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6 09:55:38老農夫

再敘童年【住、行篇】

 
三.住

三合院是ㄩ字型的,一前一後兩個ㄩ左右對稱建構。分家後我家的位置,在後排ㄩ字東廂房連著的四個房間,加上一個小小的竹院子。竹圍外還一條大的排水溝,雖然是排水溝,但水質還很乾淨,夏天的晚上是螢火蟲聚集的地方,我們常找玻璃罐來裝抓來的『火金姑』。那時鄉下還沒有塑膠袋,平常在甘仔店買的東西也都是用紙帶來裝,大人買豬肉或魚則是用藺草來當繩子穿過肉品綁提,賣蚵仔的阿伯則是用芋頭葉子來包。

家裡的四個房間,分別是廚房、客廳、臥房跟雜物間。
廚房的地板還是泥土地,台語說的掃地就叫『掃土腳』,倒是名副其實。記得吃過的龍眼籽丟在牆角,過一段時間就會長出一株小龍眼苗,有意思吧。屋頂的瓦片因為失修,下雨天的時候,灶台上、桌上或是雨滴所及會漏水的地方,總是準備鍋子或桶子在底下接水。

臥房就是孩子出生的地方,都由產婆接生。床是電視中古裝戲裡的那種『紅眠床』,床的上方有一橫排的三個抽屜,然後加上一些鴛鴦或是八仙之類的圖案。小孩的床是一頂大的竹木床,除了睡覺之外已經沒什麼記憶了。對了,就是牆上還有一座要每天上緊發條的擺鐘,每半個小時都會敲響一次,整點的時候,幾點鐘它就敲幾下,記得我經常為了聽敲響聲,老是動手去撥轉時針。

雜物間放置的東西很多,有扁擔、竹籠、小木馬跟小孩的竹床....,多數是竹子的製品。最值得一談,也是記憶最深的就屬客廳了,客廳裡有媽媽結婚的嫁妝~電視。一台黑白的電視,有兩扇門可當開關使用,門還可以上鎖。七零年代的時候,黃俊雄布袋戲轟動全台灣,三合院裡只有我家有電視,每天中午十二點的時候可是一堆人擠著要看史艷文跟藏鏡人,客廳瞬時像是電影院一般,我則樂的在一旁收門票,門票就是橡皮筋,橡皮筋可是鄉下孩子的財富表徵,男生都會把一條條的橡皮筋掛在手上,用來張顯自己的行頭,現在想來有點蠢...。


四.行

雙手萬能,腳也一樣。
雖然交通不方便,但關於『行』的趣事也是一籮筐。大部分腳都是用來走路的,上小學要走四十分鐘的路,要是邊走邊玩也許一個小時都不夠。尤其是放學回家的路上,一路玩到家,舉凡路上能拿的、能摘的、能抓的、能殺的,無一可以倖免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有什麼喜歡可玩的拿回家,路過芭樂園或橘子園沒人就偷摘,灌溉渠裡有蟹有蛙一定抓,如果不幸遇到蛇類,結果只有一個~打死。同樣是上下學的路,不知道現在的小孩都在父母的接送下,會是羨慕呢?還是當作天方夜譚?

腳踏車是鄉下唯一的交通工具了,通常是大人才有自己的腳踏車。腳踏車車身中間都有一隻橫桿。小孩騎車都是自己學,一隻腳從三角車架橫桿下方穿過,一隻手抱著座椅,另一隻手抓把手控制方向,身體上下扭動騎車。

有一次,一個西廂房的童伴,車子不小心衝進了曬榖場前的池塘,在大人發現救起後已經奄奄一息,將他的身體仰展在水牛的身上(傳說這樣可以救溺斃的人),但終究還是沒能救回他的小命,然後就用木板釘封當作棺木,由幾個堂哥們負責去處理他的後事。雖然小孩騎單車像特技般的趣事很多,但這件溺斃的意外讓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