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8 22:11:30noel

八成台灣人民變窮了?怨誰?

八成台灣人民變窮了?怨誰?

最近統派又發動了一波唱衰台灣的媒體戰。日前某一電視台以「過去五年,八成台灣人變窮了!怨誰?」為標題,數落政府的「鎖國政策」,繼之某平面媒體也舉韓國去年每人國民所得毛額一八三七二美元,超過台灣二千多美元,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在亞洲國家中相對遲緩,大肆抨擊政府在推動兩岸經貿時的保守態度。他們說,政權輪替前的四十年,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八點六%,高於韓國的七點九%,但輪替後的六年,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率降為三點三八%,反而落後韓國的四點六二%;政權輪替當年(二○○○年)台灣的每人GDP為一四五一九美元,高於韓國的一○八八八美元,但二○○六年韓國每人GDP躍升至一八三五四美元,反高出台灣的一五六四○美元;六年來台灣出口平均只增加六點七%,遜於韓國的十一點二%,台灣出口佔世界總出口比率也自二○○○年的二點三%下滑至二○○六年的一點九二%,同期間韓國由二點七%升到二點八%,不降反升。他們也拿出亞銀發布的亞洲地區經濟成長展望報告,依其報告,台灣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四點三%與四點五%,在亞洲地區中均不及韓、菲、泰、馬、印,敬陪末座。

數字會說話,我們不否定這些數字,但卻完全不能認同其指控。如果與韓國相比,或許「過去五年,八成台灣人是變窮了」,但怨誰呢?該責備的其實是那些只聽台商之言,一直「替商逼政」,要求政府鬆綁再鬆綁的泛藍學者及媒體,包括一直以數落政府鎖國為矢志的那些電台。

台灣在鎖國嗎?這是天大的笑話,我國對外投資(不計算證券投資)已占我國GDP之二點一%(依投審會數據,實際更高),遠高於日、韓、美等國(他們均在一%上下範圍內),我國之經濟自由度,若去除港、星之小島經濟,已名列第一。

數字會說話,政權輪替後這一期間,台灣對中國之投資依投審會之數字為二八九億美元(二○○○年至二○○六年四月),與韓國之一○五點六億美元(二○○○年至二○○六年六月),相比幾達二點八倍。因我國出口對中之依存度已高至四十一%,我國對中投資是二點八倍於韓國,也遠多於其他亞洲國家對中國之投資。依泛藍西進派「越能結合中國之資源,越與崛起中的中國結合,越能提升國家競爭力,越能活絡經濟」之論點,政權輪替後的台灣經濟成長率、國民人均薪資所得增加率均應比輪替前大幅提高,其提升之幅度也應能遠遠凌駕韓國。可是結果卻恰恰相反。經濟依存中國最高,投資最多,利用中國資源比其他亞洲國家為多的台灣,在過去六年卻是一個由龍頭掉落成為龍尾的劣等生,國民實質薪資所得也因廠商生產基地之外移中國,受中國低廉「要素價格均等化」之影響,幾無成長,六百多萬薪資勞工因此深受其害,民不聊生。事實擺在眼前,我們該怨誰呢?該怨的是,政權輪替後,為和緩朝野緊張關係,接納泛藍更緊密兩岸經貿政策之主張,經發會後大舉開放對中國投資的「積極開放」政策,及處處要求政府「積極開放」的西進學者與泛藍政客。

吊詭的是,要求政府鬆綁的是泛藍,因鬆綁受中國磁吸效應而變窮之後,一直指責政府讓人民變窮的又是泛藍。更絕的是,還認為是因鬆綁不夠徹底。韓國的經驗及其他亞洲各國之經驗都歷歷在前,他們對中國投資均比台灣少,且少很多,但結果都比台灣好。換言之,台灣現在只有投資中國過多的問題,而無太少或鬆綁不夠徹底的問題。

大選在即,此種「過去五年,八成台灣人變窮了,怨誰」的論調,必不時會被泛藍所提出。希望我們的政府官員,能在泛藍立委之面前或在電視節目之上,不要再做防守式的辯護,勇敢說出「就是因為你們,為了你們鬆綁過快,投資中國過多,才造成今日經濟困境」,讓民眾正確了解產業過度西進對二千三百萬人民的負面影響,讓選民不要再被其所迷惑。

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自由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