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3 00:12:44優子

忠心

忠心

一個人,從古自今被教育著忠心。古時,女有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男人則這麼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因此要從師,一朝為官,要從君,投筆從戎的,更簡單,我們叫它「從軍」。這麼多的服從,連綴成了一本忠心耿耿的歷史。然而服從還比不上忠心,服從可以是口頭上的應諾,可以虛應故事,敷衍了之,反正高招些,沒人發現也就算了,所謂的陽奉陰違大致上如此。忠心可不是,忠心,忠於一個人的心啊!不是說說就算了,拋頭顱灑熱血之外,還得用「心」。這就玄了,因為一切都能度量,但總不能挖心剖肺,來看一個人用了多少心來實現他的「忠」。於是,忠心成為了一門高深的學問,雖然人人皆可入門窺探,但得其堂奧的人卻少之又少,所以歷史上有名的功臣大將,特別是那些為了他的國家,他的君王奉獻犧牲生命的,我們叫他「忠臣」,並且他的名字萬垂千古而不朽,因為他偉大,因為他「忠心」。

忠心,也不是儒家文化獨有;西方對於忠心的歌頌也不亞於中國。中世紀的騎士為了他和領主的契約,為了一紙的榮譽,躍馬一奔,夢境之外,無不是戰場。一身盔甲的不實與沈重換來了刻在家族上的光榮,於是,他的家人感激他,詩人撰寫他的英勇,領主笑得開懷,因為他善戰,因為他「忠心」。就這樣,在莫名其妙的渲染與華麗的描繪中,忠心,成了比吃飯還要自然,並且還要重要的事。且看「忠」、「孝」、「仁」、「愛」,這排列在一起的四個字,你就知道不忠有多麼的不對,多麼的驚天地、泣鬼神、共人憤,所以不忠之人應該要萬世唾棄,受千夫所指,方能稍稍贖其罪過。

然而,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忠心真的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嗎?當然不是,不然為什麼歷史吟唱的人總是那麼幾個,從小你就很熟悉的那些人。那麼為什麼很少人忠心呢?因為它困難。先從不忠心說起,什麼是不忠心?就是不忠誠。它可以解釋成,你不再堅持原本要的東西了;或者是,你發現更好的東西,所以覺得放棄才是明智之舉;或者,沒有好與不好之分,你只是想換一下,從心所欲,來得輕鬆自在。因為這麼容易做到,所以這麼多人做到。反正,忠心好像很累,名垂千古的事情,死後也無法看見;受後人歌頌,或許又沒有那麼大的志向。所以大家開始發現到,忠心並不是一塊美味的餅,也不怎麼值得追尋,於是不忠心反而成為了一個新的方向,好像哥倫布看見了新大陸一樣的驚喜,終於發現世界之外還有新天地,於是人們擠啊擠的,為了爭奪先鋒,為了搶到首席,就如同當初大家爭得「忠心」之名一樣。它,現在炙手可熱。

再歸結到人與人之間,要不要有忠心?我想,某部分還是很需要的,否則我們生下來便得獨力乞食,活在終日的痛苦當中,因為父母不需要對小孩忠心;如果沒有忠心,戶政事務所大概得多開一個離婚部門,來處理紛飛而至的案件;如果沒有忠心,那應該很多人變成外國人了吧!所以,忠心好像還是有它的好處。那為什麼這麼多的人不選擇忠心呢?最簡單的來說,因為人會「厭煩」。雖然一個人的生命也沒有多少天,但是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要不斷嘗試新的事物,看不同的臉,人生何其苦短,不應該將時光虛耗在一個人身上,這樣講來,好像也合情合理。那些看似忠心的人,也許不過是害怕不忠心的副作用,例如看到一哭二鬧三上吊之類的情事,或者害怕惹來全世界的不諒解以及臭名,就此來看,不忠心的人倒是相當有勇氣,他背負了污名的壓力,獨自承擔這一切的影響,只為活的痛快,好像也不應苛責他。所以,一個人到底要選擇忠心還是不忠心呢?

我想不出來,因為人生畢竟太短暫,不是一切都有定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