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6 14:05:53nuhai

記帳一二事

 

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

要養成習慣是要靠經年累月的意志力,

不用擔心自己會撐不下去,錢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誘因。

我們用平均薪資去做分類與規劃

首先要先將錢分成三個部份

固定性:如學費、保險、安家費等

常態性:餐飲費、加油錢、電話費、信用卡費等

非常態性:醫藥費、玩樂費、禮金等

 

用平均薪資先扣除掉固定性的費用後,剩餘的錢便是可以花費的,而花費的部份絕對不是全部花光光的意思,要先想清楚想要需要的不同,待釐清後,很多常態性的花費就會變成了固定性的花費,這樣就會更好控制收與支的平衡了。

 

我以虛構的情節來解釋以上狀況。

某人月薪40000元。

固定花費:保險8200元、學費2800元、安家費3000

4000082002800300026000

常態花費:餐飲2000元、加油1675元、手機費700元、信用卡2000……

2600020001675700200019625

非常態花費:看醫生300元、KTV500元、禮金:1800元、買書650元、驗車450元、高鐵160……

19625300500180065045016015765

我只是做概算而已,剩下來的15765假設是這一個月後的結餘,就不要去動它了,當做是這個月的儲蓄。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加油費可以編到固定花費去,因為我們常會說95加滿,但是隨著油價的變動,我們都不太掌握加油的費用,若要讓它變成固定花費,就要跟加油小弟說:「95500」,倘若一個月加三次,就是1500元,跟原本的 1675元相比,當下可以省175元。

 

我覺得理財是一種生活態度與習慣的呈現,有太多眉角可以說的了,而且一旦成了習慣,會發現原來自己那麼浪費,錢是要浪費在美好與自己需要的生活上,精實不是小氣的行為,那是一種愛地球的表現。

 

而且記帳不是寫寫就算了,要記得記在筆記本裡,提醒自己每個月的第一天為結帳日,每個月的月底為回顧與反省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寫下來的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帳本也可以當是日記本在看,一定要用紙本寫,電腦紀錄下來的只是方便我們統計金額,太多東西可以說了,下次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