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4 00:24:00ming

買書

買書本來是一件單調的事,但是從電子商務演變至今,我的「購書行為」自然也是變得管道多元和想法複雜,為了理解自己過去的閱讀習慣和購書頻率偏好,我打了電話向博客來要了過去四年來的購書紀錄,我幾乎是他們與便利商店合作取貨的第一批消費者,沒道理他們監看我、分析我、引誘我,而我卻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過往的形跡脈絡。

書單以及交易紀錄,展且不公開,將擇日再談。我要繼續就是今天晚上發生的事~我要買書,卻得大老遠飆車進市區,還要甘冒天候不良、視線不佳、車位不足的風險進城購書?誠品、何嘉仁、金石堂什麼的不夠我用?網路管道也塞住了?不乾脆去淡水「有河book」?.....是的,如果我要的書,這些書店地方會有,我頭給你!
 
網路書城上雖然什麼都有,厲害的還有試閱或內頁版型的公布,但是總是有點難以整體評估的感覺,通常給序或給摘要,或給推薦、看讀者回應,都有隔靴搔癢之感,我站在書架前我同時又分析起自己看書、選書的行為。
 
原來一本書還有幾個條件是網路上無法傳達或滿足閱聽人的需求的:譬如紙張觸摸的質感、封皮與內頁觸感、色澤的差異,整書的總重量,資料援引和參考文獻,這是個別書籍的條件。或有人說可以透過更加的倉儲系統與管理細節將之量化,將這些所提的細節重新納入新版資料庫裡,時間多點還學賣房子的來個影音介紹,酷死你....還是未能極盡滿足。
 
因為還有一個重點在於我的視覺焦點可以快速在整片書牆中透過「書背」,直覺又敏銳地挑出自己可能會喜歡的書,曾經閱讀過某出版社一系列的書,那你就會喜歡上某一種樣式,會相信某一種背後主導的專業,這種你直覺其實會表現在最後購買的書籍上,雖然也可以透過量化分析來進行「主動推薦」精準度的修正,但是電腦程式的推薦會使得你變成是「被動的」,可是我站在書櫃前的這一刻我是「握有主權」的任意瀏覽和挑撿,感覺好很多。
 
現在互動式資料庫設計到極致的程度,可以在每次電子信送達信箱內時,提高我去點閱和購買的意願,某種程度上確實也提高了方便性,但是偶爾我們真的是需要一個書店、一整面牆、一個一覽無遺的全然掌控的安全感,而網路似乎還作不到這件事,或者該說我還無法熟悉地用網路上提供的功能做到熟悉萬分的程度。
 
站在書架前很容易覺得自己渺小,在資料庫裡總是驕傲以為自大....

上一篇:失約

下一篇:挖記憶的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