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6 14:52:35哲青

【旅人誌】-桂林黑白紀事

  從這裡往東南去,半個小時光景就離開了繁華,岔入左邊的小道,不遠處就是大圩古鎮。

  正體版的旅遊書籍寫的是「大墟」古鎮,簡體字的說法是「大圩」古鎮。每日一字的時間又到了:「墟」字作大土堆、荒廢的村落或城市、古代定期的臨時市集解;水面下的土地,四面築堤開墾後闢為耕地稱做「圩」。墟和圩,根本是兩碼子事嘛!
  小有規模的古鎮,位於秀朗的漓江畔,百里漓江從這裡漸入佳境,往上游一點,水位淺了,以前大部分從南方的船到這裡算是終點。要去桂林,對不起,在這裡棄舟搭車囉!所以,古代稱這裡是「大墟」,我想是臨時市集吧!(其實漓江在這裡小小的轉彎,鎮的四面都是水田,說是『圩』也是有道理。)

  大圩,其實並不算是什麼五星級的觀光勝地,這條歷經明清、民國、新中國、文革、改革開放的長街,時光在這作留下了痕跡:古老的石板路、零落的窗櫺、斑駁的門聯、褪色的海報,處處透露著衰敗的蕭條。没有什麼特別吸引遊人的「古意」,連當地人都很難理解外地人的心態:

  『這些破房子有什麼好看的?』

  除了幾攤賣紀念品的小販,實在没什麼特色-如果破敗也可以是種特色!話說回來,我倒是很沉溺在這種蕭條之中 ...
  在老街的中間,大概十分鐘的步程吧!就可以看見一座巨大的單拱石橋,約莫六公尺寬,二十五公尺長,是古鎮的中分點,向南向北,從這裡望去,都是長長的街。橋面的砌石早已磨損得慘不忍睹,破碎的石塊也常常絆倒往來的行人,這座石橋在這裡,承載了多少旅人的辛酸愁苦、多少無情的風霜雨露。

  石橋旁的立著三塊石碑-『大清光緒貳拾捌年歲次壬寅月上浣穀旦立』。1902年,那年中國廢除八股。石碑透露橋的年齡,一百零五歲了,花幾多錢呢?連工帶料二千五百銀兩,換成今天大概是七百多萬。以一座這樣的規模來說,算是實惠吧!

  我最喜歡上面富人情味的勒篆:「支修」、「支賠」、「支整」。尤其是「支扒義渡銀捌錢捌分」,每次看著它正下方的那段文字「支勒碑工銀拾柒兩」,被扒的這幾個錢還真讓大夥忙碌呢!
(悄悄話) 2024-10-19 12:10:39
(悄悄話) 2024-06-08 15:09:25
(悄悄話) 2024-04-28 0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