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2 10:07:29heyhan

你對衣服尺碼的騙局了解多少?

你對衣服尺碼的騙局了解多少?


  

  尺碼只是一種度量概念。但我們總會習慣性地想,啊,我是6號,所以我的身材棒極了!然而,女裝上的尺碼標簽(幸好,它還沒有困住男人)只是一種銷售導向的策略,目的是強化尺碼煙霧,讓大眾難以認清美國人腰圍愈漸增長的事實。這樣的后果便引出一個大難題:我屬于哪個尺碼?

  制定虛幻的尺碼是零售業發明的花招,而非時裝設計業。其構想如下:試想某位消費者在知道本身實際尺碼的真相后,可能產生的后果。也就是說,她并不屬于自己向來以為的10號尺碼,而是18號。零售業者擔心這樣會使消費者在吃驚之余,空手奪門而出。當然,在一個人經過幾回試穿之后,就能發現這些號碼多么不靠譜,于是便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合身度,而非尺碼上。(文字部分來源于《風格白癡》一書)

  零售業者似乎相信他們可通過此花招獲利,但我看不出它對消費者有什么好處。我們姑且大膽猜測,這種做法其實會導致顧客的流失。因為顧客不可能總有空去試穿同款裙子的四種不同尺碼。所以他們試了一兩次,一旦找不到合適的,就會把不合身的裙子放回去。

  那么,為何沒有規格化的尺碼存在?其實是有的(我們在帕森學院也教過),但若過于拘泥這點,便會被誤導得差之千里。為什么?因為它等于暗示消費者,所有品牌的尺碼大小完全相同,其實不然。為什么?這涉及兩個因素。首先,衣服的設計決定了腰線位置、袖子長度、裙子長度、外套身圍等等。這些條件決定了為何有些衣服合身服帖,而有些則松垮寬大。第二個因素則跟價位有關。比方說,為何一件8號尺碼的唐娜凱倫基本款黑色洋裝(約1500美元),和一件同尺碼的唐娜凱倫副牌DKNY基本款黑色洋裝(約350美元),兩者穿起來的合身度不同?因為較高價位服裝的尺碼訂制定方式四十年來未曾變動,而較中低價位者已有所調整。對于高價位的正牌服裝,設計師從未改變過它們的尺碼制定方式。你母親在二十年前買的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小禮服,當年的6號尺碼跟現今的一模一樣。(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尺碼從高價到中低價品牌服裝倒是從未更改過,但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所以,DKNY的8號尺碼服裝,實際上等同于歐洲尺碼的10至12號。不妨拿這個品牌分別與1984、1994和2004年生產的三件洋裝相比。光是腰圍大小,前后便相差了整整兩吋之多:1984年,25.5英吋;1994年,26.25英吋;2004年,27.5英吋。很有意思吧?但試穿時真會令人感到困惑。零售業者之所以變動尺碼,完全是因為怕女性顧客若看到自己不喜歡的尺碼數字,就不會買了。

  或許一般人會被尺碼數字嚇到,但真正懂得穿衣的人會用超然的心態來對待卷標上頗刺眼的數字。最好不要購買現成的架上商品能幫助你培養這種心態。悲哀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愿意,或無法體驗到穿定制服裝的樂趣,而必須依賴店內現有的服裝,或架上商品。然而,即使擁有標準衣架子身材的人,也無法每次都能在服飾店里找到完全合身的衣服。試想想,我們的身材各不相同,卻期待自己穿上不同品牌的同一尺碼的服裝都非常合身,不覺得這種想法挺可笑嗎?

   

  若你穿上某件衣服很好看,又何必在乎它是什么尺碼?這個問題幾乎是一樁禪宗公案:假使8號尺碼穿起來很合身,但會顯得較胖;而10號尺碼穿在身上非常優雅服帖,看起來也比較瘦,那么哪一個才算是真正的較大尺碼?結論是,若你實在很在乎較大的數字,不妨一回家就拿小剪刀把標簽剪掉。

  那么,你如何清楚知道自己該買哪一個尺碼?唯有試穿!除非你熟悉、也常穿某品牌的衣服,否則別先一廂情愿的認定衣服會合身。基本上,所有大量生產的成衣品牌(較中低價位者)都采取了制定虛幻尺碼的策略,因為它們的客戶群相當廣,遍及全美大部分地區。所以你該怎么辦?最好在選購時,不妨先拿出覺得會合身的尺碼,再拿比它小一號和大一號的尺碼試穿。也許你會覺得自己比較喜歡大一號尺碼衣服略長的長度,或小一號衣服較服帖的感覺。若不試穿,你不可能知道的。

  


 
Tag: diamonds | diamond ring | diamond hong kong | engagement ring | 訂婚戒指 | 訂婚介子 | 求婚介指 | 求婚介子 | 求婚戒指 | gia | gia diamond | gia 鑽石 | 鑽石戒指 | 鑽石介子 | 鑽石介指 | 鑽石 | 鑽戒 | 天然鑽石 | 鑽石報價 | 鑽石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