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8 14:49:49哲青

珍奧斯汀的異想世界《Pride and Prejudice》.Part 3


  在文學閱讀中,查覺人對社會的感受以及反諷,可以說是最複雜,也最值得深入的樂趣。《傲慢與偏見》告訴我們:人處在掙扎中認識自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反諷。

  班奈特太太(Mrs. Bennet),在一般的理解當中,是個膚淺而唯利是圖的鄉下婦人。開場白那句『It is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want a wife. 』是班奈特太太唯一所知的真理。她粗俗地、拙劣地向年輕男子強力的推銷她的女兒,顯然的是書中主要的諧角。

  相對的,班奈特先生(Mr. Bennet),以男性為中心的角度看來,這個退休在家為人父、為人夫的幽默看來似乎代表了珍奧斯汀的觀點。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事實上,班奈特太太並不是書中的壞人,如果我們細細地的咀嚼書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個心理轉折,到頭來你會發現,班奈特夫人努力推動婚姻,是一種母性的力量,促使生命向前的動力。書中那些年輕人瞭解到他們『的確』缺了個妻子,要是說書中有壞人的話,那就是班奈特先生!

  珍.奧斯汀永遠不是依我們想像那樣舒適易讀;她的反諷主要是針對那些自以為瞭解反諷的讀者而來。事實上,班奈特先生是個空殼子:他只會諷刺、挖苦,不過事實上對現實採取的是旁觀主義 … 這是反諷的最低層次。

  對作家而言,Irony 的真正的意義除了突顯事物的本質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讓當事者更積極地投入生命。

  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在《英雄與英雄崇拜》(Hero and Hero-workship)曾說過:『人生來就是成就自己的偉大。』在這裡,所謂的「偉大」並不是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聖功偉業,而是完成自己的「獨特」。班奈特太太的積極、荒唐言行突顯出英國喬治王時期的社會病態與大眾文化虛矯的一面。珍.奧斯汀用這樣的角色所我們說明對抗「墮落」所必需的自知;每一個人都是英雄,這也代表「與其等待救贖,不如自我救贖」的「虛無性」。

  班奈特太太的行為雖然荒謬可笑,不過正好符合後現代思潮對「荒謬」與「英雄」角色的定位與反省,無論她所做所為是否正確,相形之下,班奈特先生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在這裡,我想 … 我們可以還給班奈特太太一個「夫人」的尊稱吧!
(悄悄話) 2023-09-23 21:26:24
(悄悄話) 2021-03-20 10:32:18
(悄悄話) 2011-06-22 12: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