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8 19:50:04

迷你手術台----病理


這個科別,真的很不一樣,如果說有那個科真的完全不會接觸到活生生的病人,大概就只有病理科吧!(法醫不規醫院管,不算喔!)影像學的科別至少也要幫病人照相才能看片子,所有的二線科別裡面,大概只有病理科醫師,真的是完全與病人隔絕。
來到病理科,才知道原來我們以前每個禮拜在等的病理報告,當真要經過頗繁複的手續,首先,要從手術房切下的標本,要泡到福馬林後,統一送到病理部,因為輸送的流程,通常是週一下午收週一早上的標本,週二上午收週一下午的標本,以此類推。然後,病理醫師要從那巨大的標本裡,找尋可疑的地方,和覺得應該要看一看顯微玻片的位置,找尋的過程,幾乎就是把標本切成薄片,一片一片的找,有懷疑就放到要製作玻片的小盒子裡,有時候一個大標本會切二三十塊小盒子,一個小盒子是預定做一個玻片,這些小盒子要拿去脫水,包埋石蠟,切片等等,等到製作完成玻片,還要染色,或是特殊處理,最後這些小盒子要拿去脫水,包埋石蠟,切片等等,等到製作完成玻片,還要染色,或是特殊處理,最後再度回到病理醫師手上,看玻片!
小I在這裡的工作,主要是病理醫師切標本時,對於標本有任何特徵描述,或是這個玻片是切標本的哪裡的紀錄,因為我們醫師雙手沾滿福馬林啊!寫字有點困難,這個工作說單調是單調,說豐富也是豐富,單調是因為記錄本來就是一層不變的工作,豐富則是畢竟是大醫院,果然什麼千奇百怪的標本都有,跟在醫師身旁記錄的好處就是,看到什麼都可以馬上發問,這或許會是小I這輩子看過最多病理標本的時段吧!
病理工作台像個迷你手術台,大家也要穿著手術衣或是防水衣避免標本和福馬林液噴濺,拿到標本幾乎就是把他切碎,當然切碎要有技巧,如何在切碎中找尋到異常的東西,把他做成玻片,所以一個好的病理科醫師需要非常細心和敏銳,否則很容易忽略掉潛在的的問題,切一切把好的丟進玻片,壞得反而又收起來束之高閣,這樣報告出來鐵定是正常的。
這樣跟下來,有時候會覺得有些擔心,既然我們無法把所有的標本都弄進玻片(那麼大的一個標本可能就需要一個房間的玻片吧!),那麼在挑選切片位置時,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敏銳的細心,再加上病理醫師本來就不會接觸到病人,對病人本身的病況事實上知道訊息很少,有時候正常的報告,或許不是那個值得安心。
套句在病理科聽到的話,如果有異常,壞的東西看到了就是看到了,你最好還是相信吧!反而是正常的,比較難說。
蹺蹺板 2008-07-19 00:48:01

真的是需要足夠的經驗
與敏銳的細心
畢竟是要找出問題與異常的所在
讓病因的判斷
更精確的幫助病人

版主回應
恩,去了以後發現以後病理申請單要好好認真打,標本在切時比較知道要切哪裡,對病人疾病判斷比較有幫助 2008-07-19 15:07:33
wanyii 2008-07-18 21:07:01

「如果有異常,壞的東西看到了就是看到了,你最好還是相信吧!反而是正常的,比較難說。」

這句話套在人生際遇上,好像也是蠻管用的呢!

順道問候,多珍重。

版主回應
聽你這麼一說 好像有這麼一回事呢^^只是聽起來有點消極主意呢
在病理報告上,壞是人們訂出來的規矩,好則是本來的樣貌,這和人生際遇的好壞或許又有些不同,被定義過的規矩,比較容易被看到吧!人生的好常常也是經過定義的~然而,是好是壞,都是相對而言吧^^
謝謝wanyi大哥,您也是。
2008-07-19 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