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4 17:51:09黃 鈴雅(Abby)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觀後感

如果要站在倫理的立場,我會說,這一家子都給命運跟環境玩弄了。

一開始看見此書封面,三個小孩子開心的和一輛古董車合照,讓我猜不到翻開序頁的文字是如此的痛徹心扉。

我們以為堅強的並不是表面看到的,爸爸的事業發展開始飛黃騰達,這對全家人而言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但是接踵而來的是爸爸的外遇,媽媽也迷上了麻將,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過程,當我看到陳俊志說,某天中午打開便當盒只看見滿滿的白飯和一顆荷包蛋,可見媽媽是多麼的沒注意到孩子們的期望跟需要。對於作者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他的外婆,給了他最大的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台北爸爸在當時六零年代,風光了二十年,在一不小心的投資,所有資金全無也欠下一大筆債務,帶著老婆借了錢逃到美國,信誓旦旦的要東山再起,只是,台灣跟美國的環境差距,實在太大,沒有考慮清楚的爸爸,以為能夠靠著雄心重新再來,甚至是把外遇對象也一併帶到美國,這給了孩子一種非常糟糕的印象,這位爸爸給孩子們的印象是非常權威,而對於自己不忠貞的婚姻卻是一點悔意也沒有。把罪名怪在紐約媽媽身上,這個爸爸忽略了,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斷價值,知道誰對誰錯,只是孩子不說出口,爸爸以為自己還是得到所有人支持的。直到回台灣投資再次失利,整個人墮落的更加無底洞。和家庭沒有良好的溝通,對於責任跟榜樣更是沒有好好灌輸孩子,只是享受在自己過往創造的相館帝國。最後對於孩子是同性戀的部分,一開始的震怒,到後來不去談起這方面,在人生的最後才發現珍惜相處時光才是應該做的,時代跟名利對於他的影響實在太大,讓父親自己都沒辦法控制。

而紐約媽媽的部分,一個母親的責任,在逃亡去美國之前,孩子們應該都沒有感受到,作者常常提到在自己年幼時,幾乎就要忘記媽媽的聲音,看著手上的照片,只覺得媽媽很溫文典雅,但是兩人之間隔了很大一段的距離,後來離開台灣,從美國寄回台灣的美金漸漸的才讓孩子們對於這位紐約媽媽有新的定義,原來母親在紐約很努力的賺錢,但還是遙遠。直到後來親戚們全都移民去美國,作者也終於存夠錢去美國找母親時,對於母親在美國的一切才能體諒跟了解。後來甚至可以感謝母親,給了忠言跟鼓勵和自己當時的男友逃離與妹妹的敵對生活,在某個角度上,這位母親不希望看見以前在自己身上發生過的傷害發生在自己的兒女身上。對於孩子,這位母親也是相當堅強,相當有責任感可以自己靠著不識字跟陌生的環境努力掙錢貼補在台灣的孩子們。

同性戀,離婚,外遇,嗜賭,霸權,性愛,毒品,死亡。

這些字眼,在一個所謂良好風俗的社會是不能被接受的,但是陳志俊的人生,這些字眼衝突著,撞擊成他人生的記憶,對於姊姊的死亡,牽扯的是父親的極權統治導致姊姊離家出走,在陳志俊心中,姊姊是他童年最重要的記憶,他總是用早熟這字眼來形容姊姊,相對的,他也會希望自己成熟。對於自己的性向坦承,這本書出版之後,不管是同性戀或是異性戀對於同性戀這個名詞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一個男孩,能把自己的生活如此裸露的攤開在世俗的底下,他要面對多少的評論,可能是支持可能是唾棄,連我都不確定這個時代是否準備好接受這本書要告訴大眾的事實。實在太赤裸了,所有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在倫理之外,無論是爸爸,媽媽,姊姊,奶奶,愛人,後來這個男孩說,我已是無家之人,這句話是多麼的痛徹心扉,揭露自己也得面對社會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