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8 01:41:31小美
微甜微酸微澀 -《甜蜜蜜》
『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張愛玲《傾城之戀》
今天又看了《甜蜜蜜》(1996)一次,這,是第幾次了?我也數不出來,只知道,每一次看,感受都不太一樣。好幾年前剛看,總覺得怎麼會有這麼陰錯陽差的愛情,雖然終究相遇,但過程也未免太波波折折了,努力地思索著究竟是哪裡出了岔。後來再看,喜歡他們為人生而努力去達到理想,小軍(黎明飾)如願娶了小婷(楊恭如飾),但後來只因為那是理想;李翹(張曼玉飾)也努力地在蓬勃的城市裡一路往上游,因為那是理想,也是從大陸到香港的每個人始終如一的理想。這個時候,我好像明白了,過去想不通的那個“岔”的原因是什麼:理想。
理想,是你會努力去爭取,並且知道它有天是會得以實現的。但如果一開始就抱持著不同理想的兩個人碰了面,甚至還相戀,情愫再濃烈再動人,總有回到現實的時候,而最遺憾的就是現實永遠是與理想掛勾的那個共犯,由不得你多沈迷一秒鐘。是俗話說的:兩人腳步不同調嗎?或許是吧。也因此,令我最喜歡最眷戀的畫面就是小軍載著李翹快樂無悠地唱著「甜蜜蜜」在香港熱鬧的街道上蛇行,雖然聽說其實在香港這麼騎著單車載人是違法的,但是,這樣有點超現實有點魔幻的浪漫,是他們倆感情最單純也最快樂的一段日子了。
我想,陳可辛一定也很喜歡張愛玲吧,小軍向小婷坦承的時候對她說:我們回不去了。當時,一下又瞬間地把我拉到《半生緣》的畫面裡,雖然,小軍這時候的“回不去”與曼楨的“回不去”,不論力道與意境或那份惘然的難捨,都差得很多很多,但也因而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半生緣》裡的曼楨與世鈞之間那種被外界、環境無形壓迫、衝擊的愛情,對照回《甜蜜蜜》也有同樣的憾味。不過,陳可辛應該不願意就這樣複印經典吧,雖然同樣刻劃著大時代的瞋癡卻不願再版復刻,於是淡化了“回不去”那份深深的遺憾也平撫了張愛玲文字一貫蒼涼的姿態;雖然過盡人生滋味,但橫跨了十年、從香港到紐約,最後因鄧麗君惺惺相惜也因鄧麗君逝世而相逢的兩人,倒頗有《傾城之戀》那以喜劇收場般底引人破涕一笑呢。
也許,《甜蜜蜜》吸引我的,不只是現在這種得以共鳴的情感投射,還有一種真誠去活去成全生命該有的姿態。『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張愛玲在圓滿故事的結尾 -《傾城之戀》最後,還丟了這麼一句話。《甜蜜蜜》歷經全球經濟快速成長的八十、九十年代,小軍到香港第一件該學的是英語,照顧生活捷便的金錢管理是辦提款卡,完完全全地必須面對的不僅是不同個城市,還有追趕上變化中的城市的步調與習性,相對來說,李翹適應得太多了(影片最後揭曉了答案,原來他們是同一個時間來到香港的),她好像是閃亮滑溜的水銀,依隨著不同器皿、環境而變換各個姿態。香港的繁榮流轉,在這漩渦裡的小軍與李翹,只有跟著旋轉,然後換個姿勢,繼續轉;接著到了紐約這個更大的渦迴裡,他們變得更小了,小到街上的人太多,李翹一路追逐也喚不到一樣在時代廣場裡的小軍。(黎明在《甜蜜蜜》裡騎著單車,從香港到紐約,一逕的優遊自在,實在是片裡最夢幻最超現實的畫面了)
而現在我能瞭然於心的,就是對這個世界,這個大環境對生命的塑型。即使再用力地吐吶、相濡,終究最令人企盼的,也不過希望像小軍與李翹站在聯繫著彼此的回憶、情感的鄧麗君面前,驀然發現,有個人就站在身邊吧!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今天又看了《甜蜜蜜》(1996)一次,這,是第幾次了?我也數不出來,只知道,每一次看,感受都不太一樣。好幾年前剛看,總覺得怎麼會有這麼陰錯陽差的愛情,雖然終究相遇,但過程也未免太波波折折了,努力地思索著究竟是哪裡出了岔。後來再看,喜歡他們為人生而努力去達到理想,小軍(黎明飾)如願娶了小婷(楊恭如飾),但後來只因為那是理想;李翹(張曼玉飾)也努力地在蓬勃的城市裡一路往上游,因為那是理想,也是從大陸到香港的每個人始終如一的理想。這個時候,我好像明白了,過去想不通的那個“岔”的原因是什麼:理想。
理想,是你會努力去爭取,並且知道它有天是會得以實現的。但如果一開始就抱持著不同理想的兩個人碰了面,甚至還相戀,情愫再濃烈再動人,總有回到現實的時候,而最遺憾的就是現實永遠是與理想掛勾的那個共犯,由不得你多沈迷一秒鐘。是俗話說的:兩人腳步不同調嗎?或許是吧。也因此,令我最喜歡最眷戀的畫面就是小軍載著李翹快樂無悠地唱著「甜蜜蜜」在香港熱鬧的街道上蛇行,雖然聽說其實在香港這麼騎著單車載人是違法的,但是,這樣有點超現實有點魔幻的浪漫,是他們倆感情最單純也最快樂的一段日子了。
我想,陳可辛一定也很喜歡張愛玲吧,小軍向小婷坦承的時候對她說:我們回不去了。當時,一下又瞬間地把我拉到《半生緣》的畫面裡,雖然,小軍這時候的“回不去”與曼楨的“回不去”,不論力道與意境或那份惘然的難捨,都差得很多很多,但也因而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半生緣》裡的曼楨與世鈞之間那種被外界、環境無形壓迫、衝擊的愛情,對照回《甜蜜蜜》也有同樣的憾味。不過,陳可辛應該不願意就這樣複印經典吧,雖然同樣刻劃著大時代的瞋癡卻不願再版復刻,於是淡化了“回不去”那份深深的遺憾也平撫了張愛玲文字一貫蒼涼的姿態;雖然過盡人生滋味,但橫跨了十年、從香港到紐約,最後因鄧麗君惺惺相惜也因鄧麗君逝世而相逢的兩人,倒頗有《傾城之戀》那以喜劇收場般底引人破涕一笑呢。
也許,《甜蜜蜜》吸引我的,不只是現在這種得以共鳴的情感投射,還有一種真誠去活去成全生命該有的姿態。『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張愛玲在圓滿故事的結尾 -《傾城之戀》最後,還丟了這麼一句話。《甜蜜蜜》歷經全球經濟快速成長的八十、九十年代,小軍到香港第一件該學的是英語,照顧生活捷便的金錢管理是辦提款卡,完完全全地必須面對的不僅是不同個城市,還有追趕上變化中的城市的步調與習性,相對來說,李翹適應得太多了(影片最後揭曉了答案,原來他們是同一個時間來到香港的),她好像是閃亮滑溜的水銀,依隨著不同器皿、環境而變換各個姿態。香港的繁榮流轉,在這漩渦裡的小軍與李翹,只有跟著旋轉,然後換個姿勢,繼續轉;接著到了紐約這個更大的渦迴裡,他們變得更小了,小到街上的人太多,李翹一路追逐也喚不到一樣在時代廣場裡的小軍。(黎明在《甜蜜蜜》裡騎著單車,從香港到紐約,一逕的優遊自在,實在是片裡最夢幻最超現實的畫面了)
而現在我能瞭然於心的,就是對這個世界,這個大環境對生命的塑型。即使再用力地吐吶、相濡,終究最令人企盼的,也不過希望像小軍與李翹站在聯繫著彼此的回憶、情感的鄧麗君面前,驀然發現,有個人就站在身邊吧!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上一篇:《海角七號》
下一篇:長大,不等於說再見 -《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