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1 03:15:25Joan

10/23 [教養,無所不在]李偉文講座 摘要

教養,無所不在 – 李偉文

1、 焦慮的父母親:

環境的變化,大過個體所理解和承受,保有原有的自我,不因孩子而有所改變。

 

2、 父母要跟孩子一起長大。

 

3、 給孩子的三樣禮物:

(1)生活常規安全感的養成。

(2)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同理心與看書的能力。

(3)領導與被領導的素養—(可藉由社團)群體合作的重要性。

以上這些必須符合以下原則

(1)可以操作、可以檢視的。

(2)孩子拿到後,能面對未來世界的競爭與挑戰。

(3)無法花錢外包,只有父母能給的。

 

4、 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

(1)改造環境,也就是從結構面來處理,是最輕鬆最有效的。

創造適合孩子每個生長階段所需要的環境,才能讓孩子的生活充滿正面的活動與思考能力。

(2)限制是一種負面的能量,克制也得耗費很大的心力,是非常不值得的。

讓孩子擁有生活的掌控權,才能激發孩子的熱情與動力,激起孩子對生活的熱情與積極性,遠比純粹學習技藝來的重要多了。因此,父母親的小心機,必須在此時好好的發揮。

:設計讓孩子主動積極爭取參與營隊生活,可藉由同齡孩子的激發。

(3)若週邊有許多的誘惑,要孩子控制自己不受吸引是強人所難。

(4)不要限制,要用正面的事取代。

 

5、 用心而不要太用力: (耍點小心機)

(1)教養是一種經過設計後的放任。

(2)事先設計與安排適當的情境或環境,然後引導孩子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發展。

(3)不要嘗試教豬唱歌。

用心思考方法,有效率的解決問題,遠過於強迫孩子接受來的有用與實際。這才是真心愛孩子的作法。

 

6、 孩子是未來的人才嗎?

(1)學歷與知識只是最基本的條件

(2)外商儲備人才的條件具備熱情、彈性、合作的人格特質。

(3)無中生有的創造能力團隊的建構者,多邊合作的溝通者。

真實的生活體驗,才能讓孩子擁有創造、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7、 為什麼要念書?

(1)念書只是一種工具罷了。

(2)為了擁有更多能力可與別人做更好交換的工具。

(3)增加未來選擇的工具,讓自己被別人需要,以換取自己想要的。

 

在家中如何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電影。(經過挑選的影片)-電影裡的生命教育。

 

 



我們四人與李老師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