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21:21:38nhqot61389
廚房油煙處理 【專家推薦】靜電機保養五步驟輕鬆解決保養問題!!
保護少數民族古籍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保護少數民族古籍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 □本報記者長河
國內現存蒙古文古籍文獻17000多種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傢出臺瞭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政策,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工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根據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分工,內蒙古一直牽頭承擔著我國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4個少數民族古籍的搶救保護、搜集整理、翻譯出版等工作。”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室主任蘇雅拉圖說。
廚房油煙處理
據統計,國內現存蒙古文古籍文獻17000多種,文書檔案約20萬卷、120多萬件,還有大量“銘刻類”和“講唱類”文獻資料。元朝孛羅鐵木兒譯的《孝經》、1720年北京木刻版《大藏經·甘珠爾》、1716年北京木刻版《格斯爾》、清乾隆刻本《米拉日巴傳》等89部蒙古文古籍已入選《國傢珍貴古籍名錄》。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三少民族”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語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瞭燦爛而獨特的文化。
為瞭更好地挖掘、保護這些民族文化瑰寶,上世紀80年代,我區各盟市相繼建立瞭少數民族古籍工作機構,以“救書、救人、救學科”為方針。同時把少數民族古籍搶救和搜集工作的重點放在基層,開展瞭口傳古籍的搶救、搜集和出版工作。出版《鄂爾多斯古籍文獻叢書》《科爾沁文化叢書》《包頭市寺廟文化叢書》《達斡爾族古籍資料集》等;基本摸清瞭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古籍和口傳古籍的分佈和收藏情況。1992年,我區啟動瞭編纂出版《中國蒙古文古籍總目》項目,並於2002年出版。出版《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蒙古族卷》《達斡爾族卷》《鄂溫克族卷》《鄂倫春族卷》各1卷,其中《蒙古族卷》做到瞭書籍類、文書類、銘刻類、講唱類4大類全覆蓋,《蒙古族卷》書籍類(綜合)部分1卷(漢文版),收錄文獻4000多部,編纂條目2127種;一批古籍文獻得到瞭科學的保護和收藏,古籍文獻的整理、翻譯、出版取得瞭不俗的成績。編撰瞭《蒙古文獻叢書》,陸續整理註釋出版瞭《蒙古源流》《黃金史綱》《黃史》《清朝蒙古實錄》《成吉思汗祭奠》《阿拉坦汗傳》等重要古籍文獻約120多種160多部。《鄂爾多斯右翼中旗蒙古文歷史檔案選編》(1—12冊)等重要檔案文獻也得到整理出版。2012年起,我區進行瞭《杭錦旗札薩克衙門檔案》《阿拉善和碩特旗蒙古文歷史檔案》等地方檔案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
近些年來,珍貴古籍文獻的再生出版進入瞭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如原文掃描出版《甘珠爾》《丹珠爾》《準格爾札薩克衙門檔案》《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等一批珍貴文獻和文書檔案。
正在整理編纂的《國外收藏蒙古文古籍聯合總目》(共4卷、600萬字),將收錄世界20餘個國傢和地區30多個圖書館或收藏機構收藏的蒙古文古籍文獻目錄25000多條。
當前,我國的蒙古族古籍文獻研究在與國際蒙古學接軌的大背景下,蒙古族古籍的不斷挖掘整理,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也相繼問世,為蒙古文古籍研究奠定瞭理論基礎;對書面文獻的研究也有瞭突破性的進展;另外,蒙古族古籍專題研究取得成效,出現瞭一批蒙古族古籍文獻研究的標志性成果。
“少數民族古籍基礎建設工作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它不僅包括古籍普查、搜集整理以及專題研究,還包括古籍保護、人才培養以及學科建設等。”蘇雅拉圖說。
搶救保護長篇英雄史詩《格斯爾》
近日,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室將整理出版的“蒙古族史詩《格斯爾》系列叢書”,贈予自治區有關高等院校和圖書館收藏,將《格斯爾》研究成果惠及社會。這套彩色影印本共有9冊,底本為蒙古族史詩《格斯爾》經典版本。《格斯爾》用彩色影印本的形式與讀者見面,還屬首次。
《格斯爾》(藏語稱《格薩爾》)是聞名遐邇的“中國三大史詩”之一,是我國一部內容浩瀚、篇幅巨大的活態史詩,它涵蓋歷史、宗教、民族和文化藝術等諸多學科內容,是學術價值極高的文化遺產。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格斯爾》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蒙古族《格斯爾》在國內主要傳播於內蒙古、青海、新疆、遼寧等省(自治區),在國外主要傳播於蒙古國以及俄羅斯的佈裡亞特、圖瓦、卡爾梅克等共和國。
2009年,全國《格斯爾除油煙機》工作領導小組對《格斯爾》研究和保護工作進行瞭部署,《格斯爾》保護與搶救已成為國內外達成共識並高度關註的文化工程。根據全國《格斯爾》研究工作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區也研究制定瞭今後5年的《格斯爾》工作規劃和目標任務。
2012年,為塑造《格斯爾》文化品牌,爭取《格斯爾》文化的主導權,我區啟動實施瞭“搶救保護《格斯爾》工程”;2013年,我區全面啟動瞭為期5年的搶救與保護《格斯爾》工程,《格斯爾》系列叢書就是該工程的子項目之一。
編纂出版《格斯爾》系列叢書是國傢“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內蒙古搶救保護史詩《格斯爾》的重點規劃之一,總卷數將達到70餘冊,內容包括研究專著、校勘註釋本、搜集整理本、修訂再版本、論文集、辭典、文學讀本等諸多種類。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蒙古國、俄羅斯、德國、匈牙利、丹麥、美國等國傢的圖書館、科研機構收藏著100餘種《格斯爾》版本(或手抄本)和相關資料,國內外學者發表的《格斯爾》研究論著達1000餘篇(種)。
加強史詩《格斯爾》的學術交流與宣傳推廣,提升《格斯爾》文化的影響力。2016年8月,在清代北京木刻版《格斯爾》刊行300周年之際,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瞭第八屆《格斯爾》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舉辦“全國搶救保護《格斯爾》工作成果展”。2011年至2016年,數次召開瞭國際、國內《格斯爾》學術研討會,及時對我區《格斯爾》搶救保護情況做全面瞭解和總結,深入探討和解決存在問題,充分發揮學術研究對搶救保護《格斯爾》文化的先導作用和支撐作用,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格斯爾》文化的豐富內涵,不斷擴大《格斯爾》文化的影響,讓更多的人瞭解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與搶救保護《格斯爾》工作最新動態和學術成果。此外還研發瞭《格斯爾》內容資源技術支撐平臺。目前,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室的數據庫和網站已全部啟用。
蘇雅拉圖表示,《格斯爾》搶救與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建立保護與研究的長效機制。
讓每一部古籍“活”出精彩
今年的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強調,促進古籍保護與科技融合,有效提升古籍保護工作整體水平。
讓更多的人看到古籍,最重要的手段是古籍數字化和出版物。近年來,數字化工程給蒙古文古籍文獻保護工作帶來瞭新的生機。整理掃描蒙古文《清實錄》8200多卷、4000萬字文稿,並以數字化存儲。其中,2013年摘錄整理出版《清朝蒙古實錄》6卷本、約812萬字。並重新啟動瞭《蒙古學文獻大系》整理編纂工作,利用3年至5年時間數字化整理編纂出版蒙古文經典古籍文獻120種。特別是原文掃描出版蒙古文《甘珠爾》《丹珠爾》(400卷)、《準格爾旗札薩克衙門檔案》(42卷)、《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33冊)、《“蒙古秘史”研究叢刊》(1—9卷)、《蒙古語言文字文獻薈萃》(1—6卷)等一大批珍貴文獻和文書檔案。這些巨幅古籍文獻的再生出版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據文獻記載,蒙古民族在歷史上創制和使用過回鶻文、八思巴文、阿裡嘎立文、托忒文、素永佈文、瓦根達爾文、基裡爾文等多種文字,用這些文字留下瞭大量的古籍文獻。這些古籍文獻也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數字化進程。
內蒙古大學白音門德教授和那順烏日圖教授在主持研究八思巴文和托忒文古籍數字化項目的最終成果,可使讀者在網絡上搜集到古籍的諸多相關信息。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在建立蒙古學特色數據庫的基礎上已開始著手進行蒙古文古籍文獻的電子版制作,將館藏的蒙古文古籍文獻中的孤本、善本和古畫等珍貴資料以數字化處理,通過掃描、照相技術轉成數字影像,儲存到計算機中,為讀者提供網上服務。西北民族大學斯琴孟和教授完成瞭“世界蒙古族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與數據庫建設”,並已經錄入1萬餘個蒙古族民間故事。
翻譯少數民族古籍,特別是漢譯古籍,是少數民族古籍整理重要的一個步驟,雖然翻譯過程艱難,可意義重大。多年來,《馬可·波羅遊記》《長春真人西遊記》等中外遊記和《西方征服者史》《多桑蒙古史》等巨著陸續被翻譯成蒙古文。翻譯的古籍文獻主要涉及國外學者的蒙古族古籍研究成果、有關蒙古學的多文種古籍的蒙漢文翻譯、蒙古文古籍的其他文種翻譯,以及將斯拉夫蒙古文的成果轉寫為回鶻式蒙古文等。這些譯著為蒙古族古籍文獻研究提供瞭豐富資料,對蒙古學的發展起到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瞭解,世界上有許多國傢和地區都收藏蒙古文古籍文獻。18世紀初開始,俄羅斯學者、旅行傢們開始搜集並收藏蒙古文古籍文獻。其後歐洲其他國傢的專傢、學者也相繼加入瞭收集蒙古文古籍文獻的行列。從此蒙古文古籍文獻在世界很多國傢圖書館、博物館裡收藏,為研究蒙古學的專傢、學者們提供瞭珍貴的資料。
“第一,古籍要動起來,走出藏館方見陽光;第二,要講好古籍背後的故事,讓每一部古籍都‘活’出精彩。”蘇雅拉圖的話指出瞭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工作今後發展方向。
(圖片均油煙靜電機由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室提供)
]
3A53012C845584EF
原標題:保護少數民族古籍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 □本報記者長河
國內現存蒙古文古籍文獻17000多種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傢出臺瞭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政策,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工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根據全國少數民族古籍工作分工,內蒙古一直牽頭承擔著我國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4個少數民族古籍的搶救保護、搜集整理、翻譯出版等工作。”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室主任蘇雅拉圖說。
廚房油煙處理
據統計,國內現存蒙古文古籍文獻17000多種,文書檔案約20萬卷、120多萬件,還有大量“銘刻類”和“講唱類”文獻資料。元朝孛羅鐵木兒譯的《孝經》、1720年北京木刻版《大藏經·甘珠爾》、1716年北京木刻版《格斯爾》、清乾隆刻本《米拉日巴傳》等89部蒙古文古籍已入選《國傢珍貴古籍名錄》。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三少民族”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語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瞭燦爛而獨特的文化。
為瞭更好地挖掘、保護這些民族文化瑰寶,上世紀80年代,我區各盟市相繼建立瞭少數民族古籍工作機構,以“救書、救人、救學科”為方針。同時把少數民族古籍搶救和搜集工作的重點放在基層,開展瞭口傳古籍的搶救、搜集和出版工作。出版《鄂爾多斯古籍文獻叢書》《科爾沁文化叢書》《包頭市寺廟文化叢書》《達斡爾族古籍資料集》等;基本摸清瞭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古籍和口傳古籍的分佈和收藏情況。1992年,我區啟動瞭編纂出版《中國蒙古文古籍總目》項目,並於2002年出版。出版《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蒙古族卷》《達斡爾族卷》《鄂溫克族卷》《鄂倫春族卷》各1卷,其中《蒙古族卷》做到瞭書籍類、文書類、銘刻類、講唱類4大類全覆蓋,《蒙古族卷》書籍類(綜合)部分1卷(漢文版),收錄文獻4000多部,編纂條目2127種;一批古籍文獻得到瞭科學的保護和收藏,古籍文獻的整理、翻譯、出版取得瞭不俗的成績。編撰瞭《蒙古文獻叢書》,陸續整理註釋出版瞭《蒙古源流》《黃金史綱》《黃史》《清朝蒙古實錄》《成吉思汗祭奠》《阿拉坦汗傳》等重要古籍文獻約120多種160多部。《鄂爾多斯右翼中旗蒙古文歷史檔案選編》(1—12冊)等重要檔案文獻也得到整理出版。2012年起,我區進行瞭《杭錦旗札薩克衙門檔案》《阿拉善和碩特旗蒙古文歷史檔案》等地方檔案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
近些年來,珍貴古籍文獻的再生出版進入瞭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如原文掃描出版《甘珠爾》《丹珠爾》《準格爾札薩克衙門檔案》《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等一批珍貴文獻和文書檔案。
正在整理編纂的《國外收藏蒙古文古籍聯合總目》(共4卷、600萬字),將收錄世界20餘個國傢和地區30多個圖書館或收藏機構收藏的蒙古文古籍文獻目錄25000多條。
當前,我國的蒙古族古籍文獻研究在與國際蒙古學接軌的大背景下,蒙古族古籍的不斷挖掘整理,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也相繼問世,為蒙古文古籍研究奠定瞭理論基礎;對書面文獻的研究也有瞭突破性的進展;另外,蒙古族古籍專題研究取得成效,出現瞭一批蒙古族古籍文獻研究的標志性成果。
“少數民族古籍基礎建設工作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它不僅包括古籍普查、搜集整理以及專題研究,還包括古籍保護、人才培養以及學科建設等。”蘇雅拉圖說。
搶救保護長篇英雄史詩《格斯爾》
近日,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室將整理出版的“蒙古族史詩《格斯爾》系列叢書”,贈予自治區有關高等院校和圖書館收藏,將《格斯爾》研究成果惠及社會。這套彩色影印本共有9冊,底本為蒙古族史詩《格斯爾》經典版本。《格斯爾》用彩色影印本的形式與讀者見面,還屬首次。
《格斯爾》(藏語稱《格薩爾》)是聞名遐邇的“中國三大史詩”之一,是我國一部內容浩瀚、篇幅巨大的活態史詩,它涵蓋歷史、宗教、民族和文化藝術等諸多學科內容,是學術價值極高的文化遺產。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格斯爾》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蒙古族《格斯爾》在國內主要傳播於內蒙古、青海、新疆、遼寧等省(自治區),在國外主要傳播於蒙古國以及俄羅斯的佈裡亞特、圖瓦、卡爾梅克等共和國。
2009年,全國《格斯爾除油煙機》工作領導小組對《格斯爾》研究和保護工作進行瞭部署,《格斯爾》保護與搶救已成為國內外達成共識並高度關註的文化工程。根據全國《格斯爾》研究工作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區也研究制定瞭今後5年的《格斯爾》工作規劃和目標任務。
2012年,為塑造《格斯爾》文化品牌,爭取《格斯爾》文化的主導權,我區啟動實施瞭“搶救保護《格斯爾》工程”;2013年,我區全面啟動瞭為期5年的搶救與保護《格斯爾》工程,《格斯爾》系列叢書就是該工程的子項目之一。
編纂出版《格斯爾》系列叢書是國傢“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內蒙古搶救保護史詩《格斯爾》的重點規劃之一,總卷數將達到70餘冊,內容包括研究專著、校勘註釋本、搜集整理本、修訂再版本、論文集、辭典、文學讀本等諸多種類。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蒙古國、俄羅斯、德國、匈牙利、丹麥、美國等國傢的圖書館、科研機構收藏著100餘種《格斯爾》版本(或手抄本)和相關資料,國內外學者發表的《格斯爾》研究論著達1000餘篇(種)。
加強史詩《格斯爾》的學術交流與宣傳推廣,提升《格斯爾》文化的影響力。2016年8月,在清代北京木刻版《格斯爾》刊行300周年之際,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瞭第八屆《格斯爾》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舉辦“全國搶救保護《格斯爾》工作成果展”。2011年至2016年,數次召開瞭國際、國內《格斯爾》學術研討會,及時對我區《格斯爾》搶救保護情況做全面瞭解和總結,深入探討和解決存在問題,充分發揮學術研究對搶救保護《格斯爾》文化的先導作用和支撐作用,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格斯爾》文化的豐富內涵,不斷擴大《格斯爾》文化的影響,讓更多的人瞭解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與搶救保護《格斯爾》工作最新動態和學術成果。此外還研發瞭《格斯爾》內容資源技術支撐平臺。目前,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室的數據庫和網站已全部啟用。
蘇雅拉圖表示,《格斯爾》搶救與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建立保護與研究的長效機制。
讓每一部古籍“活”出精彩
今年的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強調,促進古籍保護與科技融合,有效提升古籍保護工作整體水平。
讓更多的人看到古籍,最重要的手段是古籍數字化和出版物。近年來,數字化工程給蒙古文古籍文獻保護工作帶來瞭新的生機。整理掃描蒙古文《清實錄》8200多卷、4000萬字文稿,並以數字化存儲。其中,2013年摘錄整理出版《清朝蒙古實錄》6卷本、約812萬字。並重新啟動瞭《蒙古學文獻大系》整理編纂工作,利用3年至5年時間數字化整理編纂出版蒙古文經典古籍文獻120種。特別是原文掃描出版蒙古文《甘珠爾》《丹珠爾》(400卷)、《準格爾旗札薩克衙門檔案》(42卷)、《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33冊)、《“蒙古秘史”研究叢刊》(1—9卷)、《蒙古語言文字文獻薈萃》(1—6卷)等一大批珍貴文獻和文書檔案。這些巨幅古籍文獻的再生出版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據文獻記載,蒙古民族在歷史上創制和使用過回鶻文、八思巴文、阿裡嘎立文、托忒文、素永佈文、瓦根達爾文、基裡爾文等多種文字,用這些文字留下瞭大量的古籍文獻。這些古籍文獻也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數字化進程。
內蒙古大學白音門德教授和那順烏日圖教授在主持研究八思巴文和托忒文古籍數字化項目的最終成果,可使讀者在網絡上搜集到古籍的諸多相關信息。內蒙古大學圖書館在建立蒙古學特色數據庫的基礎上已開始著手進行蒙古文古籍文獻的電子版制作,將館藏的蒙古文古籍文獻中的孤本、善本和古畫等珍貴資料以數字化處理,通過掃描、照相技術轉成數字影像,儲存到計算機中,為讀者提供網上服務。西北民族大學斯琴孟和教授完成瞭“世界蒙古族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與數據庫建設”,並已經錄入1萬餘個蒙古族民間故事。
翻譯少數民族古籍,特別是漢譯古籍,是少數民族古籍整理重要的一個步驟,雖然翻譯過程艱難,可意義重大。多年來,《馬可·波羅遊記》《長春真人西遊記》等中外遊記和《西方征服者史》《多桑蒙古史》等巨著陸續被翻譯成蒙古文。翻譯的古籍文獻主要涉及國外學者的蒙古族古籍研究成果、有關蒙古學的多文種古籍的蒙漢文翻譯、蒙古文古籍的其他文種翻譯,以及將斯拉夫蒙古文的成果轉寫為回鶻式蒙古文等。這些譯著為蒙古族古籍文獻研究提供瞭豐富資料,對蒙古學的發展起到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據瞭解,世界上有許多國傢和地區都收藏蒙古文古籍文獻。18世紀初開始,俄羅斯學者、旅行傢們開始搜集並收藏蒙古文古籍文獻。其後歐洲其他國傢的專傢、學者也相繼加入瞭收集蒙古文古籍文獻的行列。從此蒙古文古籍文獻在世界很多國傢圖書館、博物館裡收藏,為研究蒙古學的專傢、學者們提供瞭珍貴的資料。
“第一,古籍要動起來,走出藏館方見陽光;第二,要講好古籍背後的故事,讓每一部古籍都‘活’出精彩。”蘇雅拉圖的話指出瞭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工作今後發展方向。
(圖片均油煙靜電機由內蒙古少數民族古籍與《格斯爾》征集研究室提供)
]
3A53012C845584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