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2 00:47:06破布子
難以拒絕的媒體?
前陣子「爆發」周侯戀消息之後,打開電視新聞則不斷地重複播報,並且進行分析與追溯兩位當事人的「戀情緋聞」,主播分析得頭頭是道,平面媒體追隨這股風潮,列表兩位當事人的過往情史,網路上也討論得沸沸揚揚,開始出現「擁主」相互叫囂的場面。打開電子信箱,「好心」的朋友為了不想讓筆者落伍,轉寄這則戀情最新發展,不想得知這件戀情「最新消息」都不太容易,媒體在現在可以說是無孔不入、難以拒絕,這樣的現象似乎不斷的重演,一波波而來,這個事件退燒之後,下個話題更迭替代。
解嚴之後,台灣媒體發展從原本以「第四權」、「監督政府」為自身期待,而今則是開始以「揭發他人私生活」為任務之一,一窩蜂報導同一事件,轉到不台新聞台,也會覺得是「同樣」的新聞,這樣龐大的「文化工業」每天不斷複製、運轉,讓觀眾麻痺、難以拒絕。
「文化工業」一詞首先出現於德國法蘭克福阿多諾(Theodor Adorno)與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所合著的《啟蒙的辯證》(Dialectic of the Enlightenment),文化產品所能提供的一種慰藉是一種麻痺,教人短暫地忘卻生命的痛苦,這本書是出版於1940。進入後現代之後,媒體的多元蓬勃發展,像是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路媒體、手機簡訊等,再加上媒體與使用媒體者一窩蜂追逐、討論、批評、怒罵、嘻笑,在這樣的「娛樂」之下,犧牲的是當事人的隱私,開始出面澄清說明,甚至還需要開記者會跟大眾「交代」自己的感情走向,如此「慣例」不知道從何開始?
這樣強制濃烈、排山倒海、不斷重複利用媒體傳播同一消息,是不是就真該如此?是不是所有觀眾都想要接受這樣的疲勞轟炸、俯拾即是?多年前有專家即指出:「媒體是台灣亂源之一」,這裡所指的媒體主要是電視媒體,然而閱聽人本身是媒體接收者,同時也是媒體製造者,因此該反省、有自覺的是全民,而非單一媒體,在嘻笑怒罵之後,留下的是過眼雲煙與空虛浮實,受傷的是當事人的身心。
解嚴之後,台灣媒體發展從原本以「第四權」、「監督政府」為自身期待,而今則是開始以「揭發他人私生活」為任務之一,一窩蜂報導同一事件,轉到不台新聞台,也會覺得是「同樣」的新聞,這樣龐大的「文化工業」每天不斷複製、運轉,讓觀眾麻痺、難以拒絕。
「文化工業」一詞首先出現於德國法蘭克福阿多諾(Theodor Adorno)與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所合著的《啟蒙的辯證》(Dialectic of the Enlightenment),文化產品所能提供的一種慰藉是一種麻痺,教人短暫地忘卻生命的痛苦,這本書是出版於1940。進入後現代之後,媒體的多元蓬勃發展,像是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路媒體、手機簡訊等,再加上媒體與使用媒體者一窩蜂追逐、討論、批評、怒罵、嘻笑,在這樣的「娛樂」之下,犧牲的是當事人的隱私,開始出面澄清說明,甚至還需要開記者會跟大眾「交代」自己的感情走向,如此「慣例」不知道從何開始?
這樣強制濃烈、排山倒海、不斷重複利用媒體傳播同一消息,是不是就真該如此?是不是所有觀眾都想要接受這樣的疲勞轟炸、俯拾即是?多年前有專家即指出:「媒體是台灣亂源之一」,這裡所指的媒體主要是電視媒體,然而閱聽人本身是媒體接收者,同時也是媒體製造者,因此該反省、有自覺的是全民,而非單一媒體,在嘻笑怒罵之後,留下的是過眼雲煙與空虛浮實,受傷的是當事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