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4 03:51:31安把
少年拍謝
我和彪說好要一起去看少年Pi。
※
可能是因為說好了,所以一直覺得自己一定會去看的,我避開了所有的雷文。
但我以前不是這樣的。我是最不怕知道結局的人。小時候看哈利波特,我總是很著急地想知道最後怎麼樣了,所以每一集新出版的時候,儘管電視把劇情大放送,我就還是目不轉睛地看著,想知道到底誰死了。就連自己在看小說,大約看到三分之二的時候,劇情正張,我會覺得好緊張,就會翻到最後一章去看,看完再看倒數第二章、倒數第三章,差不多就知道結局了,心情也安穩了下來,就可以翻回前面去,穩穩地把整本看完。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是這次我沒有,我不自覺地避開,我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感召。通常看文學改編電影,我都會覺得,如果沒有先看過文本就去看電影,是個罪過。但是我這次真的沒有,我空白地去,等待它洗滌我。
※
想看IMAX是因為看到影評人的推薦,阿彪訂完票跟我說票價我才知道原來還有IMAX 3D啊(蠢)。
第一次看IMAX是在去年暑假,去美國的國家公園玩,應該是在黃石公園附近的小鎮吧,那裏都是小鎮,國家公園裡不能有大飯店或大街,所有有屋簷的地方都很單純,我猜那個小鎮跟我住的小村差不多大,房子通常只能兩層樓高。導遊說一定要去看IMAX,是國家公園的主題,用直升機去拍攝,把你原本看不到的美景全部拿來在你眼前。記得播電影的那棟建築物很像小小的遊客中心,外面也只有在屋頂那邊有個小小的IMAX招牌,但是因為小鎮很小所以還是可以遠遠就看得到招牌;我們用走的過去。
記得那裏的椅子會飛,總之你要綁安全帶才行,要小心不要飛出去。我們沒有戴3D眼鏡,就這樣直接看(所以是2D沒錯吧)。但是那個景美得,美得讓你覺得像是3D,你就要飛進去了,飛進世界最美的風景裡。如果說每次去美國旅遊在心靈上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很大很大的感覺吧;我好喜歡很大很大的土地,感覺你呼吸的空氣就來自遠方,這樣的人是遼闊的。美國好大,所以很容易就有好多美麗的景觀,那是我最喜歡的,我相信某種地大物博的大美,那是台灣最無法給我的。
在小小的鎮看大大的IMAX,感覺好像有很可愛的寓意。
那麼少年Pi看IMAX 3D如何呢,趕上最後一天的我必須說,超棒的!超爽的!超美的!(現在開始就是哈比人囉)
※
少年Pi的中間我有隔著3D眼鏡,眼淚就這樣掉下來了,而且我不知道為什麼而哭,就是哭了,那個地方完全沒有一般人的哭點。上大學稍微學了一點電影、多看了一些電影以後,我的哭點又開始變得亂七八糟了。我掉淚的地方是Pi說他應該要回到船上,他跟理查帕克應該要好好溝通,共同生活在同一艘船上,然後他上去,然後他們劍拔弩張,我就掉淚了。
為什麼?為什麼不能好好溝通呢?我非常喜歡理查帕克,從他一出場就喜歡,他的眼神、他走路的姿態;而我和Pi則同樣「身為人」,對於兩者無法好好溝通,我真的覺得好難過。我一直在想,如果小時候爸爸沒有來阻饒呢,他們是不是就會是朋友?他們現在能不能一起好好地待在船上呢?一定可以的吧?那為什麼我們不好好溝通呢?我就這樣哭了,不只是掉淚,是哭了。
※
我喜歡貓勝過狗,是小學五六年級和國中最好的朋友都很喜歡貓的緣故,我就這樣被影響了。所以意識形態是會改變的,友情也會,小學五六年級那個後來成了傷我最狠的其中一個。總之我喜歡貓,遍及所有貓科動物,獅子老虎對我來說,就像一隻大貓一樣。所以我特別特別喜歡理查帕克,我相信他有靈魂,而且跟可以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好多位的靈魂一樣,一樣好。
所以我相信理查帕克最後並不是無情地離去,他和Pi當然是朋友。他在後來的生命中一定常常想起Pi。
※
看完少年Pi可以強烈感受到它的文學性,可以感覺到它是文學改編的,有豐厚的文本底蘊。不是說那些不是改編自文學作品的就沒有底蘊,該怎麼說,是一種感覺。像是壁花男孩,就算事前不知道是改編自文學,電影的那個節奏、說話的方式以及用詞,和一般的電影不太一樣。Inception的底蘊也夠強吧,但那種步調感覺就不是來自文學;我說的是那種文學感。
少年Pi有文學感,但是更有電影感,它是電影!你懂嗎,就像我不知道為什麼看著畫面就要掉淚一樣,那不是你可以說,喔,因為文字優美、因為旋律很美、因為構圖很美,不是這樣的,電影你沒有辦法說他為什麼美。說不出來,那就是電影。少年Pi有文學感,但當然更是一部電影。
※
在看少年Pi之前就看過有人轉關於「第三個故事」的影評連結,所以看完回來我就去找來看。看到一半我就後悔了,因為影評講得句句中地,我無法不相信他的第三個故事。但是我不想,我想要相信第一個故事,我願意相信第一個故事,即使第二個故事是那麼地真實,我都還能控制自己去相信第一個故事。但是第三個故事的拉扯力太大了,我覺得我的想像都要崩解了。
以前和安老師討論當週電影感想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說,我後來看影評啊,他們說什麼什麼;安老師總會用一種天啊你別去看影評那種半酸半開玩笑的表情回我。我今天才懂,給觀眾無限想像力的這件事情之於電影的重要性。
在網路上看到對於觀眾要求解釋電影的結尾到底是什麼,李安說:「我覺得你拍得再好,也没有觀眾想像的好,我只是抛磚引玉。我剛拍片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有話要說,其實後來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個載體,一個傳導體,無論高僧弘法,還是我們拍片,不是你用力就可以的。是電影在拍你,不是你在拍電影。我們好像靈媒一樣,觀眾有個個需求了,通過我去達成。」
我總算懂這是什麼意思了。
※
我打開Coldplay的Paradise來聽,又偷偷看一篇影評,我居然又看到哭了。但這次是因為寫得很好,很觸動我,而不是因為毀壞了我的感受。當然我還是應該自己要和自己說拍謝,這部片應該自己去看一百遍,影評比不上自己的想像與體會。
------
2014/7/29
昨天在電影台看了第二次的少年Pi,偶爾吃吃東西滑滑手機,已經熟知劇情所以可以非常輕鬆地看電影,其實也蠻喜歡這樣的。不過說輕鬆,倒也是看得哭了兩次。之後我還特別去找出了第一次看時寫的心得,覺得完全不知所云哈哈哈哈哈(當時按讚的人你們真的有仔細看我在寫什麼嗎我完全是在借題發揮欸根本沒提到多少電影)。
跟第一次看的感受,最大不同是哭點。第一次看的時候,我是在Pi 覺得不能再這樣和理察帕克這樣下去,他決定要上船去和牠「溝通」,他們才能共存下去。老實說我現在完全無法理解當時為什麼會在這一幕哭到不行......。也許真的是每個人每個時期所在意的、所受困的東西不一樣吧。那時候的我,應該是很受不了另一個我,唉,天秤座。
這次的哭點,第一次是在Pi 要離開那個食人島的時候,他內心的獨白。他說,如果沒有到這座島,補充了這麼多食糧,我一定沒辦法活下去;如果不知道這座島是個食人島,而繼續留在那裏孤獨終老,我也沒辦法活下去。有時候你覺得上帝遺棄你了,你痛苦到極點沒人理,但其實祂一直都在看顧著你。
第二次掉淚則是在Pi 說了第二個故事以後,他問那個作家,你喜歡哪個。作家說,我喜歡第一個,有老虎的那個。Pi 說,那麼你是相信上帝的。
身為一個沒有什麼堅定宗教信仰的人,就是從小會跟著所有習俗走,過年拜神拜祖先;也去過教會一兩年,但我可是標準的羔羊執迷不悟,始終沒有進入。然而,之所以看到那一幕會哭,是因為我也選擇相信第一個故事,有老虎的,不那麼殘忍的。我是想要相信,在最慘的時刻,總會有奇蹟出現的。我是羨慕那些,有堅定宗教信仰的人的,任何宗教。我羨慕他們。
長到這麼大了,也許緣分不到或沒開悟什麼的,我知道我自己沒辦法,去堅定地相信一個神的存在。然而我是那麼羨慕那些虔誠的人,在他們脆弱的時候,他們的「相信」,支撐他們度過。但我沒有,我脆弱的時候,只有我。當他們說神愛世人的時候,我不知道世人有沒有包括我;普渡眾生,我會不會是被漏掉的那個?
曾經看過同學在臉書上發文說,「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是生活」,我羨慕他。曾經好友失戀時來找我,他說他剛從教會回來,已經好多了,「不得不說,這時候,教會真的是一個會讓你得到安慰的地方」,我也羨慕他。但我沒辦法。也許就會這樣依照著傳統習俗這樣微弱地相信著吧。Pi 是一個人同時擁有好幾個宗教信仰,那可不可以一個人完全不要有宗教信仰?
我覺得少年Pi 完全就是在談信仰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