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1 12:05:46粟子

小情人的如戲人生…丁皓

小情人的如戲人生…丁皓

五0年代,訓練班是許多電影公司發掘演員的重要管道,逐漸茁壯的「國際公司」(即「電懋」前身)也於1955年宣布招考新人。當時全港共有兩千多名男女學生應考,實際卻只錄取五人,而他們之中,又以女星丁皓(1939~1967)竄起最快。丁皓小巧玲瓏,雖不豔麗亮眼,卻擁有俏皮可愛的純真氣質,因此被觀眾暱稱「小丁皓」。1960年初,丁皓獲得「電懋」賞識,主演一系列為她量身訂作的輕喜劇與文藝片,事業推上高峰。
丁皓原名丁寶儀,出生澳門,原籍廣東東筦,自小有語言及模仿天才,對表演很有興趣。16歲時,她原欲報名「國際」訓練班粵語組,由於名額已滿,才改考國語組,同時錄取的還有蘇鳳、雷震、林蒼與田青。隔年,丁皓與同期新人合演電影〈青山翠谷〉(1956),清新形象受到矚目。
葛蘭的代表作〈曼波女郎〉(1957)是丁皓參與的第二部電影,她在劇中飾演葛蘭的妹妹,受到外人利用而意外洩漏葛蘭非父母親生的劇情安排,十分切合她青澀單純的特色。丁皓的成名作是1958年上映的〈小情人〉,電影中她不僅演唱「錯中錯」等多首插曲,更憑此片獲得「小情人」的封號,成為新一代國語片的玉女明星。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7年8月30播出〈回顧明星丁皓及她的作品(母與女、喜相逢)〉專輯。青春是丁皓的獨門絕招,開創活潑俏皮的玉女路線,可惜她的生命並未如銀幕形象,至28歲自殺時,內心卻是空虛與不得志。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http://www.rti.org.tw/Program/ProgramContent.aspx?ProgId=126&NetId=1&UnitId=0&LangId=1點選8/30
節目摘要:丁皓、電影〈喜相逢〉、〈母與女〉
播放歌曲:丁皓作品〈小情人〉插曲「錯中錯」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網址:http://miss-suzi.blogspot.com/
該處有更多旅遊文章可以欣賞唷!
藝名雙胞
進入影圈,總得取個響亮的名字,〈青山翠谷〉的導演岳楓嫌丁皓學名「寶儀」太俗,想她明眸皓齒,索性以「皓」字替代。沒想到,正透過所屬電影雜誌《國際電影》大肆宣傳之際,半途竟殺出另一位「丁皓」!
這位藝名同樣是「丁皓」的影星,原名張顯瑛,是白光自日本發掘的新人。以投入影圈先後而論,張小姐應該讓步,只是胳臂都往裡彎,互相認為對方有掠美之嫌,更險些造成白光與「國際」的衝突。經過一番協調,跟著白光的張小姐叫「大丁皓」,而原名丁寶儀的則稱「小丁皓」。
「小丁皓」聽來活潑可愛,很符合丁皓一貫青春俏皮的形象。然而,被「逼」改名「大丁皓」的另一位可就沒這麼順意,這「大」不僅是個頭大,更有年齡大的意思,怎麼聽都不舒服。最後,「大丁皓」放棄意氣之爭,乾脆改名「丁好」,「小丁皓」樂得坐擁兩個藝名。
淘氣丫頭
「孩子氣」是丁皓在「電懋」期間最被宣傳的人格特質,她不僅暱稱「小丁皓」,戲裡戲外都抱著洋娃娃不放,吸吮裝滿牛奶的奶瓶才能入睡的習慣,也被廣泛報導。儘管丁皓以此為號召,但投入影圈前幾年卻偶有失控,不只和年輕男演員鬧緋聞,喜歡和人捉狹,被記者視為「製作尷尬場面的天才」,作風也有些「十三點」,搗蛋不聽話的程度讓公司很傷腦筋。
此時,丁皓正被「沒分寸」的負面消息籠罩,只能輪到B級文藝、笑鬧喜劇或驚悚鬼片,在公司很不吃香。相較於「電懋」的煩惱,台灣觀眾對丁皓很有偏好,來台拍片短短數日,即收到近千封影迷來信,受歡迎程度不輸一線明星。粟家長輩就曾不只一次誇讚她:「可愛活潑,別具一格!」曾擔任記者的導演姚鳳磐有真切的敘述:「大家愛護丁皓的恐怕也就是她那份『不懂事』的性格和作風。」他也在文末寫到:「喝白開水的姑娘,心地該是純潔的。」短短數字就點出丁皓少不更事的單純。
儘管丁皓已是主角明星,但主演的電影卻非一級製作,距離尤敏、葛蘭、林翠及李湄等仍有差距。轉折發生在1959年中旬,丁皓經過與男友衝突的惡聞,擔心可能危害自己的演藝前途,決心痛改前非。她表示日後拍戲都要像個大人,不會再給公司惹麻煩,為人處事也有所修飾。與此同時,林翠堅持要與導演秦劍結婚,尤敏也轉入成熟戲路,「電懋」勢必要捧出第二代玉女,於是總經理鍾啟文想到「改皮歸正」的丁皓。
由於丁皓的戲路與「電懋」專注於喜劇、歌唱、軟性文藝片的製片路線吻合,因此透過電影,她俏皮可愛的氣質更為鮮明。1960至1962年是丁皓演藝生涯的黃金期,她在公司特別是鍾啟文的全力打造下,確實佳作不斷。
黃金時期
丁皓在擅長塑造女性角色的「電懋」,可謂千里馬與伯樂的搭配,她的多樣性在秦亦孚、張愛玲、易文、汪榴照等人的妙筆下,得到全面的發揮。例如:〈母與女〉(1960)中丁皓飾演分別愛上富家子張揚和喬宏的兩代母女,母親因身份的懸殊,含悲而終;女兒則性格堅強,最終追求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影片開始之初,飾演傭人之女的丁皓,不是備受欺凌的小可憐,拿著野花、打破花瓶的她,是男主角口中的冒失鬼。〈母與女〉叫好叫座,不僅顯示丁皓已有一定的票房保證,演技上也更懂得表現自己的優勢。
六0年代初是丁皓國語片的多產時期,她主要飾演青春活潑的年輕女孩,偶爾犯點小錯、使點性子,內心卻十分善良。1961年上映的〈遊戲人間〉便是非丁皓不可的電影,她在片中飾演而忽男忽女的調皮女孩「亞男」,只見她一下會兒是梳著西裝頭、開跑車,追求靓女白露明的可愛小男生「亞南」;一會兒又戴上飄逸長髮,依偎在喬宏身邊享受追求的溫柔女生「亞蘭」。不同於任劍輝時裝扮男的稱職穩當,丁皓總會露出讓觀眾緊張的馬腳,卻還能撐到直到最後一刻才穿幫。
在〈遊戲人間〉裡,亞男只為好玩打賭,就自發這場耍人累己的角色扮演遊戲。雖然理由牽強,但由於丁皓本身淘氣的印象深植人心,因此輕鬆化解觀眾疑惑,樂得看她雌雄莫辨、遊戲人間。
假北方人?
除了上述純國語片,丁皓也在國粵語演員合作的「南北」系列電影裡大放異彩,這與她的語言天才很有關連。其實,多數成名於影壇的國語影星,多半是1949年前後遷入香港的北方人,他們的母語就是國語,廣東話是到香港後因應生活需要才學習的語言,流利程度自然不若母語。放眼當時的電影圈,極少有演員能標準地使用國、粵語,甚至同時扮演北方與南方人,而丁皓就是少數中的少數。
丁皓原籍廣東,粵語是她的母語,國語則是考進訓練班後聘請老師專門教授。也就是說,丁皓在〈南北和〉(1961)及〈南北一家親〉(1962)系列影片中,一直「佯裝」外省人,以她標準國語與白露明、張清的廣東國語製造笑料。譬如:〈南北合〉中丁皓字正腔圓地教男友張清分辨「石頭」與「舌頭」,到〈南北一家親〉裡騙過大佬官梁醒波全家的粵語,都是展現丁皓雙聲才藝的精心之作。
頓失伯樂
前文敘述,丁皓之所以能受重用,主要來自總經理鍾啟文的賞識。據當時報導,鍾啟文先是毫不避嫌地陪丁皓母女同遊日本,更趁丁母生日時送上金牌。實際上,他對丁皓的提攜不遺餘力,不僅開拍多部電影,亦不時為她增長片酬,由八千一路漲至僅次於兩屆影后尤敏的三萬元港幣。
鍾啟文對丁皓的偏心或偏愛漸漸引起眾怒,兩人過從甚密的關係屢屢引起媒體揣測,幾年間,陸運濤也不時收到男女明星控訴不公的情事。儘管與鍾啟文私交甚篤,他也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但耐不住尤敏、李湄、葛蘭等「離開電懋」的通牒,陸運濤於1962年中旬親自赴港處理,與導演、男女明星見面,將公司業務攤開詳談,才接受鍾啟文的辭職。
鍾啟文離開後,丁皓地位明顯不若以往,與「電懋」關係漸趨冷淡。1963年春天,在馬來西亞隨片登台時結識華僑青年,兩人旋於12月宣布結婚。婚後,丁皓不再與「電懋」續約,未幾便因懷孕離開影圈。
星途沒落
丁皓的婚姻生活不如意,1965年底就以離婚收場。丁皓選擇返回最熟悉的電影工作,只是當時已是黃梅調、武俠片的天下,都非她擅長的片種,於是丁皓轉拍時裝粵語電影,並在香港「麗的呼聲」電台短暫擔任節目主持人。
參與粵語片初期,丁皓還能在片中擔任主角,但隨著新鮮感消失,她不敵蕭芳芳、陳寶珠等新生代明星,只得退居配角。影友舒適對此時的丁皓有貼切的觀察:「和當年在電懋受力捧時真不可同日而語,所拍的電影因條件非國語片的水平而質素普遍偏於低劣,例如:在深夜電視上看過她在1965年和胡楓合演的〈撈世界要醒目〉便水準差勁。」文中介紹另一部電影〈情賊黑牡丹〉(1966),舒適認為至少丁皓在此打扮得入時美麗,還稱得上不錯。我至今尚未欣賞過丁皓後期的粵語作品,但從舒適提供的劇照,覺得她濃妝豔抹的模樣遠不如以往青春可愛,對比前期的作品,更有美人遲暮的滄桑。
清純殞落
結束〈四姊妹〉(1966)的拍攝,丁皓轉赴美國洛杉磯圖謀發展,無奈事業不順,感情崎嶇。1967年5月,她在居所服食烈酒和安眠藥自殺,被發現時手上握著兒子的照片,滿面淚痕、昏迷不醒。經過數日搶救,還是因心臟受創嚴重過世,得年28歲。
丁皓留下四封中文遺書,在致現任男友的信中,可知她自殺的原因與感情不順利、赴美後工作生活遭遇困難有關。其實,丁皓在美生活非常低調,並未參加任何社交活動,華僑間也不知道有這樣一位明星定居在此。直到其姨母在當地報紙刊出訃告,在丁寶儀女士名下加註「又名丁皓」四字,才引起報社編輯注意,率先發表丁皓逝世的簡短新聞。未料,此消息在華人乃至港台引起轟動,更使報紙大破創刊以來的銷量紀錄。
丁皓一生篤信佛教,不僅雜誌時常報導她拜佛的新聞,連結婚也採佛教儀式,只是,信仰虔誠的她,在人生谷底時卻無法轉念求生,徒留早逝遺憾。
粟子曰丁皓
自從〈南北和〉後,我就非常喜歡丁皓,她擁有一種獨特於其他明星的清純氣質,即便是咬指甲、動眉毛的孩子氣動作,都讓人覺得舒服自然。其實,當時的影星不是冶艷型,如:李湄、張仲文、夷光,就是像林黛、李麗華、尤敏、葛蘭……擁有自我風格的巨星,相形之下,丁皓的「小」就顯得十分稀有。雖然沒有亞洲影后的光環,卻是當時影壇獨樹一格的俏皮妞兒,畢竟說可愛,誰能贏過小丁皓呢?

參考資料:
1.鏘鏘,「『青山翠谷』的小丁皓」,《聯合報》第六版,1956年11月9日。
2.鳳磐,「小丁皓最怕誰?」,《聯合報》第六版,1958年12月19日。
3.姚鳳磐,「小丁皓‧談大事」,《聯合報》第六版,1959年1月6日。
4.豔陽,「鍾啟文捧丁皓 護駕東遊準備重要她 丁母生日電懋送金牌」,《聯合報》第六版,1959年8月21日。
5.本報航訊,「五位大牌影星杯葛下 鍾啟文被迫辭職 電懋總經理易人」,《聯合報》第六版,1962年8月30日。
6.影寄,「丁皓明完婚 佛前證良緣」,《聯合報》第八版,1963年12月13日。
7.王會功,「香港傳出噩耗 丁皓在美逝世」,《聯合報》第六版,1967年5月27日。
8.本報香港通訊,「丁皓在美仰藥自殺 法師誦經超渡芳魂」,《聯合報》第六版,1967年6月4日。
9.本報美西辦事處訊郝亦塵,「丁皓在美自殺真相」,《聯合報》第六版,1967年6月8日。
10.黃愛玲編,《國泰故事》,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2。
Ah Ngar 2015-05-19 18:00:44

粟子:
我不知道有否記錯:
(一)樂蒂與莫愁是好友,莫愁死後,殮葬的粧乃樂蒂親手描畫。
(二)莫愁出殯時,譚先生帶同三個孩子出席。當時我只讀初小,但對於三個孩子的姓名卻印象深刻 一 譚思、譚想、譚慰。報道似乎提及那都是莫愁所生。幼時家裏主要訂閱「華僑日報」,這份報紙的報道應不會是胡扯的。

現居於南半球的我,今天晚飯後才慢慢細閱自2007以來您和網友的聊天內容,所以加了點「印象談」。「悄悄話」是只得粟子您能收到的嗎?我倒是不介意公諸同好。

版主回應
您好:
感謝您樂於和同好分享,如此我就將您的留言取消隱藏。
關於第一點,我印象中未看過這類報導(也有可能是遺忘了),倒記得林黛入殮後的眉毛是由樂蒂繪製,有空時會再去翻找資料。
至於莫愁家庭的部分,三個孩子的名字我也頗有印象,記憶中曾見報導稱她與胞姐同嫁一人,似乎姐姐無所出,故有此可能。

非常高興您在此分享珍貴的印象,由於我所撰寫的內容多參考當時報章媒體的資料,難免有錯有漏,加上自己的筆誤與誤記,所以很高興朋友們提供相關的資訊,盡量保留接近正確和真實的記錄。
2015-05-20 09:06:36
Ah Ngar 2015-05-18 23:30:10

粟子:
丁皓拍的最後一部粵語片「四姊妹」,只是第二角色,並不討好 一 又回復從前國語片曾演的反叛角色、與飛型男子交往... 六十年代粵語片是青春逼人的蕭芳芳、「陳」寶珠(不是李寶珠)忽然冒起爆紅,相形之下,丁皓已是遲暮了。

版主回應
內文已修正,謝謝分享! 2015-05-19 14:55:09
阿雅 2015-05-18 23:17:24

60年代的香港,粵語電影已有蕭芳芳、「陳」寶珠( 不是李寶珠)迅速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