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0 08:54:20Oh-Jesus

如果可以重新來過

八月下旬結束實習回到學校,馬上就陷入了忙碌之中—不僅搬家的十幾箱東西要整理,新學期的助教工作、新課程的指定閱讀一下子全部擺到眼前,還沒正式開學似乎就焦慮了起來。不過第二年重返校園,比起去年的怯生生,仍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就是認識的人多了,第一天下午就遇到三個舊識,聊起大家暑假的生活,;發現回到學校可以見到老朋友,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其次是今年杜克的台灣新生暴增,二十幾人是去年的兩倍以上;加上我自己系上的新生也是多了二十幾人,到處都可以遇到叫你學姐的人感覺還不賴。

我從來沒有發現,原來學校生活是可以重溫舊夢的,而且方法很簡單:參加為新生準備的迎新活動!在華府的一個暑假下來,美國人對古蹟歷史的保存之完善,讓我迷上了參加「史蹟導覽」 (historical tour),所以當我發現新生訓練眾多節目中有這項杜克西校區的史蹟導覽,我馬上決定一探究竟,就算是冒充成新生也無妨。

擔任今天導遊的是一位在圖書館史料處工作的先生,專長是學校的建築歷史。我之前就聽在北卡其他州立學校的朋友批評杜克當初設立時是「假裝歷史悠久」,沒有想到在今天居然獲得了證實。因為包括最有名的杜克大教堂和西校區方院的幾棟宿舍,全部都是在1930年代左右興建的,連八十年都不到。可是學校的創校者在規劃興建工程時,參考了全美兩千多所大學,將每個學校特色建築的風景明信片,蒐集了一本又一本的剪貼簿;所以現在的杜克校園,建築風格是集合美、英兩國哥德式建築之大成。參與導覽的人群中有人說那邊看起來像普林斯頓、導遊卻說教堂的大鐘樓其實是抄芝加哥大學的某個塔。不過整體而言我想杜克的校園規劃還是很成功的。因為可以在二十世紀初蓋出一個十八世紀的校園,還讓不知情的訪客毫無所覺—這證明了其仿古的功力。

導遊也提及了幾處可以找到杜克「並非歷史古蹟」的破綻:有許多棟樓的外觀,採用了後期法式、義大利哥德式建築、較為華麗的雕花。一般而言這些雕花都是一些校徽、貴族勳章的圖樣,但是如果仔細觀察一下,便會發現校內的雕花圖樣上,隱藏了好幾樣二十世紀才出現的發明。例如在我們校內劇院建築的外觀上,就在傳統的歌劇人形面具旁邊、發現了廣播麥克風和現代電影放映機的雕花。導遊解釋這些雕花,最大的用意就是在沒有標示樓名之下,讓訪客很快可以猜出該棟建築的用途。這個傳統一直維持到現在,所以在最古老的西校區,新生隨便就可以在沒有任何樓名標示的校園裡迷路,畢竟很少人會抬頭去仔細研究生物系館外牆上的一隻石刻蜥蜴吧!。

杜克校園最讓遊客驚艷之處,應該就是它的哥德式氣派,不過在一個二十一世紀仍然在大興土木的校園,要怎樣繼續維持十八世紀的感覺,就是一門極大的學問。導遊向我們介紹了創校當時使用的建材,是從北卡附近一個專門的礦場、找到的一種很特別的大石頭,蓋了一條貨運鐵路直通校園。這種石頭後來就被命名「杜克石頭」,在近年來幾棟新蓋的建築上,還會在幾面外牆上或多或少貼一點,以維持校園整體的風格。不過因為現在要使用該建材的成本已經大為提高,所以很多大樓完工時的規模都比藍圖規劃上的縮水許多,這也是校園規劃在力求仿古的同時,無法避免的困難吧!

總之這趟史蹟導覽,讓我對學校的建築有了一番全新的體認,以後走在校園裡,不只是看路,更知道如何東張西望,尋找隱藏在藝術裡的歷史痕跡。誰說人生不可以重新來過呢?只要把握住每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我也可以在在校的第二年裡,用新的眼光來看杜克美麗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