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 15:54:26邱偵探

檢測水質有無毒 環保署祭出魚蝦蚤藻

【洪敏隆/台北報導】食安問題連環爆,食品檢驗把關受到質疑,如果是河川水質破壞又該如何檢驗把關?環保署今公開國內河川毒性檢測,仰賴魚、蝦、蚤、藻類做測試,只要2種以上不同實驗生物多數死亡,可供地方環保主管機關做進一步處置。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研究員楊喜男說,檢測河川毒性選定的是鯉魚、羅漢魚、米蝦和水蚤,前兩者是有脊椎生物,後兩者是無瘠椎生物,因為有無脊椎對於水質的毒性反應可能有所不同,每次實驗都要各取1種,分別放在取樣疑似有毒的水當中。其中,魚類觀察21天、米蝦及水蚤觀察48小時,若死亡超過7成即須進一步檢測化驗。月牙藻則是用來測試慢性毒物反應,96小時觀察生長情況有無畸形。

環檢所選擇鯉魚和羅漢魚,都是因為河川常見的魚,為了避免這些測試的魚,已經過有毒河川「洗禮」免疫,選擇的魚都是剛繁殖約2到3公分長的小魚,米蝦為0.5至0.8公分長,水蚤則是24小時內出生。

對於媒體質疑利用剛出生小魚做測試是否太不人道?楊喜男解釋,如果測試真的有毒,河川其他很多魚可能都無法存活,經由測試「犧牲」及早因應、改善水質,也是功德一件。離婚 離婚協議 感情問題 分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