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3 13:32:42su yuin
你向下一代灌輸什麼價值觀
你向下一代灌輸什麼樣的價值觀呢?
「跨世紀」已成為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兒,但是人們讓他們的孩子「怎樣面對下一個世紀」和「面對怎樣的下一個世紀」呢?換句話說,我們希望造就具有什麼樣品質的下一代呢?在對全球各國進行調查比較的時候,我們發現了某些引人注目的地區差異。
講究禮貌
這是在各國人民中最受重視的品質,這也許使我們有理由去期待一個更加「彬彬有禮的新世紀」。比利時、西班牙、希臘、委內瑞拉、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日本、印度、菲律賓和沙特阿拉伯均有超過60%的人認為教育孩子講究禮貌特別重要。
日本父母把教導孩子不要惹人生厭作為首要任務,因而禮貌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待客之道。
只有略多於50%的中國人認為,教育孩子講究禮貌是重要的,這正好是世界的平均水平,似乎與中國人久感自負的「禮儀之邦」的美稱有點不太相稱。
責任感
責任感是第二個為全球人民所重視的品質。泰國人對責任感的重視程度居全球之冠,泰國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泰國的父母們覺得他們的孩子特別缺乏這方面的品質。西方國家如荷蘭、瑞典等在這方面也表現突出。智利人則相信孩子將來的成功取決於責任感與勤奮努力的統一。
但這一價值觀在中國香港、印度、沙特阿拉伯和中國內地似乎不那麼被重視。重視責任感的中國人很少,只有30%多一點,處在世界各國墊底的位置。這也許表明,經濟發展並未帶來相應的道德觀念的進步,發展機會的獲得更多地靠智巧和計謀,而非受益於誠實和守信。中國人常常會把「老實人吃虧」當作人生哲理,他們往往也這樣有意無意地教育或影響孩子。
容忍和尊重別人
斯堪的那維亞人對此項的重視程度很高,瑞典人願意被人看作是自由人——和別人在互相尊重的氣氛中工作。挪威人也不像很多歐洲國家的人那麼咄咄逼人。
注重忍讓的中國人現在好像有了很大改變,只有不到30%的中國人認為這一價值觀是重要的。發展中的市場經濟的競爭性似乎使中國人越來越愛發脾氣和斤斤計較了。
注重學識
在這一點上全球各國差異最大,與亞太地區、拉美和前蘇聯地區比較,西方世界尤其是歐洲,對注重學識這一價值觀的重視程度要低得多。
在德國,對注重學識的重視程度排在價值觀的最末一位。由於有良好的教育制度,德國人認為學識的培養應由學校負責,而不由父母承擔。
而在中國,父母非常重視讓孩子明白知識的作用,你會在很多地方的書店看到「知識就是力量」這條來自西方科學家著作中的標語。這一方面是由於受過較好的教育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學識的人在中國受尊重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
與他人溝通
關於這一點的差異也很大。在那些聚集多種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國家中,溝通成為必要。瑞士有3至4種語言和兩種主要宗教,如果沒有溝通,正常的社會生活都難以想像。
泰國人最不重視溝通。泰國的研究人員解釋說,一般的泰國人認為,溝通是自己學習的,而不必由父母來教導。中國的父母似乎也不重視教給孩子交往之道。事實上,中國人不是不重視溝通,而是有分別地與人打交道,爸爸媽媽經常讓孩子不要和「壞人」混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獨立
全球平均只有23%的人重視這一品質,中國人中52%的人認為它最重要,居全球第一。這似乎有些異乎尋常,因為在歷史上,獨立是最不為中國文化所鼓勵的一種品質。而在今天的中國,許多「大款」的成功恰恰是獨立且敢於闖蕩的結果。父母們開始意識到,讓孩子富有獨立性是增強他們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有趣的是,大部分歐洲國家、南美國家,甚至美國的父母對孩子獨立性的鼓勵,都遠遠不如中國人和德國人。事實上,在美國出現某種趨向,鼓勵重視社會合作和相互支持。
敬業精神
最重視敬業精神的人來自前蘇聯國家,敬業精神是這些國家學校中的一個重要的強制教育內容。
法國人也格外重視敬業精神,據說,這是為什麼法國比許多其他西歐國家更能吸引外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而在英國、瑞典、日本,重視敬業精神的人不到10%,中國則與印度一樣只有20%多。中國人的敬業意識還不是那麼濃,事實上許多中國父母更關心孩子自身的眼前利益——收入多少,境遇好壞。有的時候,他們甚至鼓勵孩子在工作中耍一點小聰明,沾單位的便宜。據中國《新世紀》雜誌報道,一項對2000名中國國有企業工人的調查表明,20%的人有程度不同的消極怠工現象;43%的人表示未充分發揮生產積極性。在北京,1995年年初因名演員「罷演」而引起的風波,使敬業精神的討論公開化了。中國公眾對服務行業的服務態度,機關工作人員辦事效率和作風抱怨甚多。
Author :佚名
「跨世紀」已成為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兒,但是人們讓他們的孩子「怎樣面對下一個世紀」和「面對怎樣的下一個世紀」呢?換句話說,我們希望造就具有什麼樣品質的下一代呢?在對全球各國進行調查比較的時候,我們發現了某些引人注目的地區差異。
講究禮貌
這是在各國人民中最受重視的品質,這也許使我們有理由去期待一個更加「彬彬有禮的新世紀」。比利時、西班牙、希臘、委內瑞拉、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日本、印度、菲律賓和沙特阿拉伯均有超過60%的人認為教育孩子講究禮貌特別重要。
日本父母把教導孩子不要惹人生厭作為首要任務,因而禮貌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待客之道。
只有略多於50%的中國人認為,教育孩子講究禮貌是重要的,這正好是世界的平均水平,似乎與中國人久感自負的「禮儀之邦」的美稱有點不太相稱。
責任感
責任感是第二個為全球人民所重視的品質。泰國人對責任感的重視程度居全球之冠,泰國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泰國的父母們覺得他們的孩子特別缺乏這方面的品質。西方國家如荷蘭、瑞典等在這方面也表現突出。智利人則相信孩子將來的成功取決於責任感與勤奮努力的統一。
但這一價值觀在中國香港、印度、沙特阿拉伯和中國內地似乎不那麼被重視。重視責任感的中國人很少,只有30%多一點,處在世界各國墊底的位置。這也許表明,經濟發展並未帶來相應的道德觀念的進步,發展機會的獲得更多地靠智巧和計謀,而非受益於誠實和守信。中國人常常會把「老實人吃虧」當作人生哲理,他們往往也這樣有意無意地教育或影響孩子。
容忍和尊重別人
斯堪的那維亞人對此項的重視程度很高,瑞典人願意被人看作是自由人——和別人在互相尊重的氣氛中工作。挪威人也不像很多歐洲國家的人那麼咄咄逼人。
注重忍讓的中國人現在好像有了很大改變,只有不到30%的中國人認為這一價值觀是重要的。發展中的市場經濟的競爭性似乎使中國人越來越愛發脾氣和斤斤計較了。
注重學識
在這一點上全球各國差異最大,與亞太地區、拉美和前蘇聯地區比較,西方世界尤其是歐洲,對注重學識這一價值觀的重視程度要低得多。
在德國,對注重學識的重視程度排在價值觀的最末一位。由於有良好的教育制度,德國人認為學識的培養應由學校負責,而不由父母承擔。
而在中國,父母非常重視讓孩子明白知識的作用,你會在很多地方的書店看到「知識就是力量」這條來自西方科學家著作中的標語。這一方面是由於受過較好的教育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學識的人在中國受尊重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
與他人溝通
關於這一點的差異也很大。在那些聚集多種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國家中,溝通成為必要。瑞士有3至4種語言和兩種主要宗教,如果沒有溝通,正常的社會生活都難以想像。
泰國人最不重視溝通。泰國的研究人員解釋說,一般的泰國人認為,溝通是自己學習的,而不必由父母來教導。中國的父母似乎也不重視教給孩子交往之道。事實上,中國人不是不重視溝通,而是有分別地與人打交道,爸爸媽媽經常讓孩子不要和「壞人」混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獨立
全球平均只有23%的人重視這一品質,中國人中52%的人認為它最重要,居全球第一。這似乎有些異乎尋常,因為在歷史上,獨立是最不為中國文化所鼓勵的一種品質。而在今天的中國,許多「大款」的成功恰恰是獨立且敢於闖蕩的結果。父母們開始意識到,讓孩子富有獨立性是增強他們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有趣的是,大部分歐洲國家、南美國家,甚至美國的父母對孩子獨立性的鼓勵,都遠遠不如中國人和德國人。事實上,在美國出現某種趨向,鼓勵重視社會合作和相互支持。
敬業精神
最重視敬業精神的人來自前蘇聯國家,敬業精神是這些國家學校中的一個重要的強制教育內容。
法國人也格外重視敬業精神,據說,這是為什麼法國比許多其他西歐國家更能吸引外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而在英國、瑞典、日本,重視敬業精神的人不到10%,中國則與印度一樣只有20%多。中國人的敬業意識還不是那麼濃,事實上許多中國父母更關心孩子自身的眼前利益——收入多少,境遇好壞。有的時候,他們甚至鼓勵孩子在工作中耍一點小聰明,沾單位的便宜。據中國《新世紀》雜誌報道,一項對2000名中國國有企業工人的調查表明,20%的人有程度不同的消極怠工現象;43%的人表示未充分發揮生產積極性。在北京,1995年年初因名演員「罷演」而引起的風波,使敬業精神的討論公開化了。中國公眾對服務行業的服務態度,機關工作人員辦事效率和作風抱怨甚多。
Author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