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2 02:31:02chong+neng

○八首季澳門劇場活動觀察

澳門劇場文化學會將舉辦「從演出到現象:二○○八年澳門劇場第一季座談會」,回顧今年一至四月的演出,我作了一個粗略的統計,今年頭四個月由本地製作的劇場演出項目共十三個,比去年同期稍多一項,其中有三個由官方主辦,包括文化中心的《秋水衣人》、演藝學院的《找個人和我上火星》和教青局的「校際戲劇比賽」;其餘的演出分別由曉角劇社、樂生活音樂推廣協會、石頭公社、澳門藝穗會、澳門戲劇社、足跡、小山藝術會、浪風和澳門劇場文化學會八個本地藝團主辦。

藝團演出活躍


石頭公社的《聽風的卡夫卡》四個月內先後到過曼谷和廣州演出,並無回流本澳;藝穗會和澳門戲劇社合辦的《慈善戲劇晚會暨新秀劇場頒獎禮》是去年活動的延續;樂生活的小型音樂劇《愛.回憶》於曉角實驗室舉行,同一場地還有浪風劇社的兩場半公開試演《梁祝英台》;足跡的《冇眼睇4:修剪備忘錄》、《夢一場on going》和澳門劇場文化學會的《波希米亞的藍天》讀劇演出都在窮空間小劇場舉行,只有曉角的《滅諦》和小山的《親親廿四孝》在澳門文化中心這類大型場地中演出。○八年開首的四個月,本地藝團的演出活動看來是比去年活躍的,然而,一些演出以外,或從演出延伸出來的現象卻不一定叫人樂觀。在這十三項演出活動中,有兩項小品短劇的匯演比賽和一項讀劇,其餘都是完整劇目公演,然而在十個公演中有四個在文化中心上演,恰巧地,四個都是邀請香港或內地導演來澳執導的作品。邀請外地導演來澳執導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情,即使一些知名劇團也常有外邀導演,不過,四個大型演出中,竟沒有一個本地導演的名字,卻不得不令人想到是劇團(或製作單位)認為外地導演較有保證?是本地導演缺乏在大型演出場地一展所長的機會?還是本地導演都獨愛小劇場?

導演多靠外援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演員徵選的機會,在這四個月內特別多,我隨便靠記憶記起的也有四、五次,當中還未包括兩個有關大型機構舞台工作職位的招聘,一方面我聽到有些劇社說澳門劇界現時甚缺人手,以前經常搶後台人員,現在連幕前的都在搶;另一方面我想起有人說當代劇場已由編、導或演員主導,進入一個以製作人為核心的時代,製作人每次開戲都要找人臨時埋班,所以徵人的機會特別多,外國藝術報刊中一大版劇場人員招募是平常事,但於澳門劇場界而言卻是少見的。 ○八年澳門首四個月中,值得一談的現象豈止這些,例如澳門演藝學院辦初高中職業技術課程的資格正式被認可,又例如澳門劇場資助的問題等,都是需要關心本地劇場發展的大家一起參與討論的,五月十二日晚八時在窮空間舉行的「從演出到現象:二○○八年澳門劇場第一季座談會」將是一個讓大家暢所欲言的機會。


「從演出到現象:二○○八年澳門劇場第一季座談會」
歡迎參加,免費入場
主辦:澳門劇場文化學會 http://blog.roodo.com/mtc
日期: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8:00
地點:窮空間(近鏡湖馬路消防博物館,宣詢可電28351572)


二○○八年一月至四月澳門劇場演出一覽表
http://blog.roodo.com/mtc/archives/591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