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1 00:45:44nyny

在公園的畫室──河濱公園公共藝術展

在公園的畫室──河濱公園公共藝術展


經過了一個寒冬,大地終於再度甦醒,公園內又聚滿了運動和坐在座椅上享受陽光的民眾。從68街一直延伸到155街的親水公園綠地「河濱公園」(Riverside Park),也重新歡迎附近的居民。

紐約的風景地標
佔地323英畝的河濱公園,座落在曼哈頓島最西邊的馬路與哈德遜河中間;它的一旁是一排大理石樓房和快速道路,另一側隔著寬廣的哈德訓河眺望對面的新澤西州。錯落其中高聳濃密的樹木和蜿蜒的小徑,使得河濱公園看來像座森林;園內隨處可見拱門通道、大理石紀念碑等,走在其中,不免讓人想起同樣結合了自然與人文風貌的中央公園。原來,十九世紀下半葉策劃的河濱公園的設計者,正是創造紐約中央公園的奧姆斯坦(Frederick Law Olmsted);之後的幾位建築師紛紛依據奧姆斯坦的原始構想,來安排園內的樹木、設計貫穿林間的道路等,河濱公園因此彷彿是從哈德遜河谷一路延伸下來的自然景觀。

從沿著公園旁而建的環河道路(Riverside Drive)進入,馬上有進入一座森林的感覺;順著階梯往下走,斜坡路帶領人們一路走近河岸邊。公園從北到南延伸達4英哩,最北邊保持著原始景致,南方則有較多的人造結構,豎立在園內的多座大型紀念碑,則是二十世紀初紐約市政府「美化運動」的產物。1937年,在都市計畫者摩斯(Robert Moses)的監督下,河濱公園增加了132英畝的面積,並往南延伸到68街;為了考慮市民的休閒育樂需求,又添設了棒球場、網球場、排球場、溜冰場、沙灘等運動場所。因此,河濱公園不僅結合了自然景觀、人造結構與藝術作品,更綜合了十九世紀的浪漫風格和最新運動設施。

1980年,從72街到125街的部分河濱公園被「地標保存委員會」(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訂定為紐約的「風景地標」。一個由社區成員組成的非營利機構「河濱公園基金會」(Riverside Park Fund),也於1986年成立,負責維護公園的環境等。河濱公園基金會至今剛好滿20週年,為慶祝基金會20年來的工作成果,特別從5月6日到9月16日止,首次在河濱公園內舉辦臨時的公共藝術展。

在公園的畫室
「在公園的畫室」(Studio in the Park)由在雀兒喜區經營藝廊的保凡(Karin Bravin)策劃,策展人邀請來自不同國家與美國其他地區的11位藝術家,分別在河濱公園內找一個作品展示地點,以個人的創作賦予原地一個新生命。11件作品分散在諾大的公園內,觀者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這些作品,因此在每件作品旁除了有藝術家與作品簡介,還有一個「公園的畫室」展的地圖,讓人們知道其他作品的確切陳列位置。

最北端的作品是分別位於107街與148街的《希望之地》(Wishing Field)。賽門(Gary Simmons)將黑色的「我希望‧永遠‧我希望」字樣印在白色格網上,直接放在大型運動場的兩端,成為打棒球用的擋球網。白色的格網放置於綠色的人工草坪上,《希望之地》不但具有實際的用途,「我希望‧永遠‧我希望」似乎是在向球場上大展伸手的選手們的心戰喊話。

在105街附近,有三個直徑6英呎的圓型雕塑豎立在沙灘旁。紅、黃、藍三色塑膠的表面兩側都畫有淘氣的表情,夏輔(Kenny Scharf)的《臉》(Faces in Places)裂嘴大笑,陪伴在沙灘上玩耍的人們,同時也對開車經過西側高速公路(West Side Highway)的人們作鬼臉、打招呼。

除了特別放置在園內的作品,藝術家更利用公園既有的建築結構創作,公園的通道因此成了藝術家的祕密畫室。72街的拱型通道內,馬卡喬(Fabian Marcaccio)用厚厚的顏料,一層層地塗在弧形的木板表面,16英呎x 90英呎的《瀑布》(The Fall)貫穿整個通道的一側,作品表面的顏料與矽膠從通道頂端一直延續到觀者的腳邊,好像從上滑下、準備將行人捲進的波浪般。

從84街拱型通道快速通過的腳踏車騎士,可能會被忽然出現在通道內的銀光嚇了一跳。琨寶(Mischa Kunball)將銀色的鋁箔直接黏在83與84街拱型通道的內牆上,並裝設有照明設備。在強光照耀下,《銀色隧道》(Silver Tunnel)發出銀色亮光,並反射在經過它的人們的身上。

泰勒(Steed Taylor)與赫容(Eliana Herzog)則不約而同地利用行人往來頻繁的道路,設置他們的作品。沿著103街到105街之間425英呎長的水泥步道上,泰勒用黑色乳膠,在水泥地面上繪製凱爾特(Celtic)風格的幾何形狀圖案,因為作品顏色接近水泥表面的色彩,它隨著不同光線角度而變得特別鮮明或隱藏起來。泰勒宣稱他的《傳訊者》(Messenger)是一座「道路刺青」(road tattoo)。當行人、慢跑者經過此地時,發現原本灰暗的道路上,竟然出現了令人眼花撩亂的圖紋,更不時看見小朋友沿著圖案的黑線行進,好像是走在一個大型的迷宮內一樣。

在84街到91街之間有一個直直的步道,步道中央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草地上錯落有十幾個鐵格柵。人們可能從未注意到這些鐵格網的存在,或是發現鐵網下方原來是廢棄的鐵道。赫容便利用這些生鏽的鐵格柵,將桃紅色的鐵絲一個個地綁在鐵格柵上,組成好像是英文字母的圖案。《鐵格柵》(The Grates)宛如一個個綻放在平原上的野花,從鐵網的空間往下望去,還可清楚地看見地下的鐵軌。

與人們生活在一起的作品
金潔(Orly Genger)的《拼圖》(Puzzlejuice)則是一件由尼龍繩編織成的大型作品。藝術家選擇攀岩用的繩索,親手將它們編織成20英呎 x 30英呎的雕塑,並在繩子表面塗上鮮豔的色彩,最後再像毯子般覆蓋在公園的石頭上。亮眼的《拼圖》十分吸引人,兒童們更喜歡在上面攀爬,抓著粗重的繩子間的洞隙前進。

在靠近96街的河岸邊,凱(McKendree Key)將8000顆橘色塑膠小球聚集在一起,製成13座珊瑚色彩般的雕塑;她將連接塑膠球雕塑的細繩綁在河岸邊,讓雕塑延伸到水中,隨著河水起伏而擺動。《眺望北方,哈德遜河》(North Overlook, Hudson River)有如漂浮在水面上的珊瑚礁,與湛藍的河水形成強烈對比;因為作品所在地旁停靠了許多小船,常可見單人划船、小帆船等從雕塑旁經過。McKendree Key作品的一貫特色,便是將人造材料與自然環境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呈現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變;即使才展出一個月,《眺望北方,哈德遜河》上面已收集了不少網球、紙屑等垃圾,原本飽滿的橘色小球不但變得骯髒,有些還已經凹扁了,《眺望北方,哈德遜河》反映了河水飽受人為影響的結果。

部分作品與公園環境充分結合,讓人們誤認為它們原本就是公園的一部份。例如,路卡斯(Emil Lukas)在100街附近、櫻花道入口的草地上,放置了5座白色立方體水泥塊。他的《上、下、中間》(On, Under and Between)的每座立體水泥,都是以水泥銜接上下兩塊水泥塊,雕塑上方還拓印有樹葉、手、水紋等圖案。綠地上的白色水泥塊像是公園安排的座椅,夕陽西垂時,這裡便成了觀賞光影變化的最佳場所。

時間的流變
藝術家的作品不僅配合公園的地理環境,也反應了時光的變遷。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利用從哈德遜河收集來的浮木,製成魚、不知名生物等形狀的動力雕塑。由於時間的累積,這些浮木變得和石頭一樣堅硬,《哈德遜河的生命:古代水生物》(Lift in the Hudson: Ancient Aquatic)懸掛在79街船塢咖啡廳(Boat Basin Café)的圓形大廳的拱牆上,有些作品讓人想起人們吃剩的魚骨頭結構,這或許也是另一種古與今的結合吧。

駱克曼(Alexis Rockman)以《哈德遜河》(Hudson River)數位合成照片,想像更新世岩時期的哈德遜河岸的景象,照片中呈現在那遠古的年代,波濤洶湧的河水旁只有一隻常毛大象站在石頭邊。《哈德遜河》作品的所在地旁停靠了許多小船,放置照片的玻璃框架又剛好反射附近寧靜的河水和對面的樓房,恰巧呼應了藝術家所要表達的自然與人為的關係。

公園的隧道、地鐵柵、河岸、草地、步道、廣場、球場等地刺激了藝術家的創作,並成為他們為公園特別製作的作品的展示現場。「在公園的畫室」展提供了造訪河濱公園的人們一個發現之旅,讓人們認識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於是那些原本毫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有了令人驚喜的視覺饗宴。不論是漂浮在水面、躲在隧道中、或是錯落於樹木間的公共藝術,都為夏日的紐約河濱公園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在公園的畫室」公共藝術展
展地◎紐約河濱公園
展期◎2006.05.06-2006.09.16

相關網站
紐約河濱公園:
www.riversideparkfund.org
Karin Bravin策劃的「在公園的畫室」:
www.bravinlee.com/park.html
品儀 2009-07-11 15:10:15

他ㄇ的想法還蠻妙ㄉ說~
^^
謝謝你ㄉ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