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6 23:36:00東方馨

迷思...

透過最近因應畢業季密集的活動,

而跟社會新鮮人有較密切的接觸,

在不斷進行職務與人才的篩選比對的過程,

可以發覺到一種很有趣的現象...

若是統計新鮮人最關切的求職問題,

根據提問人次來排名的話

"有無在職訓練及其安排".....第一名當之無愧...

.....

提到這個常見的問題,

仔細想想也很有趣,

怎麼大家關切的程度更甚於薪資福利呢?

薪資福利涉及日後生活水平

應該才是最現實最切身的問題不是嗎?

訓練議題...怎麼會名列前茅呢?

覺得談薪酬福利太市儈了?還是沒有經驗不好談?

或是相對在意訓練議題比較有正面意義呢?

................................................................................................

訓練...需要時間...且效益甚難評估...

其實應是最後的手段...

若是就民間企業來說,

任何的活動還是要回到成本效益分析及供需原則...

訓練與招募本就是人力資源互補的兩項工具,

訓練資源...該什麼時候投入...

若因人才稀有性,致使招募困難時,企業才需要投入訓練資源自行養成...

若是就業市場上人才充裕,隨便找都一大票時,

招募來解決缺額,真的是既經濟又能滿足時效性...

說到這...似乎離題了...趕緊再拉回來...

此時,新鮮人在求職時,一再突顯自己重視企業對基礎訓練的投入...是否明智?

或許,只爲強調自己擁有學習熱誠,

試問,學習真的只能靠企業來訓練嗎?

企業並不是學校教育的再延續,

其實並沒有義務投入訓練,

若企業不投入資源,個人就不學習了嗎?

學校教育在教育學子進行學術研習的同時,

若能在踏出校門前,

教學子們做好個人核心能力的評估與就業前的心理準備

是不是更能讓新鮮人們擁有就業的競爭力呢?

 

 

上一篇:甜蜜的滋味

下一篇:我該握手嗎?

東方 2006-05-10 23:11:00

呵呵~~
我們正是如此...

板硝子 2006-05-10 12:06:00

補充 : 所謂用的"手段"......就是"教育訓練"
(狠一點的,不滿一定期間離職的還要賠訓練費用呢 ! 走得了嗎 ? ~~~) 這真是留才的最高境界 !

東方 2006-05-10 08:39:00

好妙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