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初體驗
雖然老師說有些關於韓語的最初發想,只是她順口帶過而已,但是我聽著有趣,便記下來了。話說1443年,韓國的世宗大王頒布了「訓民正音」28字,但是經過了幾百年來的韓語演化,由當初的28字增加到了40字,而40字的組合約可分成母音和子音,母音有10+11,子音是14+5,也就是當初的母音是10個,後又增加了11個,子音則是當初是14個,再多增加5個之意。而世宗會如此大費周章地要創建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字,主要是當初高麗民族仍是以中國漢字為其主要,而主要識字的族群皆是出身於兩班的貴族,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沒有辦法有識字的機會,為了要改善這樣的情形,世宗大王還特別借鏡了中國六書造字裡的象形,並且藉其特性,將其母音和子音做了很符合韓國國情的字體書寫出來。
在母音方面,可以「˙」、「一」和「∣」為其基調。「˙」是表『太陽』、『天空』之意,「一」是表『地』之意,而「∣」則是『人』之意,三者各自代表了天、地、人之自然組合,並且切合了左陰右陽,上正下負的易經思想,好比是「∣˙」,因為˙在右邊,所以是陽性母音,又˙在一之上的話也是屬於陽性母音。而子音雖有象形之意,但多是以模仿發音器官為主。
韓語的最小單位是為「音節」,其音節的組合是母音+子音,因為母音是為象形,所以皆得搭配一個子音以完成一個音節,又若「아」這個字,左邊是子音,不發音,且為虛設,右邊的才是主要發音者。那今天老師教了我10個母音,加上了4個子音,而這樣就可以有好多種的變化,我也學會了幾個常用字。而韓語的單字組合是為語幹+語尾,主要是因為韓語會在其語尾上有半語與敬語之差別,這樣的情形是與日語一樣的,不過中文在其文法上應該沒有這樣的變化。而音節的部分,子音會隨著擺放的位置而有著有聲與無聲的不同,要多細心觀察。
今天教的幾個單字如下:
나가다 na ga da 出去:「나가」是為語幹,「다」是語尾,無義。
「가」放在第二音節,所以要發出有聲的音g,若是擺在第一個音節,則是要發出k的無聲音
而나가요則是口語上較為有禮貌的說法,出現了敬語的用法囉!而將尾音上揚,則是向英語的疑問句用法。
우유:牛奶
라면:拉麵(면要注意發音完後舌頭趕緊貼住門牙,嘴唇不閉。)
드라마:drama(外來語,드在第一音節,所以要發無聲音t)
라디오:radio(오是圓唇母音,嘴要嘟小小。)
언니:姐姐(女性叫的)
누나:姐姐(男性叫的)
下一篇:要開始背單字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