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的故事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我們經常要用鉛筆做算術,做記錄,留言等等。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我們要經常和它交朋友呢。
不過,每天當你拿起鉛筆要進行工作時,你可曾知道它的家史?
鉛筆的祖先誕生在英國,但英語「鉛筆」一字「pencil」卻來自古羅馬語「pencinus」。
1564年,一場猛烈的暴風雨襲擊了英國,吹倒了坎伯蘭郡的一棵大樹,一片像煤一樣黑色的東西在過去的樹根所在處露了出來,那是一個石墨母礦。
當地的牧羊人就用一條條這樣的東西,在羊身上塗劃,給它們做標記。
不久,精明的城裡人就把石墨切成一條條,稱做「印石」在街上叫賣。
初期的石墨印石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一是染污手指;二是容易折斷。一位不知名的天才解決了染污的問題。辦法是像給石墨印石穿件衣服似的,用線繩子把它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易斷的問題則是由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工匠、業餘化學家卡斯帕費勃在1761年解決的。他把石墨粉和硫磺、銻、樹脂攪拌在一起,把這粘糊糊的混合物做成棍棒體。這樣成形後的混合體要比純石墨的印石的硬度強得多。
1790年,正當拿破侖·波拿巴侵略歐洲的時候,從他的敵對國——英國、德國那裡得到了這種他喜愛的小玩意,但由於這小玩意是他的敵對國發明的,所以他總有些不以為然。
於是,尼可勒斯·傑庫斯·康特,法國一個著名的化學家、發明家受命去完成尋找法國石墨,製造鉛筆的任務。不知是被失敗的恐慌所刺激,還是被引人矚目的尊敬所鼓舞,康特下了賭注。
由於只有很少的劣質石墨原料,尼可勒斯就加了些粘土增加數量,然後再在土窯裡焙烤,這一切比人們夢想的還要好,他們製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標印棍」。
通過掌握混合粘土的比例,尼可勒斯使他生產的鉛筆在等級上從硬到軟;在顏色上,使鉛筆所劃出的線由淺灰到深黑。
後來,一個純美國血統的細木工威廉姆·門羅,在自己的店裡發明了一種可以製造大約6—7英吋標準木板條的機器。每塊木板條都由機器從頭至尾沖槽,槽深正好是石墨圓柱體的半徑。然後用兩片衝過槽、鬆緊合適的木片把石墨粘合起來,這就是第一支現代鉛筆。
它物美價廉、易於攜帶,很快就被一批文書、手工匠以及由工業革命所產生的經理們所接受。鵝毛筆、墨水只得退居第二位了。
現在生產的標準鉛筆可以劃35英里那麼長,至少可以寫4.5萬個字,削16次直到離筆尾兩英吋的地方還可以用。它還帶著附有黃色金屬包頭的橡皮。
現代鉛筆由40種不同的原料製成,最好的石墨出產於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和墨西哥;最好的粘土出產於德國;最好的橡皮出產於馬來西亞;最好的蠟出產於巴西;用於機器中攪拌石墨、粘土的那種雞蛋大小的卵石出產於比利時、丹麥;而最好的、帶有芳香味的木材出產於美國。
現在可以生產300多種不同的鉛筆,其中包括外科大夫在病人身上做開刀記號的那種鉛筆。
正像有人說的那樣:一切事情都是從鉛筆開始的,不論是時裝設計師在衣服上做的符號,一個戰役的計劃,還是一個核理論的論證都是如此。
Author :文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