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6 02:37:24nyny

藝廊內的塗鴉

藝廊內的塗鴉


與觀光客聚集、國際精品店接連在一起的蘇活中心相較起來,鮮少有人經過的蘇活南方顯得格外寂寥;少了人潮與最新商品後,只有停車場和荒廢的商店豎立在街道兩旁。就在這些舊商店與停放的車輛中,經營了近十年的帝奇計畫藝廊 (Deitch Projects)仍定期推出單一藝術家的作品展。不追求藝術潮流的藝廊主持人Jeffrey Deitch,從80年代開始便介入如Keith Haring與Jean-Michel Basquiat等塗鴉藝術家的作品,對當今街頭藝術的推廣更是不遺餘力。最近的兩個帝奇計畫正是兩位塗鴉藝術家的個人作品展。

因為創作,所以存在的Barry McGee
由修車廠改建、位於Wooster街的帝奇藝廊,展出來自舊金山的塗鴉藝術家Barry McGee (1966-) 的最新創作;定名為「還有一件事」 (One More Thing) 的展覽,囊括了15年來McGee的素描、攝影、塗鴉、影像、裝置、電動雕塑等作品。穿過McGee以弟弟「Fong」為題材創作的一個面帶古意微笑的人物、和由貨櫃連結藝廊的車庫大門進入藝廊後,見到一個由十幾輛大型車疊在一起的舊車堆,以及藝廊四周填滿了重複幾何圖案的彩色牆壁。McGee不僅在展出前,邀請熟識的塗鴉藝術家在這些舊車上大肆揮灑自己的色彩,也鼓勵其他塗鴉寫手於展出期間在藝廊內留下個人的記號;因此,人們可以看到不同風格的街頭藝術。

大小不同的電動雕塑散佈在展場各角落;不論是非洲人像造型或拄著柺杖的老人雕塑,甚至是疊坐在一起的三隻猴子,這些主人翁的共同點是他們都不停地揮動著手中的噴漆罐,似乎宣示了塗鴉乃是貫自古今中外的藝術傳統。如果你也曾懷疑:塗鴉藝術家如何能在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留下他們的記號,McGee展中真人般大小的人偶提供了我們一些線索。幾個人偶如疊羅漢般站在一輛廢棄的舊車上,由最上面那位坐在同伴肩上的人,拿著噴漆罐在牆上寫下紅色的AMAZE字樣;他,其實是另一位知名的塗鴉藝術家──Josh。除了表現塗鴉藝術家合作的團隊精神,McGee另外將Josh人偶放置於貨櫃改裝成的公共廁所內;只見帶著帽子的Josh,一手拿著噴漆罐,一手插在褲子口袋內,悠閒地站在公共廁所的鏡子前留下屬於他的AMAZE。

One More Thing展的另一個目光焦點是閃爍不停的電視牆,螢幕上重複撥放著獨特的McGee創造的人像、鮮豔的幾何圖案組成的動畫,和塗鴉藝術家們在城市中的創作過程。隨著電視畫面傳來傳統的中國打擊樂聲,原來McGee的母親是中國人,也難怪屬於中國的主題,重複出現在One More Thing展中。圓形電視牆旁有一個狹窄的小房間,走下只能容納一個人的梯子後,進入一個秘密的地下室。地下室牆上掛滿了McGee的父親在餐巾紙上繪製,充滿寫實與幻想的素描,以及地上一堆畫有McGee圖案的DVD放影機,這些DVD放影機並不是為了裝飾而用,而是實際供應了樓上電視播放的影片。

從藝廊走下樓梯,兩面毫不起眼的古銅色牆壁,原來是由一塊塊在印刷時使用的排字板拼貼而成。踩著樓梯走到藝廊的二樓,牆上分別掛有畫在木板上和裝在相框內以混合媒材製作的McGee漫畫般人物、塗鴉藝術家在街頭作畫的照片、和兩件以舊玻璃瓶製成的雕塑。從街頭出發的McGee以Twist名號,帶動了90年代舊金山的塗鴉風潮,他的作品曾被納入2001年的49屆威尼斯雙年展,如今一件McGee在現成物上繪製的圖案或雕塑,常常能賣到6位數美元的價格。

SWOON的城市剪影
不同於明亮且熱鬧、集合了聲光效果的McGee的裝置、塗鴉與影像,SWOON在Grand街帝奇藝廊內展出的作品,提供人們一個沉靜、灰暗,並不那麼完美的環境。在以素描、切割和刻印方法,製作出真人般大小的人物表面下,SWOON呈現了大都會內各式各樣的人物群像與城市街景。利用貼在牆上的紙雕、繪畫,和用細繩從空中懸掛、隨風飄動的小人物,SWOON表達出現代都市內,中、下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況。除了那些還不瞭解生活之苦、無憂無慮玩耍的兒童外,其他SWOON創作面帶苦悶表情的人物,成了在城市中努力求生存的市井小民之生活寫照。

從Grand街經過帝奇藝廊時,可從藝廊外的玻璃窗,看見內部由多彩圖樣的舊門板與木塊拼成的地板。狹長空間內的牆壁上,貼著一個仿康尼島(Coney Island)內,歷史悠久的白色雲霄飛車的紙雕,雲霄飛車前是繪在油紙上、蹲在地上餵鴿子的一群人,和好幾隻懸掛在繩子上的鴿子。一從貼有雲霄飛車的寬敞空間走出後,欣賞者便進入了黑暗的地鐵車廂;藝術家用兩層挖空的黑色木板和貼在牆上的素描,營造出坐在地鐵車廂內,觀看急速通過的人生百態的氣氛;黯淡的燈光中,車廂內只有缺乏笑容和彼此間沒有任何互動的人們。

一塊側放在地上的波浪鋁板,引領人們進入SWOON展的主要場地:一個不太大的房間內,從地面到天花板的木板與牆壁上,都充滿了用舊報紙、油布、塑膠布、色紙等,描繪的都市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圖案等幾十件作品;許多人物表面更刻畫了反應都市人物與建築的細節,為整個空間增添壅塞的感覺,好像隨時會撞到迎面而來的人們。右手邊一座黑色舊木板搭成的高架火車軌道下,兒童們正歡喜地打棒球、手球和奔跑;高架軌道旁的牆上貼有辛勤搬運重物和作裁縫的勞工們,而軌道邊一個用厚紙板搭成的小空間內,則傳來了陣陣嬰兒的哭聲。踩著不穩的木片走上高架軌道,可以聽見火車經過的聲音,和看見眼前掛在空中的黑色蝴蝶;以及不遠處,一位身處於晾著衣服的曬衣繩間、踩在梯子上做工的工人。走下高架軌道,經過一個白色刻花木板圍成的教堂,小教堂的天花板垂下了好幾十個細緻雕刻的白色紙雕,給予人們一個難得的平靜感覺;許多人一進入這個教堂的反應,就是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和隨即發出的讚嘆聲。

交錯於乎高乎低的高架橋與教堂等結構當中,以及位在明顯的人像之後,藏著更多SWOON的人物和貼有裝飾圖案的木板;藝術家彷彿在和欣賞者玩躲迷藏遊戲,試探我們能否發現主題後面那些不太顯著的人物。沒有固定的展覽路線,完全由人們漫步於作品迷宮內的迂迴小徑間;多樣的作品讓我們的目光沒有駐留的地方,而是要不斷的搜尋,欣賞者也因此有了身歷其境的感覺。SWOON的作品充滿強烈的敘述性;又因為特別的擺設,帝奇藝廊成了一個由各人物佔領的戲劇舞台。雖然SWOON以早已被移為平地的香港貧民窟──九龍城作為創作藍本,特別是將一些人物畫在中文報紙上,呈現出九龍城的擁擠樣貌;但當來自不同城市的欣賞者看到SWOON的創作時,都可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那些關於大城市內的小人物的故事,正不斷地在每個現代都會中上演著。

雖然SWOON在帝奇藝廊的展覽是藝術家的首次個人展,但這卻不是紐約客第一次有機會見到她的作品。五年前開始,還在普瑞特藝術學院 (Pratt Institute) 就讀的SWOON,便開始將自己精心刻畫的人物,貼在蘇活附近與布魯克林區內廢棄空屋的牆上:坐在街頭的工人、騎腳踏車送外賣的男子、拿著公事包的上班族,在在反映了匆匆經過紐約街頭的人們。

將充滿活力的街頭藝術帶入藝廊,帝奇計畫不僅改變了一般傳統藝廊的白色空間的刻板印象,McGee和SWOON的創作更為藝廊注入一股新氣息。從帝奇藝廊走出,發現Wooster和Grand街藝廊的對面,正是遍佈塗鴉的牆面,甚至和在帝奇藝廊內相同的SWOON作品,就出現在隔壁的街上;只是在藝廊內收藏者以數萬美元購得的藝術品,就這麼默默地站在街頭,慢慢地隨著時間而剝落消失,也不特別期待人們的注意。McGee表示每當他的作品在藝廊展出,他就要回到街頭創作十件作品,藉以平衡街頭的創作精神。置身於兩位塗鴉藝術家綜合了個人藝術創作與城市生活經驗的作品中,人們似乎也無法清楚地辨別私有藝廊與公共空間的差異。

Barry McGee,「還有一件事」展
展地◎帝奇藝廊 (18 Wooster St.)
展期◎2005.05.07-2005.08.13
SWOON作品展
展地◎帝奇藝廊 (76 Grand St.)
展期◎2005.07.07-2005.08.13
網址◎www.deit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