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6 01:02:16永保安康

[研究生日記]手足

  從小,只要兄弟幾個一打架,父親總是不問誰是誰非,會先拿著衣架,眉頭緊蹙深鎖的在我們兄弟身上抽一頓;那時,我們嚇的傻了,只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瑟縮在客廳地一角哽咽著。在還懵懂未知時,父親的印象始終停留在一個溫和的人,不喜歡談論是非,好脾氣的父親;只是,我總不解他為何會突然這樣的惱怒。

  後來,無意間聽母親談起父親那一輩的事,才恍然明白;原來,父親的發脾氣是出於一種期待,對子女的期望。母親說,兄弟要互助互諒,才能「起家」,才能出人頭地。

  父親的手足血親除了姑姑外,還有一個大伯。大伯長父親十來歲,而年齡的距離卻成了他們間的藩籬。在父親還年輕的時候,大伯總是冷言嘲諷;所謂的長兄如父,竟變成了佔便宜最簡單的手段。分祖產,父親不怎麼計較,只是大伯卻變本加厲,彷彿要把父親剝皮生吞,才會意猶未盡的吐出骨頭。

  拜祭祖先,大伯總會趾高氣揚的說,今天要父親出錢修祠堂,下次說要修祖墳;少了手足間關懷,還丁點大的我看著祠堂裡搖晃的香火,感覺好諷刺。父親說:說什麼也是血親,很多事情忍一忍就算了,那是不可違抗的血緣關係。

  母親說,父親很小就在外面流浪,到台北打零工,在姑姑的支持下白手起家;掙了塊地,蓋上自己的房子。她說,就算小孩子不會唸書也沒關係,但就是要懂事,手足要互諒互助,不然是會被街坊鄰居和親戚看不起的。

  父親每次喘呼呼的打完我們,總會舉十支筷子的例子,要我們反省。我想,他肯定藏著滿腹的委屈和無奈;但又非得故作和諧的把心事都往肚裡吞。

  我們兄弟幾個,沒幾天總會又為了芝麻小事吵起架來;大伯和父親的糾葛也不斷地在身邊重複。只是,當年齡愈長,我們兄弟間的情誼是更堅固了;才明白親情永遠是最棒的避風港,看著長大懂事的我們,父親大概會很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