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4 15:19:56nov_333
從素胚到彩陶
陶瓷主要的成分是高嶺土,黏土質越是細緻純淨,越能保證成品的精密度。陶土若含有雜質,掺雜到其他礦物等金屬氧化物,將影響了陶瓷的燒成溫度以及著色,進而衍生出各式各樣品項。釉料中,不同的金屬氧化物使得陶瓷有著不同的著色。
陶瓷製作必須練土,將泥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作品才不至於在燒製時爆裂。接著用手捏、拉胚、或灌模等方法,做出形狀。製陶常見之成型方式有所謂旋胚機成型,因為使用模具,製作出來的成品大小幾乎一樣,大部分製種類是杯、碗、盤等。而灌漿成型是使用石膏模具,使用在無法應用旋胚機時,大部分是製作如花瓶、動物、人物等。
另有手拉胚、手捏法、泥條成型等不同手法,所製作的作品通常較為多變而細緻。完成形狀後則開始上泥釉、化妝土、剔花等程序。一般來說,泥胚在一星期左右可以完全風乾。
泥胚先進行900度左右的素燒,第二次燒製需要更高溫度,而陶瓷的實用性來自「高溫燒結」,溫度越高,陶瓷品中的矽砂和氧化鋁純度愈高,對抗氧化以及腐蝕性就愈強。高溫燒結溫度達攝氏1250~1450度,燒製瓷器呈潔白、半透明的玻璃體,無透氣性氣孔,質地堅硬裡外光滑。至於陶器,多以攝氏1100~1250度燒成,胚體不透明,硬度次於磁器,但相對呈現米黃、灰、棕、紅、綠、黑等多變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