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06 08:30:39後知後覺

耳朵深不可測

舔耳案的疑點

轟動社會一時的「舔耳案」終於真相大白,由於受害者當事人鄭可榮突然改口,使得一路走來的案情急轉直下,變成一場烏龍事件,原本的被告人涂醒哲立即成為告訴人,而對方則一敗塗地。

縱使這個案件已經水落石出,其中還是有一些令人起疑的角落,讓人值得思考:

(一)鄭可榮的眼睛
你會看錯人嗎?我想誰都免不了,但是當你清醒的時候,有人就在你的身邊騷擾你,而且一而再再而三,那就很難認錯了,況且兩個當事人涂醒哲與屠豪麟長相相差甚遠,當時又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相處,一般人不會犯的錯誤,卻在腦筋清醒的鄭可榮身上發生,豈不怪哉?

(二)對質
當涂醒哲與鄭可榮兩人面對面對質的時候,鄭可榮竟然還一口咬定就是他,表示他一定有很深的印象才對,雖然事情發生在一個多月前,也應該不會忘記。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當被害人在大庭廣眾下指認無誤時,任何人都很難懷疑它的真實性,然而,當屠豪麟出現時,鄭可榮又立即說就是他,那當時對質的指認豈不成了笑話?

所以,那一場對質事件,成了離譜的指認,鄭可榮面對涂醒哲都看錯人,但是後來看電視上的屠豪麟卻馬上看對人,怪不怪?

或者,當時對質的時候鄭可榮已經發現不對了,但是因為騎虎難下或是另有所圖而隱瞞不說,讓大家暈頭轉向。

(三)騷擾
如果你在公共場合被人性騷擾你會怎麼做?這要看情況,如果騷擾你的是你上司、長輩,你可能忍耐認倒楣,但如果是一個不認識的陌生老頭(屠豪林六十歲),可能就當場翻臉,然而,鄭可榮面對這個滿口酒氣的傢伙卻毫無動靜,而且讓對方一再行動,他在想什麼?

如果說衝著主人丁瑞豐的面子不好意思當場發作,那為何後來還找立法委員大鬧特鬧?甚至錄下與丁瑞豐的電話交談做為證據,這種作風根本不是熟朋友,既然不熟,怎麼沒當場翻臉?也有可能鄭可榮天性溫和不愛爭鬥,但是後來的走向卻一點也看不出來。

鄭可榮何許人也?老實生意人?間諜?同性戀者?還是腦袋不清、眼睛不明的自大狂?

這個案情看起來似乎是由鄭可榮一手導演,找了強棒立法委員李慶安當靠山,引發涂醒哲強力抗爭,讓一個小小的動作變成轟動社會的政治事件,突然翻供搗翻一池混水,當然,眼下事件尚未結束,爾後發展尚難預料,但是可以看到的情況是,李慶安取代鄭可榮成為案件的標靶,沒有人質疑鄭可榮的動機與反覆無常的認知,他已經被政治的洪流隱藏在深不可測的海底。

還有,整個社會應該都學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台灣是一個政治高度敏感的社會,也許哪一天踩死一隻螞蟻都會影響總統的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