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3 20:24:25oao120ehhqs1

專傢稱鄭和船隊高層聚葬南京(圖)_新聞中心_新浪網

html模版專傢稱鄭和船隊高層聚葬南京(圖)_新聞中心_新浪網
快報記者 胡玉梅 攝這是曾經陪伴鄭和下西洋、一生漂泊在海上的都知監太監洪保的墓。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南京祖堂山明洪保墓。清理瞭一個多月,這個並不龐大的古墓,前後室已清理幹凈。蜿蜒的排水溝,直徑1米左右的陶制大缸,墓主生前佩戴的玉環、銀器,還有墓壁上4個鐵環,都給古墓增添瞭幾分神秘。600年前的長明燈是這樣使用的古婕斯

墓是個三重門。第一重是磚壘的墓門,第二重是六七厘米厚的木門,第三重是石門。不過,眼前的古墓隻能看到前後室之間的那扇石門。第一重封門已經被啟開,二重門則因泥土酸性太強,木頭已經腐化成泥,隻有兩個鋪首還在。隻是,這兩個掛在門上的環形裝飾物,已經被腐蝕得很嚴重。一個陶制大缸很惹眼地放在前室正中央,裡面還有一些辨別不清的東西。這口缸可不一般,它是古代留下的燈缸,口徑1米左右,高76厘米,考古專傢在缸中發現瞭一塊長20厘米,寬15.5厘米,高8厘米的半塊明代青磚。和一般青磚不同的是,它的正中間有一個圓溜溜的洞,穿越磚頭,直徑有2厘米。600年前,長明燈是如何使用的?據考古人員介紹,陶制大缸就是用來裝燈油的。使用時在缸頂蓋個木板,木板正中再壓上青磚,青磚的洞裡穿上燈捻,從青磚上方一直延伸到大缸內,在祭祀時這一缸油可以燃燒很久。不過,不用擔心它會燒到木板,從而引起大火,因為青磚足夠厚,一旦燈芯燃燒到青磚附近,因為缺氧它就會自動滅瞭。塑料破佈泄露古墓被盜年限和前室的相對完整相比,後室有點慘不忍睹。墓壁已經不是很完整,壁上的兩個壁龕空空如也,棺床上,考古人員清理出已經腐蝕不堪的錫器,還有唯一的一個玉環。其它除瞭幾根殘斷被氧化得黑乎乎的銀飾外,沒看到別的。“我們在古墓裡發現過破塑料佈,這很可能是盜墓賊留下的。”現場的考古人員說,這表明,墓室大約在距今50年左右被盜掘過。而這也是為啥墓室中空空如也的原因。“墓主生前應該有玉組佩構建的,但是現在隻剩兩三個小件玉器瞭。”不見棺木,洪保的屍骨也未見在2.5米長磚壘成的棺床上,不見棺材。考古人員介紹說,他們仔細清理過後室,但沒有發現棺木,隻有幾個還沒有完全被腐蝕完的棺釘。蹊蹺的是,洪保的屍骨一點也沒看到。是被盜墓賊弄走瞭?還是被腐蝕掉瞭?這還不清楚。讓現場考古人員感到疑惑的是,後室墓壁上有4個鐵環圍繞著棺床。“目前來說,在南京地區發掘的墓葬中,好像就前幾年發掘的太監楊慶墓中發現過這種鐵環。之前有專傢學者推測,這個可能是用婕斯

來懸吊棺材的。但是從洪保墓的這個結構來看,這個說法基本上被推翻,因為這四個鐵環距離墓室底部非常近,甚至沒有棺床高,根本談不上把棺材懸吊起婕斯

來。”專傢推測,這4個鐵環有可能是用來固定支架的,支撐起的帷幕等物品可將棺材罩起來。但是這也隻是一種推測。考古專傢呼籲古墓能原址保護到目前為止,洪保墓的墓志研究也取得瞭進展。墓志中詳細記載瞭鄭和下西洋的一些事情,包括鄭和下西洋時出使國傢的先後順序。其次,還透露瞭一些航海圖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墓志中記婕斯

載瞭關於鄭和寶船大小、型制、名稱等記載,而這些內容在目前學界中有一些爭議,無疑這些難題因墓志得以解決。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專傢王志高呼籲,洪保墓最好能原址保護下來,不要再重蹈以前出土的太監墓被毀壞的覆轍瞭。據王志高介紹,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鄭和七次下西洋船隊的高層領導大多安葬於南京。這幾年,南京考古工作者先後在牛首山、祖堂山一帶發現瞭參與鄭和下西洋的多位太監、官員墓,包括都知監婕斯

太監楊慶墓、內官監太監羅智墓等,以及南京後軍都督府僉事洪浩墓。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墓葬一座都沒有保存下來。洪保墓可以揭開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很多疑團,保護下來能起到很好的參照作用。“可以參照上坊孫吳大墓的經驗,將洪保墓墓室妥善地回填,然後在上面封土,在旁邊樹碑綠化,告訴後人這裡埋葬的是曾經和鄭和一起下西洋的重要人物洪保。”快報記者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