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7 23:18:14萬翔

給自己的生命一個答案-小刀本週分享

給自己的生命一個答案




現在的教育,可以教出一個有未來的孩子嗎?在算數學的時候,定會有個標準答案;填國文空格的時候,要有個標準答案;背元素表的時候,總有個標準答案;我們所受的教育,是希望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能有個標準答案。試問,當我們在面對生命的一套流程,出生→教育→工作→生病→死亡,其中是否也會有個標準答案已經在等著我們呢?

離開了學校,來到了社會,發現並不是每一樣事務,都有其標準答案。首先,必需聲明我並不反對標準答案,因為有了標準,人類才有依循的法則,但是在得到標準答案之時,若是跳過了懷疑的思考,就顯得沒有力量。比方,一加一等於二,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演算?你可以舉實例來做解釋,在桌上已有一個蘋果若再拿一個蘋果,這時加起來剛好是兩個蘋果;思想繼續往上累積,要推理出二乘二等於四並不困難;但最後要使思維,再進入一個抽想的邏輯系統,則需不斷不斷的努力。正因為如此,非營利組織的誕生,背負其歷史的使命。

雖然,這可能屬於筆著的一種假設模擬,或為想像中的期待。深究其原因,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教育空間,確實能夠讓人在求知慾上獲得滿足,就算完全的扣除,原本就屬專職教育的學校體系,縱觀其他的非營利組織也一樣供應了非常豐富的學習管道。那是因為,非營利組織都存有著志願結社的性質。因為強烈的志願主義(voluntarism)以及利他主義(altruism),減緩了馬克思(Marx)在研究企業主織後,而提出勞動異化的現象,(1.工人對產品的處置沒有控制權、2.工人在工作本身的異化、3.工人與人際關係的異化、4.人與其“類存在”(species-being)),減緩了這個現象,將使學習的時間與效能,持續與增強。



Salamon,L.M.曾提出構成非營利組織的六項特性:「1.正式化組織(formal organization)2.民間組織(private)3.不從事盈餘分配(non-profit-distributing)4.自主管理(self-governing)5.志願性團體(voluntary)6.公益性團體(philanthropic)」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就連美國的比爾蓋茲,台灣的郭台銘,在他們忙於企業之餘,也都不忘在非營利組織,投下巨額資金與心神氣力。相信,一個人若能在非營利組織的機構底下做事,日月的洗滌,將會給自己生命一個較為正確的答案。偶爾曾想,也許生命的意義就在不斷服務別人的過程,在此過程不斷的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