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5 12:12:52Candice Ching-ci

失根的蘭花---陳之藩

最近和網友討論到道德觀,一時間有些迷惘,突然想到這篇文章,就翻出來讀一讀!!

究竟,我們要堅持本有文化習俗道德觀,還是接受?

或是

因地制宜????????



第五冊第8課

失根的蘭花

作者:陳之藩

顧先生一家約我去費城郊區一個小的大學裡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蔭,綠藤爬滿了一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

花圃有兩片,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樹叢裡,還有閃爍著如星光的丁香,這些花全是從中國來的吧!

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的想起北平公園裡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然而,我怎樣也不能把童年時的情感再回憶起來。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裡。它們的背景應該是來今雨軒,應該是諧趣園,應該是宮殿階臺,或亭閣柵欄。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

十幾歲,就在外面飄流,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的流過。在異鄉見過與家鄉完全相異的事物,也見過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從未因異鄉事物而想到過家。到渭水濱,那水,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我感到新奇,並不感覺陌生;到咸陽城,那城,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我只感覺它古老,並不感覺傷感。我曾在秦嶺中揀過與香山上同樣紅的楓葉;我也曾在蜀中看到與太廟中同樣老的古松,我並未因而想起過家,雖然那些時候,我窮苦的像個乞丐,但胸中卻總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勵的精神,我曾驕傲的說過自己:「我,到處可以為家。」

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裡的夢中,常常是家裡的小屋在風雨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髮一根一根的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均不可以為家了。

美國有本很著名的小說,裡面穿插著一個中國人,這個中國人是生在美國的,然而長大之後,他卻留著辮子,說不通的英語,其實他英語說得非常好。有一次,一不小心,將英文很流利的說出來,美國人自然因此知道他是生在美國的,問他,為什麼偏要裝成中國人呢?

他說:「我曾經剪過辮子,穿起西裝,說著流利的英語,然而,我依然不能與你們混合,你們拿另一種眼光看我,我感覺苦痛……」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這時候才憶起,家鄉土地之芬芳,與故土花草的豔麗。我曾記得,八歲時肩起小鐮刀跟著叔父下地去割金黃的麥穗。而今這童年的彩色版畫,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繪圖。

在沁涼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織女的故事,才顯得星光晶亮;在群山萬壑中,有竹籬茅舍,才顯得詩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顯得純樸可愛。祖國的山河,不僅是花木,還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詠的詩歌,是兒童的喧嘩笑語與祖宗的靜肅墓廬,把它點綴得美麗了。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總還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宋朝畫家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幾歲即無家可歸,並未覺其苦,十幾年後,祖國已破,卻深覺出個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說「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應該是「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亡。」


※轉載自教育部教材資源中心—五甲國中

上一篇:紀念林義宗

下一篇:誰值得你付出真心

chiawei 2007-07-24 01:47:23

出國留學之後
我也慢慢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