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6 11:59:09呂懌

結局未結局

Pic.我還在等待的結局.


16期的漫畫用了16年,
老實說,
可以帶大一個孩子了.

九月《讀書好》聲聲入耳的專欄,
訪問的主人公為劉雲傑.
原來這部去年終於得以完成的漫畫,
剛奪得第二屆「日本國際漫畫獎最優秀獎」,
巧合地為作品添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舅父仔仍追漫畫的年代,
(現在也有,
不過已轉移網上了.)
《Feel 100%》曾經在婆婆家出現過,
我當不會放過,
當時大概是認識陳嘉謙之前了.
(因為對他發現我有在看這種漫畫時的驚訝很有印象~)
之後因為出版太慢,
舅父仔日漸失去等待的耐性,
結果爽性將漫畫「放盤出售」,
不再追閱.
往後的期數我只好投靠陳生了.
(但陳生明顯不太可靠,
結果16期一直拖欠,
是怎樣了~???)

從這些年頭看來,
它算是倍我長大的重要一員,
由十歲多一點的「妹妹仔」,
看到兩次公開考試,
看到大學都快畢業,
還未看到大結局... ...

轉貼了《讀書好》的訪問,
但讀來總覺怪怪..
像口語直接筆錄成文字而完全沒有修飾過..
是敷衍了點吧..


《以純情挑戰世界殘酷》

在凡事講求速度的香港,本地漫畫竟然有人能用上16年去完成他的一部作品,而業界與粉絲們多年來對他仍舊死心塌地、不離不棄。近日,漫畫家劉雲傑憑著他的Feel 100%《百分百感覺》揚威海外,勇奪第二屆日本「國際漫畫獎」中最高榮譽的「最優秀獎」。在為這場畫筆下的愛情長跑故事畫上完美句號之際,劉雲傑娓娓道出了這16年來的種種創作經歷,並大談他對本土漫畫的看法。

讀:讀書好
劉:劉雲傑

讀:
你的作品《百分百感覺》近期獲得「日本國際漫畫獎最優秀獎」,你對這有甚麼感受?
劉:
這個獎項可算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同和交代,就像辛苦過後獲發成績表一樣。香港的漫畫市場以薄裝和技擊為主,在《百分百感覺》出現之前,並沒有任何精裝漫畫作品的成功例子,因此,創作《百分百感覺》是很冒險的決定。當你選擇不隨波逐流,所走的路必然艱辛;但現在看回來,所有甜酸苦辣也是值得的。

讀:
可否談談你入行的經過和創作《百分百感覺》的機遇?
劉:
畢業後那數年,我曾兼任設計及雕刻兩份工作。當時我的女朋友認為我應該從事漫畫創作,遂將我的作品寄給出版社,及後我被獲聘為初級助理,負責一些執稿的工夫,我便於那時埋首苦練畫功;直至三年後我獲得一位監製賞識,讓我有機會開始撰寫漫畫稿,其後推出薄裝獨立單行本漫畫。後來遇上了從無線轉職到出版社的監製及編劇,恰巧大家都喜歡精裝漫畫,便創作《百分百感覺》。

讀:
你花了16年才完成《百分百感覺》,當中面對過怎樣的困難?
劉:
在香港,出版精裝漫畫是很艱巨的事情。主流出版社採用流水作業模式,整個製作策略及系統並不成熟。此外,精裝漫畫的投資期和回報期比較長遠,縱使老闆願意出版一至兩期,但若沒有即時回報便會作罷。當自己的創作既不是主流而背後又沒有充足的資源時,只有依靠讀者的支持,才會感到自己確實走對了方向。

讀:
在創作《百分百感覺》的16年間,你對創作的看法和心態有甚麼變化?
劉:
我的心理變化比較大一點,到了後期,我必須調整自己的思緒,以保持人物性格的完整發展,維持故事中那關乎犯錯、認知、救贖的推演。

讀:
有甚麼因素會影響你對創作的看法和心態?
劉:
這些年來,社會變化十分急速,當中包括人的溝通模式、娛樂和媒體等,事事都在求變,各方均面對著很大的衝擊。例如我們的父母,他們會發覺自己學了一輩子的技術會突然被淘汰。有些人覺得這樣是進步,但我認為過度急速的發展是很「魔性」和病態的。

綜觀現世代的社會風氣,如八卦雜誌裡的尖酸刻薄報導、網絡上欠缺文化的用語等等,完全缺乏禮貌和尊重。另一方面,現在大家不再願意花時間鍛鍊一些基本功夫,只想從他人身上取得好處,取不到時產生妒忌和謾罵,彷彿批評和貶低他人會令自己舒服一點,那完全是一種自卑和軟弱的表現。

歸根究底,上一代的香港社會所建立的節奏和方向也是這樣急速的,下一代只是學習他們。我希望將來會有新的契機可帶來改變,但我還是在等待中。

讀:
現時你有甚麼創作計劃?
劉:
我會嘗試反其度而行,寫一些健康和純情的題材,如目前正在寫的Happy Tennis乃是一本運動作品,以兩期為熱身,先看看市場反應。但無論怎樣,我的創作還是要回到世界裡頭,因為你必須認知殘酷的世界,才可以挑戰世界的殘酷。

讀:
有人認為本土漫畫業正在崛起,如近期不少漫畫家的創作亦大受歡迎。你如何看本土漫畫的發展?
劉:
我十分支持多元化創作,市場上有五花百門的作品才是好的發展。可是,觀乎現時香港文化至漫畫的發展,其實是單一化的。舉例說,大家都喜歡即食的東西,不願意花時間去欣賞那些經典的、細水長流的作品,創作者為了生存而順應這些口味,可算是一種無奈。另一方面,時下的氣氛趨於急功近利,令創作者無法花時間磨練技巧,即使想畫一些較複雜的東西,結果卻只可做能力範圍內的創作。這樣的情況下,大家可掌握的就只是創意、gimmick、甚或純粹的運氣。有時候,一些作品的水準只是很一般,但剎那間當大家都覺得很好的話,它便會成為潮流。

讀:
對於日本漫畫如此成功,甚至開拓了歐美市場,你又有甚麼看法?香港可有這樣的機會嗎?
劉:
日本漫畫彰顯了國家的團結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因此它有很突出的風格。外國的動漫亦如是,他們甚至採用了我國的武術文化與忠義精神等元素,製作成早前上映的《功夫熊貓》。反觀我們常常高呼創意產業,卻不重視我們五千多年的文化根源,如忠義仁愛、俠義精神等傳統元素。我們就好像沒有自己的涵蘊一樣,無法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來,因此難以被世界認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