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 21:06:07

阿伯的苦衷

診間門推開,一個十分有禮貌的阿伯,先向主治大夫行個禮:「新年快樂!」然後堆滿笑臉的走了進來。
「我幫我太太拿藥!」阿伯拿出藥單,上面印著護理之家的字樣:「那個咳嗽的可不可以再一開一下。」
「好。我幫你開。」
阿伯坐正身子,操著有點口音的閩南語:「我請教一下,我太太住在護理之家,最近都不太舒服,吃不太下,一直咳,有時候還會吐,這該怎麼辦才好。」
「吃飯時才會咳嗎?」懷疑吞嚥有問題。
「好像……也不一定咧,她有時候也會咳,我是每天都有去看她,但是她情況就一直好不起來。」
阿伯回答的有些不清楚,似乎也不是非常清楚太太整體的狀況。
「是這樣子,那邊有外勞在照顧,我每天都會再去看一趟,但是,你嘛知道,外勞都喔喔喔,實際上聽不聽懂我們在交代什麼也不知道,護理之家人這麼多,交代他們要慢慢餵,我自己慢慢餵就都沒事,他們餵就吐,醫生啊,我請教一下,這是不是胃不好。」
強烈懷疑吞嚥有問題。
主治醫師和善的回答道:「阿伯,這不一定啦,你太太現在這樣,說不定跟吞嚥有關,不過她人沒來,我也無法診斷,她如果吃真的有問題,說不定要裝鼻胃管,會比較安全些,吞東西嗆到的話,比較容易有肺炎的危險。」
阿伯顯然聽到鼻胃管就很排斥:「不會啦,我自己餵都很好,肺炎我知道啦,她前陣子有肺炎住院過,所以我們都很注意,就是那些外勞,照顧病人多,都一下子餵完換下一個,根本不能慢慢餵,還有去問其他醫生,說這樣吐是不是胃有問題,也是喔喔喔,不說清楚,大家都是台灣人,何必這樣呢?」
主治醫師靜靜地聽他說,沒有露出絲毫不耐。
阿伯顯然很少遇到願意聽他說這麼久的醫師,繼續說道:「那個咳嗽藥水也是,跟他說三餐都要餵,隔天還是一格都沒動,問她有沒有餵,有有有?這樣怎麼照顧?他們人手不夠,請一堆外勞都只會喔喔喔,醫生來看問也不說清楚,一樣喔喔喔,大家都是台灣人,還要這樣?(持續近十分鐘)……我自己去餵都好好的,他們餵就吐,就是人多隨便餵餵,照顧不了,可是我也有我的工作,也不可能三餐去那裡照顧她。」
阿伯似乎滿腹牢騷無處發,終於遇到一個願意聽他講的醫師。
「恩,阿伯,你也知道他們忙不過來,幫人家工作也是沒辦法的事,不然這樣吧,你吩咐他們餵的時候不要餵太多,比較不會吐出來,你去的那一餐,慢慢餵時,再餵多一點。」主治大夫勸道。
「恩恩,多謝啦,那咳嗽的藥可不可以改藥丸,不然他沒餵我都沒辦法跟他講清楚說,一罐在那裡,他說有比較少,我說沒有,爭也沒意思。」
「那藥效不太一樣耶,阿伯,你再試試看,吃的如果有效順順的,還是照原來比較好。」
「好,不好意思啦,打擾你們那麼久,說這些有的沒有的,我實在是……不好意思啦,醫生,多謝喔。」一邊脫帽抱歉,一邊退出病房。
主治大夫轉過身來,對小I說:「這樣的家屬,其實只是需要一個出口,聽得出來護理之家的照顧,讓他很不滿意,但礙於經濟能力等原因,他可能也無力負擔更好的照顧環境,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扮演傾聽的角色,讓家屬可以抒解一下那心頭的壓力,雖然沒有辦法實際的就照顧面去幫助他,但對於長期照顧家屬沈重的長期壓力,抒解其實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鑣叔碎碎念

下一篇:小雨中的訪視

咕咕鴨 2008-02-20 08:58:50

哇~好有耐心的門診醫生
這讓我想到我曾遇過的一位醫生
5年前
是位腦神經名醫
一星期的門診在某一家醫院只有50名
這50名分別只有25名只能現場掛號
其於均為預約掛號
但也被我在凌晨4點就去搶頭香占位
給現場掛到號了
因為當時我女兒已經頭痛到不行
所以不得不搶到號碼
(有另一家醫生建議我們來給這位醫生看--疑腦膜炎)
最後的結果
讓我不相信
這位醫生竟然拒看
就退我掛號
連跟診小姐自己也看不下去
叫我去掛急診再轉到這位醫生的門診(這樣這位跩醫生就一定要看)
後來我真的很生氣
心想怎麼會有這樣的醫生
小朋友都已經現場吐給他看
也一直哭喊頭好痛
他不看就不看
最後
我就直接開車到台北
也掛到了另外一位名醫
(在仁愛路上的醫院)

醫生就有如此兩極
態度和醫術兩者怎麼去表現
當醫術越高時
是態度就該越冷漠來確保醫生的尊貴和工作嗎
這是一個非專業人所得到的個人想法

台長所提的這位醫生
願意多聽一分鐘病人的話
真的要讚許的!

版主回應
......恩
雖然不太能還原咕咕鴨爸爸所描述的實況
不過大概可以瞭解您的感受
有時候可能也不是兩極吧
環境使然
病人越多可以分配的時間越少
有時候可能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
而是有沒有時間後面等的人會不會一直進來敲門
(一旦將近十二點,通常大部分的病人都會失去等待的耐性)
所以以台灣的醫療現況
就算醫師願意多花一分鐘多一耐心
大部分的人也是做得有心無力
大醫院家醫科的門診是少數病人數適當
時間品質可以比較兼顧的門診
不過老師真的蠻有耐性的
畢竟遇到重複的牢騷
通常主治大夫都會快速改變話題方向
切入主題節省時間
然後就會被阿伯說這些醫生都:喔喔喔...orz
(我們過去學習的重點也是這樣,
不要讓問診變成毫無主題的牢騷,
要切重要點,抓住主訴
畢竟門診是有時間限制的,
不能漫無目的的聊天,
後面還有其他病人不是嗎?)
所以這次經驗瞭解的
原來傾聽不只是為了瞭解病情
不只需要耐性
某種程度上還是提供家屬的心靈出口
當然
這是應地至宜
如果病人很多
要考慮到其他人
就必須回到我們過去學的那一套
針對主訴和病人還是比較重要的。
量力而為吧
2008-02-20 14:13:30
10元硬幣 2008-02-20 03:01:24

壓力的紓發在於環境的選擇...

版主回應
:) 2008-02-20 13:58:44
小朱媽媽 2008-02-19 21:50:27

看得我的胃直痛起來了!
天啊!
是真的痛起來了!

版主回應
呃~小朱媽媽
您還好吧
胃不舒服要記得看醫生喔
PS.今天剛剛幫健檢的民眾做胃潰瘍衛教
生平第一場全台語衛教XD
總算在二二六六的台灣國語中落幕了XD
2008-02-20 13: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