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1 13:58:04粟子

我的2007金馬影展—三片一體「李翰祥」

我的2007金馬影展—三片一體「李翰祥」

得知本年金馬影展設計「向大師致敬」的回顧展,趕緊上網查詢詳細資訊,偏好的李翰祥導演幸運在列,怎麼也得找時間看幾場。考慮荷包、場地與播出時間,放棄已看的〈冬暖〉(1969)、〈幾度夕陽紅〉(1966)及〈喜怒哀樂〉(1970),忍痛選出〈揚子江風雲〉(1969)、〈雪裡紅〉(1956)、〈緹縈〉(1971),獨漏影評大似讚賞、刻畫扭曲人性的〈破曉時分〉(1968)。說實話,每每看這類含冤莫白的「冤枉戲」,心裡總覺得不舒坦,儘管知道是演的,還是從頭難過到尾。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只得暫且略過此片。
由於場次有限,又在信義威秀上映,本想會有不少同好現身。未料,前兩都是冷冷清清,扣掉大啖爆米花的粟媽和我,十隻手指頭數得完。僅有〈緹縈〉勉強撐住場面,但人也不過十三、四。我寧願相信是平日上午的放映時間不佳,否則曾呼風喚雨的票房寵兒李大王,現在倒很時不我與。
此次欣賞的三部影分屬不同類型,其中〈揚子江風雲〉為抗戰諜報片;〈雪裡紅〉是民初大雜院內的愛恨糾葛;〈緹縈〉則為古裝歷史題材。除李導首次編導的作品〈雪裡紅〉,另兩部都符合大製作的「大王」作風,一個戰爭、一個犯蹕,雖比不上〈西施〉(1965)豪爽灑錢,倒也緊追在後。
然而,就粟家母女的感想,小成本的〈雪〉片卻是最為出色,不只劇情安排引人入勝,呈現李導善於說故事的優點,當時芳華正茂的李麗華更為電影大大加分。她將外顯潑辣仇恨、內心脆弱不平的女主角詮釋得十分到骨,別說第二女主角葛蘭,連和她配戲的羅維、王元龍都不是對手。整部戲僅有公認的「壞蛋」洪波能稍與李麗華抗衡,從籌畫棒打鴛鴦,到李麗華不顧洪波阻撓、轉念放走兩人,以眉眼互動取代台詞,單看此段便精彩異常。
相較於後期大量運用鏡頭製造畫面效果,〈雪裡紅〉的運鏡純樸簡單,雖然不花俏,卻也讓觀眾專注於劇情發展。此外,畫布景出身的李導演,對佈滿雜耍藝人的街景相當講究,即便是一閃而過也不馬虎。
片中稍嫌突兀的是,李麗華得知誤飲毒酒後,一股腦地在雪地裡奔跑,試圖追上已和葛蘭雙宿雙飛的羅維,最後孤單地倒臥雪中。由於她之前已祝福兩人白頭偕老,決心成全對方,因此中毒後的追逐便覺得想不通,「難道是為了呼應『雪裡紅』?」導演╱編劇們似乎對「頭尾呼應法」有所偏愛,臨去秋波前來段名符其實的「雪裡紅」,似是不可不為的畫龍點睛?!

同是李麗華擔綱的〈揚子江風雲〉,也稱得上精彩。片中楊群是忍辱負重的假漢奸「長江二號」,李麗華同為隱藏真實身份的國軍旅長,兩人都是高深莫測。李麗華在片中總是口出「粗言」,將「我是你親娘祖奶奶」與三字經掛在嘴邊,「小時候看就記得她罵得很凶,爽快又豪邁呀!」粟媽難忘大明星的快意,特別是猛甩飾演日本軍官的歐威耳光一段,更讓激起愛國心的我,直覺非常過癮。只是,連續欣賞兩部李麗華的作品,〈雪〉裡美艷到刺眼的三十出頭,〈揚〉已是年過「不惑」的熟女,儘管演技功力依舊,仍不免有「歲月不饒人」的感嘆。
老實說,〈緹縈〉的場面、演員、鏡頭甚至考據等都相當精良,唯一是劇情令我感到可惜。首先,不可否認王引飾演的淳于意是個醫術很好的醫生,但他對病人和徒弟的態度卻不耐煩,這或許是為表現他的「正直」,卻也顯出剛愎自用。其次,淳于意面臨方士陷害時,不下一次說:「都是因為沒有兒子」、「女兒只會哭」等等,似是因沒有「子」而無法救「父」。本以為緹縈(甄珍)救父成功,會讓他的父親改變想法,未料整個救援行動還是掌握在他的男徒弟、特別是被指不成材的朱文(謝賢)身上,緹縈只是跟著指示走,而得到特赦的老父也始終未對女兒的勇敢(至少能在皇帝面前訴說冤屈)給予肯定。再者,電影花費不少時間講述淳于意及其徒弟看診、緹縈與朱文的感情等等……重頭戲犯蹕救父也不過20分鐘,即皇帝聽了緹縈訴冤,立刻同意「無罪開釋淳于意」,緹縈瞬間昏倒,再醒來就被圍繞四周的朋友稱讚:「緹縈妳已名留千古!」未免虎頭蛇尾。此外,淳于意被抓住後,他的五個女兒先是難過的不能自己,但不久後,緹縈與朱文打情罵俏,姐姐們更邊偷聽邊說:「我喜歡有這樣的妹夫。」好似把父親的「大禍臨頭」忘得一乾二淨。最有趣的是,本應很苦的押解行程,淳于意先因禮遇坐進馬車,後又得以喝熱酒吃烤肉,根本沒什麼苦,間接削弱他「被陷害」的悲情……
寫了不少關於〈緹縈〉的漏失,主要源自娘親與我的討論。咱倆都覺得片中的緹縈和淳于意都不夠苦,以致於無法顯示出淳于意被冤的悲憤,及緹縈救父的無畏。當然也不一定要如楊乃武、小白菜與蘇三般酷刑逼供,但含冤莫白畢竟是全面中心,單憑皇帝一句話便迎刃而解,對一直期待沈冤得雪的觀眾而言,不免覺得「力道不夠」、少一把勁。
話說回來,此次「向大師致敬」系列,除楊德昌的〈一一〉(2000)大爆滿,其餘則人數有限。對我而言,僅有小貓兩三隻的〈雪裡紅〉是非常珍貴的影片,這麼少人能來欣賞,確實很可惜。不過,挑片本是見仁見智,像我「故意」錯過〈破曉時分〉未嘗不是「可惜中的可惜」呀!?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horse.org.tw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網址:http://miss-suzi.blogspot.com/
該處有更多旅遊文章可以欣賞唷!
judy 2007-12-23 08:16:36

看到說這個死了,那個搬去美國也死了,使我笑出來!

其實影星只要有一部真正好的片子,就可以永垂不朽了!像外國片的亂世佳人,永遠在世界各國巡迴放映。

版主回應
說實話,我當時心裡有點哭笑不得,畢竟看電影時還是希望能「安安靜靜」地享受劇情~
確實,我想對明星而言,一生能有一部代表作等級的經典電影,已是非常難得的機緣。凌波與樂蒂便因為〈梁山伯與祝英台〉,成為五、六0年代及黃梅調的代表。
2007-12-23 20:16:58
粟子 2007-12-02 20:58:54

Sue Sik:
對於慘澹票房,我推估可能也與上映時間有關。這幾場都安排在上班時間的上午(雖然有的只此一場),要蹺班實在不容易,或許因為這樣少了些觀眾吧!另外,我感覺老電影在港似較有市場,台灣似對這種「不賺錢」的東西興趣有限。若是免費,或許來者會多些。記得前兩年台灣的電影資料館辦「李影懷念影展」,免費入場,幾乎場場爆滿,不過來客也多是爺爺奶奶輩。

我很羨慕你,不只看電影,還能有意外驚喜。我僅在「李影影展」時看到「金帝」(不知你是否認識他,今期看〈揚子江風雲〉才發現他也有一角),據粟媽說,此人在台灣以演毛澤東出名。有趣的是,這位老大哥欣賞電影時,不停地對著銀幕大聲說「這個死了!」、「那個搬去美國,也死了!」唉~聽起來很感傷。
楊導真有趣,如此大聲喧嘩,有沒有引人旁人側目?看〈桃花江〉能看到笑哈哈,真是奇特呀!

說起〈遊戲人間〉,我還是緣慳一面,恨呀!原來丁皓扮像如Ella,那還真有點兒男孩味囉!

Sue Sik 2007-12-02 15:41:04

TO粟子:

怎麼台灣那邊對老電影的反應比香港這裏還冷感?
記得04年我看《雪裡紅》時觀眾雖不至於滿瀉,也有七八成,今年初的李翰祥回顧展更有多場爆滿了呢。

雖然香港電影資料館的電影院不是很大的,我看大約二百個左右吧,但從我這麼多次的觀映經驗,它至少也會有七至八九的入座率的,有時像周璇的經典電影,老粵語明星的片種便很火爆(要設立企位),而邵氏電懋的影片也有不差的票房。
因為憑我所見,也有很多像我一樣差不多每場都碰面的老電影迷,更多的是老伯伯老婆婆的觀眾,他們都很喜歡來看舊片和懷愐老明星。很多時,在入場前老影迷他們都會聚在海報劇照前侃侃而談,大談老明星當年的珍聞、花邊八卦,有趣得來也獲益良多。

更極值得買票的原因就是因為很多時會在電影院中碰上老電影明星,像上次李翰祥回顧展遇到“武大郎”谷峰,看周璇的《花街》時靜婷坐在我前面,潘迪華就在我右後,很有眾星伴月之感﹝這只是形容詞,我不敢自稱為“月”﹞,其實也有很多現在或以前從事電影界的工作者會出席觀賞,那要看運氣了。上星期看《桃花江》時,桃色導演楊凡便坐在我身後看到不亦樂乎。

http://home.netvigator.com/~mbpwong/temp04.htm

PS. 《遊戲人間》我看到了,場中的年青觀眾也看得很入味,大概丁皓的男生扮相得意非常,很有《花樣少年》的&quotSHE&quot歌星Ella feel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