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6 00:09:54nyny

企鵝在哪裡?

企鵝在哪裡?

雖然惠特尼雙年展要到明年才舉行,但準備工作卻早已開始。

今年初,曾獲Hugo Boss獎和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的法國藝術家皮耶.于格 (Pierre Huyghe, 1962) 和另外幾位藝術家、技術人員遠征南極,企圖尋找傳說中獨居在一不知名島上的白企鵝。

這個《不在的旅程》 (A Journey That Wasn’t) 從南極洲延續到紐約中央公園的溜冰場。公共藝術基金會和惠特尼共同企畫、並獲得公園許可,于格用黑色塑膠布將溜冰場包起來,再用塑膠布與保力龍製成黑色冰山;場內搭起管弦樂團使用的塑膠頂棚,周圍則架起拍電影用的大型燈光和露天座位。摩天大樓懷抱著溜冰場,藝術家使用水、煙霧、燈光,將溜冰場變成南極洲,作為集合旅途、影片、文字、音樂的《不在的旅程》的第二段拍攝場景。

連續下了一個星期的大雨讓黑色的溜冰場看來像個小湖,但拍攝計畫還是風雨無阻地在10月14日晚上6點半進行。大概因為《企鵝寶貝》電影在美國大賣,再大的雨也檔不了不知道是熱情的企鵝迷或公共藝術迷,到場一探究竟的紐約客更成了于格影片的臨時演員。6點不到,大人帶著小孩、結伴而來的年輕人陸續進入溜冰場,數百名不請自來的臨時演員還包括惠特尼館長與雙年展策展人。人們穿著主辦單位發的透明雨衣坐在露天座位上,即使靜候40分鐘也沒人離開,雖然大家都不知道會看到什麼。開演前,42名音樂家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樂器,涉水走過臨時搭起的木板橋進入黑色頂棚內;主辦單位短暫介紹活動過程,並建議人們保持自然、不要特別表演。

藝術家一聲令下,原本漆黑溜冰場邊的燈光亮起,煙霧機也開始噴出白色煙霧;由淺轉濃的煙霧籠罩整個溜冰場,只剩下隱約可見的黑色冰山角,和穿雨衣的工作人員拿著攝影機穿梭於煙霧中。忽亮忽滅的燈光、沒有太大變化的音樂,讓人想起了史匹柏的《第三類接觸》。

15分鐘後,音樂與燈光驟斷,煙霧也逐漸散去。開始攝影前人們便不斷在談論企鵝;攝影結束後,一位小朋友問:「企鵝在哪裡?」他身旁的家長說:「大概要等到明年的惠特尼雙年展才看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