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5 20:28:37Paul

翁啟惠特搜---乳癌疫苗

翁啟惠研發 乳癌解藥3年後上市

◆ 翁啟惠研發 全球首例 乳癌解藥3年後上市

朱立群/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8.08

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全球第一個具治療效果的「乳癌疫
苗」,先前實驗證明,對末期患者治療有效性高達八十%!美國食品藥物管
理局(FDA)與我國衛生署已同意,近期同步進行第二、第三階段人體試
驗,最快三年後上市。

有效性達八十% FDA認可

所謂「治療有效性」的定義,翁啟惠表示,乳癌疫苗第一階段人體實驗達到
八成以上的有效性,即十位受測乳癌患者施打該疫苗後,可有效殺死癌細胞
,且追蹤五年後,乳癌復發人數只有兩位。

翁啟惠昨天在「亞洲科學營」公布此項研究成果。他說,這是世界上第一個
以「合成多醣體」當作病原的癌症疫苗,也是第一個治療乳癌的疫苗。未來
如能順利製成疫苗上市,除可造福患者,獲利將超過二百億美金。

強化患者免疫力 殲滅癌細胞

翁啟惠表示,八十%的乳癌患者乳癌細胞上會表現出一種由「六個單醣」組
合的「多醣體」。鎖定此「病原特徵」後,他合成出此一多醣體當作抗原,
研發出全球第一個由多醣體製成的乳癌疫苗。翁啟惠說,此疫苗能強化乳癌
患者的免疫能力,患者施打後,疫苗在體內啟動「自然殺手細胞」(
Natural Killer Cell),並與乳癌細胞結合、標示位置。殺手細胞會按照
標示,「找到」乳癌細胞,一舉殲滅。

翁啟惠表示,他的研究團隊進行乳癌疫苗研究,二○○○年進入動物試驗階
段,乳癌細胞殲滅率高達九十%以上;二○○二年進入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
,以十至十二位乳癌四期病患為樣本,消滅癌細胞率也達到八十%,並證實
乳癌疫苗的安全性沒有問題。

參與研究的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副主任陳鈴津表示,中研院研發的乳癌疫苗是
「治療性疫苗」,與「預防性疫苗」不同。「預防性疫苗」以病毒當抗原,
病毒進入人體前即形成抗體;「治療性疫苗」則在強化人體免疫力,讓體內
免疫系統摧毀癌細胞。

陳鈴津說,中研院研究團隊正在尋找適合的佐劑,「強化」乳癌疫苗效果。
目前已找到可抗癌的「醣脂佐劑」,該佐劑也被研究團隊用作研發禽流感疫
苗的佐劑。

 

◆ 院長帶領研究 成果國際肯定

朱立群/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8.08

中研院長翁啟惠去年底就任院長時表示,不希望行政工作耽誤他的研究。中
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在他帶領之下,近來已發表許多研究成果,包括乳癌疫
苗、新型禽流感藥物與疫苗、以及可以「徹底斬斷」癌細胞的「癌症幹細胞
」研究。

翁啟惠指出,乳癌疫苗研究也受到美國重視,動物試驗與第一期人體試驗都
在美國進行。第二、三期人體試驗將在台灣、美國同步進行,樣本數預計有
三百至四百人。

部分研究成果已陸續刊登在德國《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與《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受到國際重視。

由於只有八十%患者的乳癌細胞上才會表現與乳癌疫苗抗原相同的多醣體,
疫苗對另外二十%患者無效。翁啟惠表示已進行第二代乳癌疫苗計畫,徹底
殲滅乳癌「幹細胞」,把製造乳癌細胞的母體「連根拔除」。

翁啟惠是基因體中心前主任,他與中研院院士何大一、基因體中心副主任陳
鈴津率領的團隊,年初發表「去氧核醣核酸疫苗」加上「醣脂佐劑」的研究
成果,經實驗證明在小老鼠身上具有消滅禽流感病毒的效果。

 

◆ 錢煦:下一代生技研究應著重生技整合

中央社 2007-08-07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七日電 )第一屆亞洲科學營今天在台北劍潭青年活動
中心進行第二天的研討,五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圓桌會談中探討,希望找出
下一代可以研究的生技課題,詹裕農和葉公杼認為神經醫學值得研究,而錢
煦則認為,未來講求科技的整合,不論從任何角度出發,都是為了要增進人
類生活品質和健康。

圓桌會談邀請五位中研院的院士,包括何大一、錢煦、詹裕農、葉公杼、翁
啟惠等,分別從自己研究的領域為下一代科學菁英們勾勒出值得努力的科學
領域,台下的學子對大師們的談話專心領略。

詹裕農和葉公杼認為從神經醫學下手研究是不錯的領域,葉公杼說,當初他
是專攻物理領域,後來經過別人的生物實驗室,經常聽到有很多新發現,覺
得非常有趣,於是才從物理領域轉向生物科技領域。

葉公杼認為,不論是那一種科學領域都可以不斷嚐試;而翁啟惠則強調,只
要是和生命科學領域相關者都可以探索,例如從幹細胞研究衍生出的阿滋海
默症、組織再生、器官移植、感染性疾病、癌症治療等都是不錯值得探討的
科學。

而錢煦則提醒台下的年輕學子們,未來的科技講求「整合」,也就是說,從
小到基因的研究,再大到器官和整個人的研究都應該從單點的研究擴及整合
性的研究,所以不論從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等角度出發,都應該要從增
進人類健康和生活品質著手,讓人類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 全球搶做癌症疫苗 院士彭汪嘉康:我在研究肺癌疫苗

朱立群/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8.08

中研院院士、乳癌專家彭汪嘉康表示,全球先進國家都在「搶」做「癌症疫
苗」研究,中研院長翁啟惠的乳癌疫苗是全球第一個以多醣體當抗原的疫苗
研發團隊,她自己也正進行以「Dendritic細胞」當抗原的「肺癌疫苗」。

免疫治療 國內人體試驗

彭汪嘉康說,這些「癌症疫苗」泛稱為「免疫治療」,都是以「增強人體免
疫力」作為消滅癌細胞的武器。彭汪嘉康以她最近進行的肺癌疫苗研究為例
說,Dentritic細胞是人體最能表現抗原的細胞,研究團隊以此細胞當作抗
原、製成疫苗,用它「勾引」體內的殺手細胞。殺手細胞殺死Dentritic細
胞的同時,也殲滅癌細胞。

彭汪嘉康說,這項研究目前正進行人體試驗,效果可使肺癌患者病情維持穩
定、不惡化。但不管是翁啟惠團隊的「乳癌疫苗」、還是她的「肺癌疫苗」
研究,都要等到人體試驗全部做完後,才能正式確認治療效果。

丹麥與英國 已臨床試驗

目前國際上進行癌症免疫療法相關研究,以美國速度最快。彭汪嘉康指出,
美國已經實施腎臟癌、大腸癌、直腸癌、腦瘤的免疫療法,是世界上進度最
快的國家,並且還繼續針對各種不同的癌症,研究最新的免疫療法。

外電報導,丹麥與英國也在測試一種針對HER─2生長因子的新型乳癌疫
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該研究指出,在正常細胞中,HER─2蛋白質
表現的量很少,但在乳癌細胞中,常可發現HER─2蛋白質過度表現,因
此把HER─2蛋白質被當成疫苗研發的目標。實驗中的疫苗可啟動免疫系
統,對表現HER─2蛋白質的癌細胞進行攻擊。

癌症治療上,目前已有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荷爾蒙療法及標靶藥物治療
等。彭汪嘉康表示,「免疫療法」用人體自然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細胞,最自
然。

 

◆ 衛生署統計 台灣乳癌病患 年增6千

黃庭郁、朱立群/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8.08

依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近六千名的乳癌病患,且隨飲食西化乳癌病
患有逐漸年輕趨勢。

醫師說,現有的治療方法以外科切除腫瘤配合化學藥物治療,對初期患者有
很好的效果,五年存活率可以有九成。但更長期的觀察會發現復發的比例也
有上升,如何降低復發率,是目前醫界努力的方向。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俞志誠指出,傳統乳癌治療強調外科手術切除,並
在切除「多少」上討論甚多,但近期外科手術漸趨保守,並漸漸倚重化學藥
物治療。

他指出,過去醫界僅對已有淋巴結轉移的乳癌病患,在外科手術之後施以全
身性的化療。但現在則是對於有乳房腫瘤大於一公分者,便提前使用化療。
而化療也的確對乳癌患者有很好療效,第一期、第二期的乳癌病患五年存活
期都高達八、九十%。

而隨醫學進展,現在的治療進一步朝基因醫學方向努力。一方面透過精密的
基因檢測,找出對個別病人、最有效的化療藥物藥物;另一方面則是所謂「
標靶藥物」的研發。

俞志誠說,他指出,在強力使用化療藥物的治療策略下,的確有效達到控制
病情的目的,但卻似乎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擺脫乳癌,如何「延緩」移轉或
再復發是當前的挑戰。

此外,男性也會長乳癌;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張金堅
指出,台灣每年新增六千個乳癌病例中,有六十個是男性,其中又以五十歲
以上中老年居多,發現時多是乳癌二期。

男性多因「乳房肥大」就診,才查出罹患乳癌。

張金堅說,乳癌患者、罹患肝病、施打女性賀爾蒙、服用「Aldactone」利
尿劑的男性,都會呈現乳房肥大現象。他建議乳房肥大、乳暈下方發現硬塊
的男性,儘早做乳房檢查。



陳鈴津說,中研院研究團隊正在尋找適合的佐劑,「強化」乳癌疫苗效果。目前已找到可抗癌的「醣脂佐劑」,該佐劑也被研究團隊用作研發禽流感疫苗的佐劑。
 
 
 
 我想詢問或加入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