神困擾中解脫,王人美又因中風失去自由行動的能力,為癱瘓所苦的她難免意志消沈,看在黎莉莉眼裡更多了難以言喻的傷感。
「我發覺自己離不了電影,我太熱愛演出了。也不曉得是否喜歡表演的人,多少總有幾分表現慾?」左思右想投出履歷,唐寶雲如願成為「中影」一員,踏入她嚮往的銀色世界。沒多久,乖巧聽話具表演才華的女孩,迅速在影圈嶄露頭角,〈養鴨人家〉(1964)、〈婉君表妹〉(1965)、〈我女若蘭〉(1966)、〈寂寞的十七歲〉(1967)……與王莫愁並列一線女星。出乎意料的是,如此熱愛戲劇的她,卻在二十三歲時毅然遠嫁美國。
「寶雲婚後在美國的生活也過得不太好,不過她在寄回來的信上都沒提起。這個小孩子就是這個個性,很獨立、很懂事,有苦也是自己擔下,眼淚往肚裡吞。」歷經重返銀幕、離婚風波、事業下滑的連串波折,母親眼中慣於默默承受所有痛苦的唐寶雲再也無法支撐,精神狀況越來越差,最後靜靜在醫院離開人世。「戲劇圈裡真的是很可怕,今天可以說是戲劇圈把她給捧紅了,也把她給毀掉了。」多次合作的演員傅碧輝談起這位「個性有名強悍」的後生晚輩,直言一心想做乖寶寶的唐寶雲,是名符其實的「心有千千結」。將所有的痛苦不快蓄積心中,旁人就是想幫也無從落手,只能眼睜睜看著她慢慢遠離日常生活的正軌,漸漸淡忘曾經的快樂與悲傷……
唐寶雲出生於湖南,四歲與父母遷居台灣苗栗,求學時經常參加舞蹈比賽、成績優異。1960年,報名香港「電懋」演員招考,以五分飲恨,隔年「中影」設立演員訓練班,唐寶雲以樸素裝扮應考,獲某位監考人員大力推薦錄取,結業後簽約為基本演員。十八歲,首次在電影〈颱風〉(1962)擔任要角,以黑馬之姿奪得第九屆亞洲影展最佳女配角與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之後陸續參演中日合作的〈秦始皇〉(1963)、〈金門灣風雲〉(1963)。二十歲,被導演李行相中擔綱〈養鴨人家〉女主角,由此一炮而紅,成為最受歡迎的台灣女星,同期作品包括:、〈婉君表妹〉、〈我女若蘭〉、〈寂寞的十七歲〉、〈第六個夢〉(1967)等。
聲勢正好,唐寶雲突然宣布與高中老師戚維義結婚(1980年分手),婚後息影,定居美國。1971年,應李行之邀返台演出〈秋決〉(1972),再度活躍影壇,以商業片為主,題材包羅萬象,如:文藝片〈風從哪裡來〉(1972)、〈小雨〉(1972)、〈晚秋〉(1972)、〈煙雨斜陽〉(1973)、〈雲飄飄〉(1974)、〈冰點〉(1979)、〈一顆紅豆〉(1979);喜劇片〈誰家母雞不生蛋〉(1972)、〈東邊晴時西邊雨〉(1974);武俠片〈南俠展昭〉(1976)、〈密宗神腿〉(1977)、〈劍斷情絕江湖客〉(1979);神怪片〈張天師收妖〉(1978)、〈蛇郎君〉(1978)等。八0年代轉往電視圈發展,參與電視劇「鐵膽柔情」(1980),主持電視節目「一二三大家看」、「金馬奔騰十八年」,演罷胡金銓執導的電影〈天下第一〉(1983)再度息影。1987年,傳出精神狀況不佳,隔年住進醫院療養,1999年病逝於台北。
「人生方面實在遺憾、很無奈。我跟寶雲的遭遇實在很像,雖然我沒有問過寶雲的祕密,但她的祕密我們可以共享。」同期受捧的王莫愁和唐寶雲一樣,都得到「中影」的重用,都憑健康寫實電影打開知名度,也都在走紅時步入婚姻—前者丈夫早逝、後者婚姻坎坷,類似的喜怒哀樂,已經無須言傳。得知好友過世,王莫愁認為是「要求完美」的性格使唐寶雲鑽牛角尖,不停「希望表現最好一面」的結果,就是無法逆轉的遺憾。
隨著王莫愁於1964年步入婚姻,唐寶雲成為「中影」最倚重的台柱,外型演技備受肯定,她卻也要結婚!爆炸性消息引起娛樂圈廣泛報導,《東南電影》雜誌更將她的喜事列為第二十九期的頭條,以「養鴨公主做八月新娘…唐寶雲不再寂寞」為題紀錄婚禮點滴,文中更透露她退出的打算:「結婚後的唐寶雲,將遠渡重洋,前往新大陸去陪伴她那尚在唸書的丈夫,因此,我們將有一段時期看不到她的電影,這段時期可能很短暫,也可能很漫長,甚至是一個永遠……」唐寶雲決心為愛走天涯,不只母親,一手提拔她的導演李行也難掩憂慮,一方面是因為唐寶雲的個性內斂,隻身在外有委屈無處訴、不免要受苦;另一面是影壇勢必蒙受損失,影迷也將為此感到失落。權衡之下,李行承諾兩年內請唐寶雲復出拍片,當時不置可否的她,豈料這竟是人生的轉捩點。
唐寶雲的婚姻生活並不快樂,但她從未對親友道出實情,因此無人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秋決〉重登銀幕,成績頗佳,唐寶雲順勢恢復演員身份,片量大增,與她感情頗深的演員傅碧輝有一番解讀:「她的先生認為台灣的錢很好賺,比在美國賣畫好賺,就鼓吹寶雲多接幾部戲。」然而,不挑劇本的後果,就是過份濫拍的批評,影評梁良分析:「說得坦白一點,已變成一個『賺錢機器』!儼如她真的能夠信守這個承諾(指婚後息影),那麼『養鴨公主唐寶雲』在影迷的心中將成為一個『永遠純真』的台灣影壇傳奇人物。可惜,類似瓊瑤小說情節的不幸婚姻,卻使唐寶雲在婚後三年便復出影壇,……從此展開另一頁個性和形象全然不同的演員生涯。」唐寶雲的純真只能存在「小月」、「婉君」、「若蘭」,但除非從此不演戲,否則作為一位演員,她勢必有「不再純真」的一天。
回到台灣,唐寶雲與丈夫不合的傳聞甚囂塵上。八卦雜誌以偵探片手法處理兩人互動,記憶中曾看過一篇報導,內容提及女方拎著化妝箱到飯店大廳,隱約見到由美國趕來的戚維義,嚇得如驚弓之鳥,說什麼也不肯與丈夫見面。七0年代下半,唐寶雲的事業婚姻皆走下坡,不搭調的穿著和天馬行空的言談越來越多。她開始求診吃藥,卻苦於發胖的副作用,種種憂慮導致一向「自愛自律」的唐寶雲性格大變,傅碧輝描述:「房子的窗戶都關起來,裡面陰森森的,……大家在聊天時,我發現她的眼光是直視的,沒有焦距,整個精神恍惚。」結束纏繞多年的婚姻,她的身體依舊每下愈況,只得住進醫院接受治療。據負責照料唐寶雲的主治醫師魏福全觀察,她是位很少說話、愛乾淨、有禮貌、看到人就笑的溫柔病患。於〈養鴨人家〉、〈我女若蘭〉飾演父親一角的葛香亭曾和李行一同到醫院探望,已經不會認人的唐寶雲開口就喊:「葛伯伯好。」純真善良的本質,就和她年輕時一樣。
回顧唐寶雲罹患精神疾病的緣由,從相關文章報導可歸納出三點:首先,過於壓抑的個性,總是吞下負面情緒,無從亦不願向人抒發;其次,孤身一人遠嫁美國的失敗婚姻,造成她很大的身心壓力;再者,第一部戲就獲得大獎的唐寶雲,此後卻總與獎項擦身而過,演技上也未能突破瓶頸,沒有足與〈養鴨人家〉、〈我女若蘭〉等匹敵的新作。反覆積壓的痛楚,在在成為奪去唐寶雲健康的隱形殺手。
「我姊姊真的是希望留給大家的是她那清純可愛、善良的感覺。千萬不要去牽掛她、悼念她,她會不高興的。……姊姊晚期的生活過得很好,甚至可以說,過的比我們好太多了。」人生的幸與不幸真的很難說,「少年得志」是幸也可能是不幸、「好的開始」是幸也可能是不幸,從精神病痛中康復是幸也可能是不幸。對比星途相仿的王人美與唐寶雲,一個經過治療而「醒來」、一個長年沈睡在「夢境」;一個背負昔日悲歡離合、一個忘卻曾經滄海桑田……箇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明白。
參考資料:
1.王人美口述,《我的成名與不幸:王人美回憶錄》,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
2.王俊杰主編,《回家:電影人系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頁55~56。
3.郭華,《老影壇》,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頁55~57。
4.郭華編,《老影星‧老影片》,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頁159~161。
5.蘇夏蔚編,《不褪色的美善—養鴨公主唐寶雲》,台北:國家電影資料館,1999。
相關文章:
1.好的開始…王人美、唐寶雲
2.毛毛雨與黎明暉
3.第三屆金馬獎回顧:〈養鴨人家〉與養鴨公主唐寶雲
4.第五屆金馬獎回顧:信心耐心的父愛奇蹟…〈我女若蘭〉
5.幻想少女的震撼教育…〈寂寞的十七歲〉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3/22,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
節目摘要:【兩代明星比一比】王人美、唐寶雲【主題】好的開始:出道立即走紅,晚年卻遭逢精神困擾的兩代女星。
播放歌曲:電影〈漁光曲〉同名主題曲「漁光曲」王人美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文章網址:【廣播】好的開始…王人美、唐寶雲
該處有更多粟子的旅遊與各類文章可以欣賞唷!
粟子
「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我覺得我的成名來自大膽奮進,我的不幸在於成名後裹足不前。」初入影壇即攀上事業高峰,曾經紅極一時的三0年代野性象徵—「野貓」王人美(1914~1987),直言太快的成功使她忽略自身學識的不足,等到全然醒悟、想要彌補,卻為時已晚,徒留韶光早逝的感慨。其實,「好的開始」與「少年得志」往往同時發生,幸運兒十有八九能品嘗「成功的一半」,也多半得付出「大不幸」的代價。尤其對年紀輕輕的少女,各式讚美好評蜂擁而來,很難不暈陶陶、飄飄然,一旦鋒頭過去、後浪推前浪,豈能沒有時不我與的怨懟與挫折。
與王人美相仿,憑系列健康寫實電影廣受歡迎的「養鴨公主」唐寶雲(1944~1999),也是甫登銀幕便受矚目的幸運星,數年間,她以純潔可人的少女氣質深植觀眾記憶,是六0年代最美善的存在。巧的是,王人美、唐寶雲都選擇在二十出頭、如日中天之際步入家庭,前者嫁給年貌相當的「電影皇帝」金焰,後者則與自己的老師戚維義締結連理,無奈最終都是離異收場。事業方面,儘管兩人皆能持續站穩主角地位,卻遲遲無法在表演上有所突破,未再拍出與成名作媲美的經典。於公於私的打擊與曲折,逐漸對她們的精神造成壓力和傷害,相較王人美經由治療重返社會的康復歷程,於療養院度過十餘年光陰的唐寶雲,更令影迷不勝欷噓。「我想這也是好的,她一生那麼辛苦,也該好好休息了。」女兒突然傳出死訊,母親唐金英傷痛之餘顯得坦然,畢竟與其強留軀殼在世,倒不如放手,讓她在另個世界重拾笑顏。
「一個人的成名有偶然性和機緣,但是偶然性中也包括著必然性。我認為,如果沒有我在明月歌舞團時的奮鬥,沒有我初上銀幕時的大膽,也沒有我的成名。成名之時,我太年輕幼稚,掌聲和讚美塞滿了我的耳朵……」十幾歲的王人美將在歌舞團累積多年的表演經驗應用於銀幕,配合青春無敵的本色,迅速以健康活潑、率真外放的形象異軍突起。隨著主演的〈野玫瑰〉(1932)、〈漁光曲〉(1934)接連賣座,「野貓」躍升上海灘最耀眼的明星,成就她電影生涯的黃金期。
之後幾年,王人美還是主角,卻已無法滿足於過往「在鏡頭面前的那種鬆弛自然的歌唱和表演」,轉而希冀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與內在心理。反覆琢磨,演技雖有進步,但始終未能接到如〈野玫瑰〉、〈漁光曲〉般量身打造的角色,作品反應一般。回憶錄裡,王人美數度感嘆自己沒能趁年輕及早醒悟,為彌補遺憾,年過半百的她費盡心力爭取進入「電影師資表演訓練班」任旁聽生。作為上級領導眼中「自尊心強、基礎差、身體差」、「考試一定會不及格」的「三0年代黑明星」,她仍堅持認真學習的信念,即使只有一、兩個鏡頭的戲也認真揣摩。從享受光環的明星到追尋理想的演員,王人美透過不斷的自省與努力度過無數難關,或許容貌不復往日光鮮美麗,卻增添看透世事的勇氣與難能可貴的歷練。
王人美本名王庶熙,祖籍湖南瀏陽,生於長沙。十二歲,考入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隔年擔任數學教員的父親病逝,局勢混亂,輾轉由武漢來到上海,經兄長介紹進入黎錦暉創辦的「美美女校」(中華歌舞團前身)學習。未幾,能歌擅舞的王人美獲聘進入同樣由黎氏領導的「明月歌舞團」(即明月社),與黎莉莉、胡茄、薛玲仙合稱「四大天王」,她長於演唱,灌錄多首黎錦暉創作的歌曲唱片,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歌者之一。
1931年5月,「聯華影業公司」經理羅明佑與黎錦暉簽訂集體合約,將「明月社」納入旗下、改名「聯華歌舞班」。期間,「聯華」縮緊開支,一度解散組織,成員改以「明月社」恢復活動,與「天一公司」合作有聲歌舞長片〈芭蕉葉上詩〉(1932),是王人美初登銀幕的作品。1932年,「聯華」導演孫瑜看中芳齡十八的她擔任〈野玫瑰〉女主角小鳳,由於角色個性與王人美十分吻合,表演自然清新、毫不怯場,廣獲青年觀眾的好評,隨後再接拍〈春潮〉(1933)與〈都會的早晨〉(1933)。旭日東升之際,王人美投入配音片〈漁光曲〉拍攝,經過長達18個月的製作,終於1934年6月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電影創下映84天的記錄,與胡蝶主演的〈姊妹花〉(1934)並列三0年代華語片代表。不僅在國內造成轟動,〈漁光曲〉也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得「榮譽獎」第九名,為首部得到國際殊榮的中國作品。片中,王人美飾演具奮鬥意志的漁家女小貓,純樸灑脫的表演風格與真情流露的歌聲,將她推上紅星之林。
1935年,加入共黨地下組織領導的「電通」,參演〈風雲兒女〉(1935),隔年轉入張善琨主持的「新華」,接拍〈長恨歌〉(1936)、〈壯志凌雲〉(1936)、〈黃海大盜〉(1937)、〈離恨天〉(1938),演出愛國話劇「保衛蘆溝橋」等。中日戰爭爆發,王人美投身抗日宣傳活動,期間僅在〈長空萬里〉(1939)任配角。1944年,加入「大鵬劇社」演出「孔雀膽」、「天國春秋」話劇。抗戰勝利,應「崑崙影片」邀請主演電影〈關不住的春光〉(1947),後為「長城影業」出品的〈王氏四俠〉(1949)短暫赴港。1949年,王人美返回上海,陸續演出〈兩家春〉(1950)、〈猛河的黎明〉(1954)、〈青春的腳步〉(1957)、〈探親記〉(1957)、〈青春之歌〉(1959)、兒童故事片〈花兒朵朵〉(1961)、〈崑崙山上一棵草〉(1962)及話劇「家」(1956)、「浮沉」(1958)等。步入中年,王人美逐漸退居二線,不僅角色由少女轉為母親,還需面臨複雜險惡的政治運動,她不改對戲劇的喜好,把握每次演出機會。
文革時期,王人美遭到批鬥,被扣上「三十年代黑貓」罪名,接受嚴厲的監督改造。面對排山倒海的不實指控,她坦言:「從前的自己很不革命,但絕不是反革命。」強忍精神上的痛苦努力「學習」,1973年獲得「解放」,返回北京療養精神宿疾。七0年代末,重新接觸最愛的戲劇工作,參與導演舞台劇「日出」,正欲大展拳腳,卻在1980年腦中風、半身癱瘓,六年後再度中風,1987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回顧王人美一生主演電影約二十部,以早期作品〈野玫瑰〉、〈都會的早晨〉、〈漁光曲〉、〈風雲兒女〉最為出色。她有過兩段婚姻,首任丈夫為合作〈野玫瑰〉的影星金焰,第二任為知名畫家葉淺予。
「我的成功主要是表現了漁家女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朝氣。」對比影壇常見命薄如花的柔弱女子,王人美展現截然不同的野性美,她也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真實」,沒有絲毫扭捏作態的勉強。坦白說,王人美的外型並不特別出色,銀幕魅力主要體現在「自己演自己」的爽朗氣息。角色與本人的百分百契合程度,導致與她拍攝〈野玫瑰〉的兒童演員,都無法分辨何時是戲裡的小鳳、何時是戲外的王姊姊?!
快速走紅的王人美,心底浮現轉型的憂慮,已經嫁作人婦的她,不能只會演活繃亂跳的小丫頭,心理想做各方面的嘗試,但又有所顧忌:「我對自己熟悉的或著能夠理解的角色,一般說來能夠演好,而對不熟悉的角色就演不好。這個弱點後來暴露得越來越明顯,也造成了我精神上的痛苦。」這正可解釋〈漁光曲〉後,王人美雖然繼續拍片,卻沒再塑造比「小鳳」、「小貓」更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銀幕形象。「不論演小角色還是搞雜物,都是全心全意,勤勤懇懇。」儘管角色越演越小,她反而越演越起勁,更能細細品嘗「演戲」的箇中滋味。
王人美有過兩段婚姻,與金焰(1910~1983)郎才女貌的愛情,可謂當年轟動影壇的佳話。本名金德麟的金焰為朝鮮移民後裔,身材健壯、外型俊俏,傳言曾得四美(黎灼灼、黎莉莉、胡茄、王人美)愛慕,苦於愛情困擾的他只得借酒澆愁,每每狂飲一打,因此有「一打酒」的渾名。與金焰結識於「聯華歌舞團」期間,王人美覺得此人是個「熱血男兒」,有進步思想、自我要求高,再因〈野玫瑰〉的朝夕相處,很快陷入熱戀。1934年元旦,他們趁「聯華」舉辦除舊迎新晚會的時機宣布結婚,不講究排場、身穿儉樸服裝,一時傳為美談。
與金焰共組家庭,二十歲的王人美感受愛情幸福的同時,卻接到「聯華」不續約(認為女星結婚便失去觀眾)的通知。婚後,王人美一心做丈夫的好妻子,回憶這段往事時語帶批判:「電影界不少朋友說我從野貓變成了家貓。這實際是一句批評,指我婚後把眼光現在小家庭的圈子裡,失去了活潑潑的野性。」當時的她覺得金焰處處比自己強,且做太太的本該依靠丈夫,加上將孫瑜、費穆贈給的結婚賀詞「愛就是給」、「無言之美」謹記在心,便成為朋友眼中百依百順的「家貓」。
這對人人稱羨的銀色夫妻,因抗戰爆發浮現裂痕—金焰一方面不願拍攝風花雪月的軟性電影,更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導致收入銳減;另一面又堅持由自己負擔家計,不准妻子外出工作,忙著四處奔走賺錢。王人美不願金焰一人獨扛重擔,趁他離開時加入劇團、學習英文打字……種種作為看在「大男人」的另一半眼裡很不是滋味。1945年,金焰向王人美提出離婚,兩人和平分手。
1955年,單身十年的王人美與葉淺予再婚,攜手度過一波波的政治運動及病痛考驗。「想起我們搬家的時候,正急需錢用。他卻不聲不吭,把補發的三萬元錢(文革時期被扣給的薪資)全部捐贈給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他大概忘了自己在十年動盪中的遭遇,我可記得清清楚楚。……我贊成他把補發的工資捐獻給國家,可為什麼一定要捐給學院呢?他辯解說他為的是學畫的學生。當然,我也想通了,他說的是真情。」面對倔強非常的丈夫,王人美總是盡可能理解包容,兩人雖非心靈相通的知己,也稱得上是同甘共苦的伴侶。
「我今年整七十,上了歲數,記性就差了,加上我犯過兩次精神病,腦子更像一盆糨糊。你別驚呀,我是犯過這種病,當然比較輕微。為什麼犯病?三言兩語很難說清……」王人美的回憶錄《我的成名與不幸》以第一人稱寫成,文中她常把「腦筋不好」、「記憶差」掛在嘴邊,像是一種自我解嘲的習慣。回顧兩度精神失常,第一次是在1952年參加「文藝整風」後,第二次則在1958年。對於誘發疾病的過程,王人美自述與染上肺結核有關—連續注射藥物三個月使神經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除此之外,她也不諱言受到外在環境影響:「除了藥物的副作用外,主要有兩條原因,一條是有些同在三十年代上海電影界謀生的『朋友』,當整風運動來臨後,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和進步,把髒水潑在我的身上。……另一條是我自己思想上的負擔。1951年5月開始批判《武訓傳》,隨著批判言詞越來越烈,我就替孫瑜暗暗抱屈起來……又不敢公開表明自己的看法。因此,當整風運動涉及到我的時候,我擔心自己會像孫瑜那樣說不清、辯不明,結果鬧出了一場病。」
不僅如此,王人美積極好強的個性,也是導致她情緒起伏過大的背景因素。中共建政後,她不只自己努力「學習」,還督促演藝圈的同事反省改過,周璇的病中日記就時常提到王人美多次前來探病並「教育」她,要自我改造、接受黨的教誨。和王人美自幼相識的黎莉莉,深感不斷地政治「改造」把兩人(或許是全部人)的志氣和靈氣都消磨殆盡,一向開朗活潑的好友甚至一度被迫與社會隔離。「她能幹、閒不住,可是很苦惱,只能坐著手推車讓阿姨推到我家來串門。三0年代的『野貓』無能為力了。」好不容易從精神困擾中解脫,王人美又因中風失去自由行動的能力,為癱瘓所苦的她難免意志消沈,看在黎莉莉眼裡更多了難以言喻的傷感。
「我發覺自己離不了電影,我太熱愛演出了。也不曉得是否喜歡表演的人,多少總有幾分表現慾?」左思右想投出履歷,唐寶雲如願成為「中影」一員,踏入她嚮往的銀色世界。沒多久,乖巧聽話具表演才華的女孩,迅速在影圈嶄露頭角,〈養鴨人家〉(1964)、〈婉君表妹〉(1965)、〈我女若蘭〉(1966)、〈寂寞的十七歲〉(1967)……與王莫愁並列一線女星。出乎意料的是,如此熱愛戲劇的她,卻在二十三歲時毅然遠嫁美國。
「寶雲婚後在美國的生活也過得不太好,不過她在寄回來的信上都沒提起。這個小孩子就是這個個性,很獨立、很懂事,有苦也是自己擔下,眼淚往肚裡吞。」歷經重返銀幕、離婚風波、事業下滑的連串波折,母親眼中慣於默默承受所有痛苦的唐寶雲再也無法支撐,精神狀況越來越差,最後靜靜在醫院離開人世。「戲劇圈裡真的是很可怕,今天可以說是戲劇圈把她給捧紅了,也把她給毀掉了。」多次合作的演員傅碧輝談起這位「個性有名強悍」的後生晚輩,直言一心想做乖寶寶的唐寶雲,是名符其實的「心有千千結」。將所有的痛苦不快蓄積心中,旁人就是想幫也無從落手,只能眼睜睜看著她慢慢遠離日常生活的正軌,漸漸淡忘曾經的快樂與悲傷……
唐寶雲出生於湖南,四歲與父母遷居台灣苗栗,求學時經常參加舞蹈比賽、成績優異。1960年,報名香港「電懋」演員招考,以五分飲恨,隔年「中影」設立演員訓練班,唐寶雲以樸素裝扮應考,獲某位監考人員大力推薦錄取,結業後簽約為基本演員。十八歲,首次在電影〈颱風〉(1962)擔任要角,以黑馬之姿奪得第九屆亞洲影展最佳女配角與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之後陸續參演中日合作的〈秦始皇〉(1963)、〈金門灣風雲〉(1963)。二十歲,被導演李行相中擔綱〈養鴨人家〉女主角,由此一炮而紅,成為最受歡迎的台灣女星,同期作品包括:、〈婉君表妹〉、〈我女若蘭〉、〈寂寞的十七歲〉、〈第六個夢〉(1967)等。
聲勢正好,唐寶雲突然宣布與高中老師戚維義結婚(1980年分手),婚後息影,定居美國。1971年,應李行之邀返台演出〈秋決〉(1972),再度活躍影壇,以商業片為主,題材包羅萬象,如:文藝片〈風從哪裡來〉(1972)、〈小雨〉(1972)、〈晚秋〉(1972)、〈煙雨斜陽〉(1973)、〈雲飄飄〉(1974)、〈冰點〉(1979)、〈一顆紅豆〉(1979);喜劇片〈誰家母雞不生蛋〉(1972)、〈東邊晴時西邊雨〉(1974);武俠片〈南俠展昭〉(1976)、〈密宗神腿〉(1977)、〈劍斷情絕江湖客〉(1979);神怪片〈張天師收妖〉(1978)、〈蛇郎君〉(1978)等。八0年代轉往電視圈發展,參與電視劇「鐵膽柔情」(1980),主持電視節目「一二三大家看」、「金馬奔騰十八年」,演罷胡金銓執導的電影〈天下第一〉(1983)再度息影。1987年,傳出精神狀況不佳,隔年住進醫院療養,1999年病逝於台北。
「人生方面實在遺憾、很無奈。我跟寶雲的遭遇實在很像,雖然我沒有問過寶雲的祕密,但她的祕密我們可以共享。」同期受捧的王莫愁和唐寶雲一樣,都得到「中影」的重用,都憑健康寫實電影打開知名度,也都在走紅時步入婚姻—前者丈夫早逝、後者婚姻坎坷,類似的喜怒哀樂,已經無須言傳。得知好友過世,王莫愁認為是「要求完美」的性格使唐寶雲鑽牛角尖,不停「希望表現最好一面」的結果,就是無法逆轉的遺憾。
隨著王莫愁於1964年步入婚姻,唐寶雲成為「中影」最倚重的台柱,外型演技備受肯定,她卻也要結婚!爆炸性消息引起娛樂圈廣泛報導,《東南電影》雜誌更將她的喜事列為第二十九期的頭條,以「養鴨公主做八月新娘…唐寶雲不再寂寞」為題紀錄婚禮點滴,文中更透露她退出的打算:「結婚後的唐寶雲,將遠渡重洋,前往新大陸去陪伴她那尚在唸書的丈夫,因此,我們將有一段時期看不到她的電影,這段時期可能很短暫,也可能很漫長,甚至是一個永遠……」唐寶雲決心為愛走天涯,不只母親,一手提拔她的導演李行也難掩憂慮,一方面是因為唐寶雲的個性內斂,隻身在外有委屈無處訴、不免要受苦;另一面是影壇勢必蒙受損失,影迷也將為此感到失落。權衡之下,李行承諾兩年內請唐寶雲復出拍片,當時不置可否的她,豈料這竟是人生的轉捩點。
唐寶雲的婚姻生活並不快樂,但她從未對親友道出實情,因此無人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秋決〉重登銀幕,成績頗佳,唐寶雲順勢恢復演員身份,片量大增,與她感情頗深的演員傅碧輝有一番解讀:「她的先生認為台灣的錢很好賺,比在美國賣畫好賺,就鼓吹寶雲多接幾部戲。」然而,不挑劇本的後果,就是過份濫拍的批評,影評梁良分析:「說得坦白一點,已變成一個『賺錢機器』!儼如她真的能夠信守這個承諾(指婚後息影),那麼『養鴨公主唐寶雲』在影迷的心中將成為一個『永遠純真』的台灣影壇傳奇人物。可惜,類似瓊瑤小說情節的不幸婚姻,卻使唐寶雲在婚後三年便復出影壇,……從此展開另一頁個性和形象全然不同的演員生涯。」唐寶雲的純真只能存在「小月」、「婉君」、「若蘭」,但除非從此不演戲,否則作為一位演員,她勢必有「不再純真」的一天。
回到台灣,唐寶雲與丈夫不合的傳聞甚囂塵上。八卦雜誌以偵探片手法處理兩人互動,記憶中曾看過一篇報導,內容提及女方拎著化妝箱到飯店大廳,隱約見到由美國趕來的戚維義,嚇得如驚弓之鳥,說什麼也不肯與丈夫見面。七0年代下半,唐寶雲的事業婚姻皆走下坡,不搭調的穿著和天馬行空的言談越來越多。她開始求診吃藥,卻苦於發胖的副作用,種種憂慮導致一向「自愛自律」的唐寶雲性格大變,傅碧輝描述:「房子的窗戶都關起來,裡面陰森森的,……大家在聊天時,我發現她的眼光是直視的,沒有焦距,整個精神恍惚。」結束纏繞多年的婚姻,她的身體依舊每下愈況,只得住進醫院接受治療。據負責照料唐寶雲的主治醫師魏福全觀察,她是位很少說話、愛乾淨、有禮貌、看到人就笑的溫柔病患。於〈養鴨人家〉、〈我女若蘭〉飾演父親一角的葛香亭曾和李行一同到醫院探望,已經不會認人的唐寶雲開口就喊:「葛伯伯好。」純真善良的本質,就和她年輕時一樣。
回顧唐寶雲罹患精神疾病的緣由,從相關文章報導可歸納出三點:首先,過於壓抑的個性,總是吞下負面情緒,無從亦不願向人抒發;其次,孤身一人遠嫁美國的失敗婚姻,造成她很大的身心壓力;再者,第一部戲就獲得大獎的唐寶雲,此後卻總與獎項擦身而過,演技上也未能突破瓶頸,沒有足與〈養鴨人家〉、〈我女若蘭〉等匹敵的新作。反覆積壓的痛楚,在在成為奪去唐寶雲健康的隱形殺手。
「我姊姊真的是希望留給大家的是她那清純可愛、善良的感覺。千萬不要去牽掛她、悼念她,她會不高興的。……姊姊晚期的生活過得很好,甚至可以說,過的比我們好太多了。」人生的幸與不幸真的很難說,「少年得志」是幸也可能是不幸、「好的開始」是幸也可能是不幸,從精神病痛中康復是幸也可能是不幸。對比星途相仿的王人美與唐寶雲,一個經過治療而「醒來」、一個長年沈睡在「夢境」;一個背負昔日悲歡離合、一個忘卻曾經滄海桑田……箇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明白。
參考資料:
1.王人美口述,《我的成名與不幸:王人美回憶錄》,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
2.王俊杰主編,《回家:電影人系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頁55~56。
3.郭華,《老影壇》,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頁55~57。
4.郭華編,《老影星‧老影片》,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頁159~161。
5.蘇夏蔚編,《不褪色的美善—養鴨公主唐寶雲》,台北:國家電影資料館,1999。
相關文章:
1.好的開始…王人美、唐寶雲
2.毛毛雨與黎明暉
3.第三屆金馬獎回顧:〈養鴨人家〉與養鴨公主唐寶雲
4.第五屆金馬獎回顧:信心耐心的父愛奇蹟…〈我女若蘭〉
5.幻想少女的震撼教育…〈寂寞的十七歲〉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3/22,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
節目摘要:【兩代明星比一比】王人美、唐寶雲【主題】好的開始:出道立即走紅,晚年卻遭逢精神困擾的兩代女星。
播放歌曲:電影〈漁光曲〉同名主題曲「漁光曲」王人美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文章網址:【廣播】好的開始…王人美、唐寶雲
該處有更多粟子的旅遊與各類文章可以欣賞唷!
上一篇:為情所困…阮玲玉、莫愁
下一篇:我也年輕過…盧碧雲、陳莎莉
北京杨贵妃
2012-04-03 00:13:31
王人美和黎莉莉是旧上海罕见的青春偶像级人物,她俩都是孙瑜导演捧起来的
版主回應
孫瑜確有獨到眼光。
2012-04-07 14:04:20
張愛玲也說「成名要趁早」 如果可以選擇 我想大多數人會選「少年得志」而不要「大器晚成」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但是從沒人說過「另一半」會是什麼 若是更大的失敗 令人很難承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