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3 01:22:04chong+neng

夢一場on going 綵排側記

窮空間上演的青年劇場《夢一場on going》前身叫《夢一場》。

去年在足跡的「新作劇場07」中看了《夢一場》的首演,那是一個由年青編導莫家豪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年紀輕輕才不過中學畢業,創作出來的戲卻野心不少,說的是中學畢生對人生價值的困惑,對童年記憶的緬懷,還有賭博業對他的家庭和人生觀的衝擊等,我第一個反應是:這年青人,想太多!

  想太多當然不是罪,起碼比不想或逃避去想的好,而且他不光是想,更將自己的想法用劇場這個媒界呈現出來,這就是戲劇力量,她總會不知不覺地給人一個空間,讓你不得不面對自己,呈現自己。上網看看這個戲首演時的評語,有人這樣寫:「主題深刻,見導演的反思,但可再細想「夢」的意,究竟是逃避還是果真嚮往?」也真道出劇作的重點,一個中學畢業生對前景感到迷茫,找不到目標,只能回到記憶裡找尋自己的夢,是嚮往還是逃避?於是,當我知道《夢一場》將要重新改編成新演出時,心裡就帶著一個問題號去看他們的綵排。排練場中的《夢一場on going》,仍然由莫家豪和黃玉君兩人一起演出,故事圍繞著夢與現實生活的對照,但戲綵排至尾聲就出現一段長長沉默,大家都在苦思著什麼似的,我問家豪,你們在想什麼?他說,他仍在尋找再創作《夢一場》的動力,原本他希望在進大學之前,在這個戲中重組一下自己的對夢的想法,但愈排下去便愈含糊,一年前創作時他面臨很多學業的、家庭的、感情的不穩,這些問題現已相對安穩,卻不知怎去用戲劇呈現這一刻的自己......。現在的澳門人,不也是在相對安穩的生活中,失去自我呈現的能力嗎?
  我想《夢一場on going》不叫「夢二場」或「夢一場2」,是因為這個「夢」還未造完,甚至還未開始造,對一個正準備進入大學的青少年而言,這時要看清自己的夢想實在太早,但這個年紀的人希望在不斷自省中尋找夢想,總好過終日在夢遊般的生活中,拒絕相信夢想。我想對這位年青導演說:不要硬生生給這個戲一個「結局」,戲劇是一種表演者跟觀眾相遇當下的藝術,不要刻意排個好看的結局來討好對方,只要真誠地跟他們分享當下的你就好了,想太多,不如誠懇地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