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12 15:12:09chong+neng

澳門藝穗2001(一):延續與創新

澳門藝穗節終於又告一段落,在宣傳上的確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也顯示出宣傳與節目內容主題的相互關係,更重要的意義是它承認「宣傳」並非模式化的傳播「手段」,而是一項必須被重視的創意活動。
  今屆藝穗節有對上屆的延續,也有不少新開發。新加坡十字幫的兒童劇《燈節舞龍》巡迴學校演出,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使小觀眾在愉快中得到啟發並認識了「燈節舞龍」這民間傳統故事,與去年實踐劇場的《我要上天的那一晚》同樣的演出對象、相似的表演風格,是延續性的項目;巡迴演出的還有捷克聾劇團的《是是非非》,不過除了觀演互動和啟發創意與想象外,《是》劇更照顧到本地弱勢社群對藝術的需求。荷蘭Ulrike零點形體劇場已是第二年為澳門藝穗演出,歐陸風味的形體劇場混合日本人偶演出,東方西方趣味盎然,不過,對比去年配合工人球場兵乓球室環境製作的《夜長夢多捉迷床》,前者似乎重於美學的探索,未見對文本與主題的深化與再創造,後者則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也更配合劇團由從零點中見無限的風格。延續可積存經驗,保證演出質素和觀眾來源,不過,延續最好還是在舊有之上多一點發展與創意,否則很易會跌入模式化的圈套。
今年最可喜的還是見到有更多本土的藝團與藝人更入藝穗的行列,鄭冬的《背囊裡不停的鐘》雖因事未能欣賞,但單是將個人的旅程見聞伸延到人生旅程這構思,已甚具吸引力;由盧頌寧創辦之全新藝團「足跡」給觀眾的見面禮《九彩人生》,雖在主題上重於個人感受或觀點的表達,未有提供更多元的思考空間(如「婚前紛後」及「靜下來」兩節),但卻是個十分簡約與清新的舞蹈劇場演出,是個很有潛力的新藝團。石頭公社以外,澳門觀眾以後還可看到很不一樣的舞蹈劇場。寄望未來也能在澳門藝穗中看到有潛質與創意的本土創作。
  主題性強也是藝穗節的一大特式,如果說九九年第一屆屬探試探性質,去年則重點在對表演空間的開發,工人球場的集體記憶、松山防空洞的原始祭祀,都叫印像深刻;從表演空間的開發到「公共空間」的探索,則是本屆藝穗節給人最大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