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8 14:53:03沒有頭

我與我的都市徬徨(2)

前幾天寫的第一集,
之後自己再看,感覺很像感謝大會還是懺悔大會之類的,
這並不是我的原意。
我不是要表示我的感謝或是什麼的,
只是過去與現在加上未來發生的一切就像一本書,
他會記載著自己的生澀、對與錯、好與壞、、、
等我掛掉之後,再由後人來為我這輩子所寫下的這本故事下個標題。
無論好與壞,這都不是我能控制的,
我所能控制的只是好好扮演這本故事裡的主人翁的腳色而已。
我現在做的,只是把這些像劇本一樣的寫出來,這麼簡單的任務而已

當然,過去的一切都可以拋去,
當然可以當作都沒發生過。
但是,人沒有過去怎麼會有現在?
就是因為過去的累積,才會成就現在的自己,無論好的與不好的。

說到這個可以扯到很多,
昨天晚上也跟朋友聊到"樂生療養院"的事件,
是不是因為未來就必須把過去全部一點都不剩的剷除?
這種大抉擇無時無刻發生在現在青黃不接的台灣社會裡。
在我的立場裡,似乎這可以跟"廢古文"、"美式教育"、"走X國風格"等問題,一起做個統整,
好像我們美麗的寶島台灣並不一定要每件事都仿效西方國家吧?
我們應該可以創造自己的路不是嗎?
過去發生過的事件,無論是好是壞,都是屬於這個地方的記憶,
就像很多人都說"去蔣化"、"反日",但仔細想想,
若無蔣中正或日據殖民那一代打下的基礎,台灣現在還是現在的台灣嗎?

先扯開這個議題,
回到主題來~

在北科大一上學期的第一堂建築設計課,我選了"盛啟義"老師,
他是個感覺很年輕,但是白頭髮比黑頭髮多的建築師,
教的很棒,也是很有心的建築師。
在剛上課的時候,他問了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覺得建築是什麼"
印象中我回答的很妙,大約是"建築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之類的。

現在在我的認知中,建築不只是一種對於生活的態度,
更是自己對於社會議題、對於文化、對於衝突與協調之間的態度,
要怎麼在這些矛盾點中生存,
表現出自己的態度,就是一個做建築的人的使命。
說的簡單一點,
當你覺得台灣或台北的建築只剩一種單調的形式,
很多開業建築師做著沒有品質的公共建築,很多建商為了多賣一點錢,
偷容積偷建蔽、偷機房、頂樓可以做到九米就大家都做到滿,不管你是五樓還是二十五樓,
這時候身為建築人的妳,就該對自己的案子負責,
當然建築不是讓你做爽的,不是屌就好,
但是如何在經濟與美學之間做一個客觀的拿捏,
這是建築人的使命,也是偉大的任務。
當每個建築人都可以這樣,那準建築師手札"厚里豆"憂質建築獎應該也不會有這麼多提名名單。
甚至我們可不可能在建築裡多加一點浪漫的感動?

以前聽過一個案子,一個國小的設計案,
那個建築師說真的我也忘了他是誰,
但是他提出一個很浪漫的設計,
在國小的校門口設置一個高空的灑水設備,
每當國小下午放學的時候,這個設備開啟,
夕陽映照著水霧,每個小朋友每天放學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彩虹陪著你回家。
等這些小朋友長大了,就會想起小時候每天放學都可以看的到彩虹。
那時候聽到這個著實讓我感動了許久,
建築也許不只是製造空間,還有製造回憶。

((以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