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7 10:06:18su yuin

貝利亞死亡之謎

 1953年7月——12月《真理報》、《消息報》宣稱:貝利亞為「共產黨和蘇聯的敵人……
   貝利亞·拉夫連迪·巴夫洛維奇,1899年3月29日出生在俄國格魯吉亞的墨克哈里村。青年時代在巴庫技術學院學工程技術。1917年參加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從1921年開始,參加蘇俄肅反非常委員會工作。1931年任格魯吉亞和外高加索聯共(布)第一書記,1938年以後主持內務部工作。1941年,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1945年負責執行蘇聯製造原子彈的工程計劃。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
   1953年7月10日,蘇聯《真理報》突然發表了蘇共中央全會公報,宣稱「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會決定將貝利亞作為共產黨和蘇聯的敵人清除出黨……」
   1953年12月17日的《真理報》和《消息報》公佈了《貝利亞罪行調查報告》,宣稱:「貝利亞利用他的職位,組織陰謀家集團,仇視蘇聯政府。他的罪惡企圖是利用內務部的中央機構和地方機構為外國資本的利益服務,他們的陰謀計劃是妄圖使內務部凌駕於黨和政府之上,奪取政權,廢除蘇聯工農制度,復辟資本主義和建立資本主義的統治。」「破壞集體農莊制度,給國家的糧食供應造成困難。」「進行暗害活動,殺害許多忠於黨的老布爾什維克。」「在國內戰爭期間已經同外國特務機關建立了聯繫。」……
   1953年6月27日晚,莫斯科大劇院即將開演,貝利亞驅車前往,被坦克擋住去路。轎車不能駛向大劇院,只能通向監獄。
   1953年6月27日晚上八時,莫斯科國家大劇院首次隆重上演著名新歌劇《十二月黨人》,蘇聯黨和政府的主要領導人這天晚上將親臨劇場觀劇。
   貝利亞是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按照慣例,他要在開演前半小時到達,以便緊隨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後面出現在劇場。但是,他這天破例了。重要公務纏身,不能像往常那樣早去劇場。十天前東柏林發生騷亂,情況緊急,他今天必須提出果斷的處理方案。更使他感到頭痛的是衛兵槍擊馬林科夫小轎車的事件。1953年5月31日,馬林科夫離開克里姆林宮,車過史帕斯基大門時,兩名衛兵朝他的小轎車開槍。幸好他沒有被擊中,但他的司機被打傷了。衛兵報告說:司機在車過大門時,既未答口令,又不停車出示證件,按照規定,開槍是他們的責任。但是,這兩名衛兵是貝利亞的安全警察。這種行為也可以解釋為有組織的謀殺。馬林科夫如果死了,貝利亞作為第一副主席,就可以接替他擔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這個事件的後果太嚴重了。貝利亞一直感到焦急不安。為了消除任何嫌疑和誤解,他立即下令逮捕了兩名衛兵。
   這兩件案子必須盡快處理。貝利亞這天留在他專用的魯比卡監獄辦公室,埋頭審閱案卷,足足忙了一整天,當他將卷宗放入防火保險箱以後,一看手錶,才發現離開演時間很近了,立即驅車前往。
   國家歌劇院坐落在靠近紅場和緊接斯維爾德洛夫廣場的地方。這天晚上,劇場門前燈光通明,宛如白晝。接待人員穿黑制服,戴白手套,彬彬有禮查看來人的請柬。
   在劇院附近的街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名警察站崗。路邊停著幾輛大卡車,還有幾輛坦克在街頭慢慢行駛。這種景象給劇院的隆重場面顯然增添了一種緊張氣氛。行人用驚訝的目光看著這一切,但都匆匆而去,不敢停留。
   大劇院的時鐘正指八點,演出正式開始。但是,人們偶爾張望領導人觀劇的特等包廂,卻看不到蘇聯大名鼎鼎的第二號人物貝利亞。
   貝利亞的防彈轎車開到劇場附近的街道時遇到了麻煩。迎面駛來一輛大卡車。街道擁擠,無法行車。司機急得不斷按喇叭,示意對方讓路,這才勉強通過。但當轎車駛到一個十字街口時又被坦克擋住去路,司機只好向離他最近的一輛坦克的指揮員出示證件,要求讓路。其他坦克似乎得到了暗示,立即開動,讓出一條剛夠轎車開過的通路。這時只要稍微加快車速,貝利亞本來可以及時入場觀看演出。但是,他的防彈車被圍在兩輛坦克之間,進退兩難,只能徐徐向前行駛,就像一條小輪船被兩艘戰艦護航一樣。不過,坦克不是將他護送到大劇院去,而是挾持它駛得更遠,開到莫斯科郊外去了。那裡是列沃托窩監獄所在地,防衛森嚴。貝利亞就是在那天(6月27日)晚上被槍殺在那所監獄的一間囚室裡。
   第二天,1953年6月28日,一個明朗的星期日早晨,莫斯科人從《真理報》和《消息報》上讀到了大劇院隆重上演《十二月黨人》歌劇的報道。但從報上發表的觀劇領導人名單中沒有看到貝利亞的名字。在蘇聯人看來,這決不是排字工人出了差錯。可以肯定:在莫斯科國家大劇院附近街頭上出現的坦克,也決不是偶然現象。
   貝利亞的名字從這一天起,在蘇聯黨政領導人名單中永遠勾銷了。
   1953年6月26日,貝利亞從公文皮包裡拿出來的不是文件,而是一支烏黑的手槍。赫魯曉夫坐在他身旁,竭力將他的手按在桌上……
   1953年6月26日下午4時左右,蘇聯共產黨主席團在克里姆林宮舉行重要會議。它由馬林科夫主持。莫洛托夫坐在他的右邊,貝利亞坐在左邊,以下依次坐著赫魯曉夫、伏羅希洛夫、布爾加寧、卡岡諾維奇、米高揚等等。馬林科夫的神色看來異常嚴峻。他在斯大林逝世後擔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貝利亞的支持。但是今天的會議是專門處理貝利亞問題,確實有點出人意料之外。
   馬林科夫在這次會上建議討論兩個重要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最近澄清的「猶太人醫生陰謀」案件。馬林科夫說,這個在六個月以前震驚全世界的醫生案件,現在成了在蘇聯存在著極端強烈反親猶太人主義的證據。它損害了人人享有平等權利的蘇聯國家的名譽。可是,在事隔半年,全世界幾乎已忘記了它的時候,貝利亞最近卻公開宣佈被告人無罪,決定釋放全部在押人員,認為他們是嚴刑逼供、屈打成招的受害者。貝利亞當時不是國家安全部長,他為什麼要在4月4日在蘇聯報刊上發表這樣一種平反通告呢?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貝利亞用這個通告公開譴責了前國家安全部的活動,是為了使蘇聯法院和蘇聯共產黨的法律制度名譽掃地。
   馬林科夫說,第二個問題甚至更加嚴重。它涉及到東柏林事件。在這次會議的前十天,即1953年6月17日,東柏林爆發了一次騷動,持續了好幾天才平息下去。貝利亞作為國家安全部長,必須對這個事件承擔責任。由於貝利亞玩忽職守,結果使蘇聯在全世界面前丟醜,名譽掃地。
   馬林科夫繼續說:這是不是僅僅由於不稱職而產生的麻煩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懷疑的問題。像貝利亞這樣一個經驗豐富和精明過人的國務活動家,幾乎很難用不稱職來解釋他的過錯。大家知道,在東柏林發生騷動期間,東德警察局總監察長是澤塞爾。他是貝利亞的下級。在騷動平息以後,貝利亞不但沒有將他逮捕,反而讓他繼續留在那裡工作……
   最後,馬林科夫用一種低沉的語氣,斬釘截鐵地說,所有這一切都證明:貝利亞沒有真心為國家服務。剛好相反,他的活動自覺地損害祖國利益,而為蘇聯敵人的利益服務,特別是為實現美國的目標服務。毫無疑問,他同美國建立了聯繫,貝利亞是一個為美元而進行顛覆活動的代理人。嚴格地說,貝利亞是一個叛徒。他應當作為蘇聯人民的敵人而受到控告,並且作為犯有叛國罪的外國間諜而受審判。
   赫魯曉夫趁馬林科夫講話稍停時刻插話說:「貝利亞,你不是共產黨員,你甚至從來就沒有參加過黨組織。」
   貝利亞在答話時,打開了公文皮包,像是伸手進去取出為自己辯白的文件。但是,他拿出來的不是文件,而是一支烏黑的手槍。坐在他身旁的赫魯曉夫非常機警,立即用左手竭力將貝利亞的手按在桌上,同時用一隻手將槍管扳向天花板。就在這一瞬間,馬林科夫急按桌下電鈴,門扉大開,莫斯卡連科將軍手持衝鋒鎗,領著幾名高級軍官衝了進來。當他看準開槍不會傷害別人時,就對著貝利亞來了一個齊射,結束了貝利亞的生命。
   1953年6月,司機將黑皮大衣領子放下。貝利亞朝他臉上一看,才知道開車的不是他常用的貼身警衛員……
   1953年6月的一個傍晚,貝利亞和莫洛托夫、布爾加寧、伏羅希洛夫、朱可夫以及其他許多高級官員正在波蘭駐蘇使館參加宴會。應邀前來的還有各人民民主國家使館的許多代表。
   宴會結束後舉行舞會。貝利亞這晚多喝了一點波蘭名酒,微帶醉意,舞興頗濃。他請大使夫人陪著跳了幾次舞。
   布爾加寧和伏羅希洛夫見時間不早,便建議貝利亞及時告退。他們兩人來時是乘貝利亞的防彈轎車,現在當然仍是同車返家。貝利亞的車子駛離使館以後,其他蘇聯官員也分乘兩輛轎車緊跟在後,尾隨而去。當車到紅場附近時,貝利亞的司機不向左拐車,先送布爾加寧元帥回高爾基大街的官邸,而是急忙直奔捷爾任斯基廣場附近的魯比卡大監獄。那裡設有貝利亞專用的辦公室。他平時常在那裡工作到深夜。貝利亞有個習慣,每當參加晚會或宴會使工作受到干擾後,晚上便回魯比卡監獄辦公室繼續進行工作。但是,這天晚上,他喝酒較多,有點醉意,不想再到那裡去了。他本來已經主動告訴過司機:先送布爾加寧元帥回去,再送伏羅希洛夫元帥,然後他本人也回家休息。可是,他發現司機沒有照他所說的路線行車。他感到納悶,暗自猜想:也許是司機聽錯了話而送他到辦公室來了;也許是他的親密戰友和同事對他開玩笑,是他們要司機開車來魯比卡監獄。這顯然是惡作劇。當車子開到監獄圍牆跟前,他在探照燈的亮光照射下,看見其它兩輛載著蘇聯官員的車子也跟上來了的時候,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斷:一定是開玩笑。
   司機將轎車開到監獄大院當中停了下來。貝利亞幽默地問他為什麼開玩笑。司機為了答話,便將黑皮大衣領子放下,再轉過身來。貝利亞朝他臉上一看,這才知道開車的不是常用的貼身警衛員,而是換了一個不大熟悉的高級軍官。貝利亞仍然認為這證實了自己的猜測:周密安排的惡作劇。
   伏羅希洛夫拉著貝利亞的手先下車,布爾加寧緊抓住他的另一隻手跟出來,另外兩輛車上的軍官們早已下來等著他們,但無一人發笑。貝利亞同這兩位元帥手挽著手,安然自得地向監獄後門走去。這是去貝利亞辦公室必由之路。他想領兩位元帥進去看看或休息一會兒。但是,門口站著監獄長和兩名軍官,不讓入內,卻領他們走向監獄大院正廳,那裡是經常由三名陪審員對罪犯宣佈即席判決的地方。
   貝利亞這時才突然感到不妙,臉色頓變,不知所措。他被強行拉到在那裡設立的臨時法庭面前受審。這個法庭同往常的陪審團不一樣。它不包括三名法官,而是由以蘇軍總監察長伊萬·斯戈涅夫為首的八名高級將領組成。他們今晚奉命在魯比卡監獄將貝利亞作為叛國犯進行審判。法庭宣佈他的罪名是:(1)陰謀奪取國家全部政權。(2)充當外國間諜。(3)圖謀在蘇聯復辟資本主義。沒有辯護律師,只準被告為自己做最後的陳述。八位法官沒有再回會議室討論判決詞。他們互相交換了一下意見,立即做出了一致的判決,由法庭主席斯戈涅夫總監察長宣讀判決,處以極刑。
   行刑隊由一名上尉、一名中士和兩名衛兵組成。他們立即將貝利亞押出去執行槍決。
 

 Provenance :海外星雲

上一篇:夜囚

下一篇:從烹調看中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