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12 17:50:58chong+neng
刻薄背後的人文關懷──《金池塘》觀後(下)
看《金池塘》,我們不得不承認演員出色的表現背後,是劇作家對人生存價值的關懷。在兩位老人家近乎無聊的對話當中,我一邊為諾文刻薄的言談而哈哈大笑,心裡邊卻隱隱覺得不好受,為什麼兩個老人家要在一間大屋內如此無聊?相對在港澳狹小的生活空間中寂寞過活的老人家,哪一個較幸福?一九八八年,香港電影《飛越黃昏》(張之亮導演)似乎在回答這個問題;單身的老太婆馮寶寶,還有一直暗戀她的老朋友吳耀漢伯伯,女兒葉童一聲不響嫁到外國,多年後帶著半唐番的老公和兒子回港為媽媽慶生,然後將兒子暫交媽媽照顧,兩夫婦雙雙外遊。幾乎一模一模的情節,卻表現出感人的本土情懷,亦證明了《金池塘》這些年來仍然受到港澳觀眾的歡迎,並非那些刻意催淚的「人情味」,而是其隱藏在背後的人文關懷。劇中第二場諾文因發現自己忘了森林到市集的路而不安和恐懼,不但表現他口硬心軟的個性,更深刻的是他無法面對自己的的老去;而他一直不能與脾性接近的女兒好好相處,只是因為他無法面對自己,諾文的內心其實是很脆弱的。當然,編劇要呈現的不單是人性的脆弱,更重要的是要抒發個人的人生觀,正如劇終時諾文因心臟病發而讓他和老妻深切地感受死亡同時,真正了解到人必須要面對自己、面對生命,積極向前,可說是個「未知死,焉知生」的生命教育活例。
奇怪的是《金池塘》既為名劇,又被改編成得獎電影,何以場刊中卻對編劇的個人經歷隻未提呢?
奇怪的是《金池塘》既為名劇,又被改編成得獎電影,何以場刊中卻對編劇的個人經歷隻未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