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12 16:30:11chong+neng

華文戲劇節2002:《新傾城之戀》

「第四屆華戲劇節」於十一月廿三至廿九日在澳門舉行,整個戲劇節共分劇目演展、學術研討及專題工作坊三個部份,其中劇目展演部份包含了大陸、台北、香港及澳門本地共八個劇目,是戲劇節的焦點所在。
  八個劇目中,其實有很多不約而同。香港話劇團的《新傾城之戀》、澳門曉角劇社的《蘭陵王》、台灣屏風表演班的《徵婚啟事》以及中國國家話劇院的《生死場》都取材自我國古典或現當代文學作品;另外在題材上,《新傾城之戀》、《紀念碑》、《蘭陵王》及《生死場》四齣都與「戰爭」拉上關係。我們不難發現,即使不少當代劇場作品都帶有非文本、非語言的特徵,但「文學性」卻沒有在華文劇場被趕出場,即使不是每個演出都先有一個以語言文字寫成的劇本,但文學性依然以另一種形態(如舞台意象、劇場性結構等)存在於劇場之中;從劇目取材方面看,華文劇場也是直面社會風雨,關注人與生存環境關係的。
  
《新傾城之戀》

  作為開幕演出,香港話劇團的《新傾城之戀》可說是參演人數最多,劇場藝術的綜合性發揮得最豐富的一個。正如導演毛俊輝在導演的話中所言:「文學的魅力是永遠無法由其他媒介所取代的,反而是劇場怎樣通過聲音、動作、言語 (包括歌唱和舞蹈) 真實地和即時地和台下的觀眾互相溝通文學題材中的某一種情感或某一項訊息,從而變成自己獨立的一個藝術語言和表演形態才是戲劇藝術的獨特之處。」故此,《新》劇可以說是以不同的劇場語言去重塑這部張愛玲的名著。鍾志榮與劉雅麗的香港舞台劇金牌唱作組合,伍宇烈編的舞,加上導演老練的群戲場面調度,在在使觀眾於一片熱鬧的氣氛下度過兩個多小時,也為張愛玲的作品塑造出一個較親民的形象;不過,個人認為整個演出中最吸引人的還是開場時白流蘇介紹其家庭背景及人物關係那一場的乾淨流暢,以及范柳源與白流蘇在酒店隔著房壁通電話的一場感情拉据,可惜,在「綜合性」的努力經營下,如上述兩段一樣具「戲味」的戲實在少之又少;而劇終兩人在戰火中重逢一場更讓人覺得有點一廂情願的「大團圓」,並沒有留下一條可堪回味的尾巴。

200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