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0 00:22:13老太婆

花甲感懷 -

不覺已步入“花甲”之年。

四十歲生日時,體貼的女兒當時才八歲,送我一卷印有各式各樣漫畫的衛生紙及一個咖啡杯當禮物,兩者的標題都是“過了山坡(Over the Hill)”,表示已過人生的一半。接著,五十歲似乎是不遠以前的事,怎麽一下子就快成六十了呢? “花甲”,甲指六十年一甲子;那麽,花呢?很多人猜花代表華髮,是頭髮白了的意思。最近讀到一則解釋:原來平常花有五瓣,六瓣者很少,因此活到六十歲一甲子,有如少見的六瓣花一樣珍貴,遂名之爲“花甲”。六十歲應該就是老人時期的開始,一般稱老人時期爲金色年華,與“花甲”的意思雷同。

以前讀武俠小說經常描寫“遠遠來了一位五旬老者,鬍鬚灰白,但身手矯捷,太陽穴高高鼓起……”不以爲意。現在讀到類似一段,才驚覺我已功夫更高,成了六旬老翁了。有時會看到報紙登載,或聽年輕的新聞廣播員以清脆的聲音報導,說有一對五十多歲的老夫婦如何如何,心裏很不是滋味。如今六十歲,更毫無疑問已被列爲老人,或老伯伯了,就如英國希克斯爵士(Sir Seymom Hicks, 1871-1949)所說,“你將體會到老年的第一徵兆是,發現在倫敦街上的警察都是那麽年輕。”

發現自己走入“老”年是漸進是的。有一次,在臺灣的餐廳裏找座位的時候,一位看來是中年婦女的招待沖著我說,“歐日桑,這邊坐。”我幾乎以爲叫錯人。接著,有人稱呼我爲某“公”,只有年紀大的才能得此榮稱。接著有人以“年高德劭”介紹我。好幾次,有同事帶著小孩遇見我,有點猶疑,接著囑咐孩子說:“啊,應該稱呼爺爺。”也沒錯,最近與老伴已榮升爲祖父母階級。

還有的是生理上的。最近幾年在臺灣教書,生活作息正常,經常以游泳健身,幾乎每天都是清晨六點出門到學校附設泳池,一直不停遊一公里即上來,沖洗後回家,算是完成日課,因此自覺體力還行。雖然如此,還是有老化現象。首先是白灰頭髮徒增,有無可奈何之感。老伴看不慣,頭幾年還幫我染發,現在乾脆看開了,讓華髮滿頭,老伴竟然還說“滿好看的。”聖經早就說,“白髮爲老年人的尊榮”。一兩年沒見到我的學生回到學校,見到我,有點吃驚,說:“老師,您工作太辛苦了,頭髮都變白了!”他們那裏知道,以前都是“僞裝”的。

其次,身體也顯出發福之相,肚皮微凸,體重略增,已成肚量寬宏的人了。而去年(二○○二)暑假及今年暑假左眼兩度開刀,證明身體已老化。雖然牙齒個個健在,只有幾顆已控制住的蛀牙,但牙齦有逐漸萎縮的趨勢;牙醫警告我說,終究牙齒會全掉光,需裝假牙。不管如何,比起唐朝大文豪韓愈的“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可是好多了。

年紀老化的另一特徵是記憶力衰退。有時問新朋友問題或姓名,不璿踵又忘了他的答案。有時翻看舊日記,許多事的細節,若當時不記下來,現在不是全忘記了,就是與記憶不符。

老人還喜歡回憶過去。有空時常常翻閱舊相片。雖然覺得妻子現在仍然很美麗,然而翻閱舊照,不得不承認,以前的她現在看來更是令我有驚豔之感。大概在五十歲以後,特別想見到過去成長時代的老朋友。在臺灣偶而參加大學同學會或小學同學會,同學們都已變形,許多昔日美麗女同學,也都變老、變胖了。

六十歲,特別會想起孔夫子的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果然有道理。以前的我,心態有如聖經中描述的一個人物雅各。“雅各”其意爲抓。抓與貪心和爭鬥可說是孿生兄弟,表現出來的行爲就是上車爭位置;在辦公室,爭取升級、升等;以及在各種場合想佔便宜、唯恐吃虧等等。但是不知不覺,現在的我,已漸漸失掉與人相爭的念頭。有好處,讓給年輕的同事。有責難,自己忍受了。碰見不如意的事,與同事有衝突,我都願意以老侍小,向年紀比我差一大節的年輕同事道歉。心也更軟了,較少生氣,較多有求必應。

孔老夫子還有一句話一直在耳邊響著:“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孔子十五歲就有志向學,三十歲就自立,四十歲對各種學說已有分辨能力,不易受到迷惑。五十知天命,天命可以解釋爲“上天或者上帝對人的旨意”。孔子五十歲就知道上天對他的旨意是什麽。六十而耳順,指“聞其言而知其微旨”(聽到別人的言語就可以分辨真假);七十不逾矩, 指“不超越法度”,應是指中規中矩,較少犯錯。

孔子活了七十二歲,在當時已是高夀了,也沒有多少機會來逾矩。說到壽命。對孔夫子所說十五歲到三十歲的經歷,我沒有什麽意見,但四十以後的經歷,我有點不同看法。最近半世紀,由於科技突飛猛進,可謂學海無涯、活到老、學到老,一些學說十年不到就過期了,因此“四十而不惑”恐怕要再往後推遲,到五十歲也不一定能不惑。倒是聖經的道理彌久常新,經常讀經,並加應用,對人際關係及處事之道漸能得心應手,可說是較能達到不惑之境。

六十歲回顧過去,感謝上帝很恩待我,往往超出我的預期;其中雖有悲喜哀樂,但真的要再回到從前,活出當年嗎?我慶倖沒有這種想法。對今生雖不完全滿意,但已大可接受。學業,在美國某名校也勉強拿了博士。事業,在一個機構擔任專業人士(professional)二十幾年,現尚有可供溫飽的退休金;最近幾年回臺灣教書,也得了教育部正教授資格。但是不管在學業及事業上多有成就,誠如所羅門王一樣當了帝王,也不過“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最重要的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我慶倖我和家人在年輕時就成爲基督徒,一路走來,上帝的恩典都很夠用。

六十歲對我而言也是謙卑的來回顧過去,特別要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兄弟姊妹對自己的愛護之恩,及對親朋好友及教會會友幫助的友愛之恩,種種恩典,可以說指不勝屈。當然最要感恩的是妻子與兒女。與妻子結褵三十多年,至今在我眼中她仍是綽約多姿,豔光四射,似乎婚姻之路越來越甘甜。妻子品貌兼佳,心思細密,使我人生之良伴及閨中之密友。她現在變得更會關心別人,經常提醒我要寫謝卡給送我們禮物的朋友;寫慰問卡給生病住院的人;安排探訪老人家;開放家庭舉行各帶一菜(pot luck dinner)的晚宴等。我慶倖得賢妻,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上帝所給我今生最好的禮物。我們育有兩個已成年的兒女,他們都是基督徒,有上帝保守。兒孫自有兒孫福,大可不必爲他們的未來操心。雖然我們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以及在教養上,有許多波折與錯失,今後只能用愛心與互相寬恕來表現,使家庭更加和樂。

聖經說人要離開父母,成立家庭,養育下一代,我們差不多已完成傳承下一代的責任。女兒已離開我們成立家室,已有自己的孩子,希望會繼續傳承下去。兒子已大學畢業,正在找尋自己要走的道路。我和妻子經常爲兒女的前途禱告,相信他們會得到上帝的帶領。

六十歲是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向不長的未來。我們夫婦早就準備好遺産計劃,隨時走人,奔向永世的家鄉。客家人說死亡是“回家”(轉去),很符合基督徒的盼望。現在是放下的時候,現在更是順從天命而行的時候。

古諺雲,“活到老,學到老。”無獨有偶,希臘政治家梭倫(Solon, 630-555BC)也說過類似的話(I grow old ever learning many things)。由於不必爲五鬥米折腰,在我完全退休時,如果上帝假以天年,我和老伴還想學習更多的東西,作些自己喜歡做的事。

花甲之年正是金色年華的開始,可以開始好好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