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13 05:02:00荒原旅人

鍾理和---倒在血泊的筆耕者

鍾理和一生秉持對文學與生命的熱愛,最終在稿紙上咯血而亡,素有「倒在血泊的筆耕者」之稱。一九一五年生於屏東高樹,鹽埔公學校畢業後,因體檢不合格,未能與同窗好友齊上高雄中學,此事對他打擊甚大,卻為他開啟寫作之門。日後傳奇般的人生際遇,即使處在困苦潦倒的環境之中,也不曾動搖過他對文學的執著,反而篩煉出深奧的人生智慧,他的文學更因此極富生命哲理。

鍾理和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父祖世家不僅持有大片土地,而且從事海外貿易,往返海峽兩岸經商,源此他自小便擁有廣闊的心靈視野。父親原名鍾鎮榮,因不滿日人統治,報戶口時憤而改為「鍾蕃薯」,蕃薯暗指台灣。十九歲那年,父親遷居美濃地區,經營農場,被派往農場監工時,認識鍾平妹進而相戀,從此展開他與封建社會對峙之路。為了衝破傳統「同姓之婚」的藩籬,鍾理和遠走他鄉,一九三八年先到東北學習開自動車,二年後相偕平妹同赴奉天、後遷至北平,在那裡成家生子,度過一段艱苦的異鄉生活。直到一九四六年,戰爭結束,北平沒有台灣人的生存空間,思鄉心切,舉家返台。

回到台灣不久,鍾理和便在內埔初中出任代用教師職位,但由於經歷大半困頓歲月,不幸半年後罹患肺炎,被迫辭去教職,回到美濃休養。此後病情惡化住進松山療養院,過了一段漫長與病魔搏鬥的日子,最後手術鑿去七根肋骨,方能挽回生命。病情穩定後退院,鍾理和返回美濃尖山,病癒後近十年,他無法承受出外耗費體力的工作,大多時間只能在家養病,但他創作的腳步從未停歇,這段期間是他一生產量最豐富的時期。

然而,生命對他的試煉也未曾中斷,他一方面忍受病痛的折磨,同時顛簸於崎嶇不平的現實生活中。起初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和鳴,在他從手術台醒來的同一天,因「基隆中學案」遭致槍決,自此失去最要好的知己。松山返家後,發現父親留給他的田產,因療病花費,所剩無幾。此時長子鐵民得到脊椎結核,卻因無法籌措兩人醫藥費,延誤就醫而駝背。更不幸的是,原本健壯活潑的次子立民,九歲時突然生病夭折,使他們的同姓之婚加諸更多外界認為的詛咒。而他自己長期遭受舊疾復發的威脅,最後於一九六○年病逝。

一九四一年,羈旅北平期間,鍾理和開始寫作事業,在「馬德增書店」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夾竹桃》,其中三篇以北平為背景,一篇則是描寫故鄉人物,這是他在大陸期間最具體的成就,也是他創作心願付諸行動的表現。返台後,鍾理和即使面臨層層逼迫的殘酷現實,卻從未停下寫作的步伐。於松山療病返鄉後,他的文學正如他旺盛的生命力,源源不絕流出,生命最後十年完成大部分作品,留下許多小說、散文和日記。一九五二年,他唯一完成的長篇小說《笠山農場》,獲得中華文藝獎第二名,第一名從缺。鍾理和屬於戰後第一代的台灣作家,但他沒有語言的障礙,因為日據時代他便立志當個中文作家。

鍾理和的短篇小說,就題材而言,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描寫他在中國大陸生活的種種與感想,這類作品有些在旅居北平期間完成,有些則是返鄉後補綴完成。〈夾竹桃〉、〈新生〉、〈游絲〉即是依他的祖國生活寫成的,〈門〉與〈白薯的悲哀〉也是原鄉經驗的代表之作。第二類則是自傳色彩濃厚的作品,從〈貧賤夫妻〉、〈薪水三百元〉、〈閣樓之冬〉、〈楊紀寬病友〉、〈復活〉到〈野茫茫〉,可以看出鍾理和擁有一個不屈服的靈魂。在愚昧保守的迷信時代,同姓婚姻飽受世俗的眼光,他不畏艱難衝破封建桎梏,追求理想與自由。歷經一連串的人生波折,在家庭與事業全面崩潰之際,他仍然憑藉自身的熱情,擁抱苦難的生活煎熬,在文學作品中綻放更燦爛的光芒。第三類作品屬於鄉土生活的取材,多半描述台灣農村與農民的點滴。〈故鄉〉四部記下戰後家鄉的凋敝景象,〈阿遠〉、〈菸樓〉代表不同典型的農村人物,其間充分表現了人道主義的關懷,在〈草坡上〉與〈蒼蠅〉之中則以極細膩的手法描繪鄉居的情感。

鍾理和以其短暫艱苦的生命,完成量多質優的文學作品。人生殘酷的現實一再敲碎他的生命之窗,他卻以無比堅毅的意志力,一次又一次地修補;在荊棘滿佈的生活荒原裡,他憑著不服輸的精神,穿越重重障礙,在人間煉獄中鍛鍊出更深沈的生命哲學,昇華在文學作品中。沿著鍾理和一生的行蹤,便找到他的文學軌跡,他的文學刻劃著他傳奇的人生,也是他生命所焠煉的智慧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