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6 23:05:39蒼藍之潮
村上春樹的三角習題
前一陣子在「現代文學導讀」的課堂上聽著一些人以《挪威的森林》為文本,進行其中的拆解與重讀之類的工作或是作業。不過,我總是覺得他們報告的不是那麼的盡如人意,甚至還有點感覺不好的意味存在著。或許,是有一點誇大吧。但是,自認自己對於村上所寫的東西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的。因此,才會有點越聽越不是那麼高興的感覺產生吧。不過,當談到《挪威的森林》之中人物關係的解析的時候,突然一股腦兒產生一些有趣的想法。
那天,說的是《挪威的森林》中的三角關係。我開始想起有人曾經說過,家庭的型式建立會成為作家日後於寫作時的最主要背景(Background)。而村上所出生的家庭,就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三角家庭」(Triangle Family),一個僅由「父親」(Father)、「母親」(Mother)和「兒子」(Only sun)所組成的「原型家庭」(Holotype Family)。
在村上的作品當中,先不就人物關係來做探討的話,其實所謂「獨子」的這個角色真的是出現頻率繁多的說。舉個例子,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之中所出現的「始」和「島本」,都是一個屬於「獨子」的身分於小說之中穿梭的。再回到小說文本的本身來說好了,這種「原型家庭」的模式就在小說的書寫當中,被作者自身給擴大了。例如在《聽風的歌》裡面,「我」、「老鼠」和「傑」三者存在的關係;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裡,「我」、「合資開設翻譯公司的友人」和「翻譯公司的女孩」三人之間的關係,加上先前,「我」、「老鼠」和「傑」的三人關係也依然存在,造成了文本上所形成的「複雜」(Complex)。但是,「原型關係」的重疊性在此還不是那麼的高度成型。不過,在緊接下來的《尋羊冒險記》一書中,「原型關係」的三角面狀重疊,就較前面兩本來的要清楚多了。所以,我的想法是,就上面所提出的原則來對村上春樹的文本(以短篇小說為主)進行論訴。
不過,關於這個題目要進行較嚴謹的評論工作的話,或許要等到修完「文學批評」這一門課之後,我才會進行更深入的解析吧。希望有意見的朋友,能給我一些建議喔。
【附註】此文成於今年六月十五日
那天,說的是《挪威的森林》中的三角關係。我開始想起有人曾經說過,家庭的型式建立會成為作家日後於寫作時的最主要背景(Background)。而村上所出生的家庭,就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三角家庭」(Triangle Family),一個僅由「父親」(Father)、「母親」(Mother)和「兒子」(Only sun)所組成的「原型家庭」(Holotype Family)。
在村上的作品當中,先不就人物關係來做探討的話,其實所謂「獨子」的這個角色真的是出現頻率繁多的說。舉個例子,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之中所出現的「始」和「島本」,都是一個屬於「獨子」的身分於小說之中穿梭的。再回到小說文本的本身來說好了,這種「原型家庭」的模式就在小說的書寫當中,被作者自身給擴大了。例如在《聽風的歌》裡面,「我」、「老鼠」和「傑」三者存在的關係;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裡,「我」、「合資開設翻譯公司的友人」和「翻譯公司的女孩」三人之間的關係,加上先前,「我」、「老鼠」和「傑」的三人關係也依然存在,造成了文本上所形成的「複雜」(Complex)。但是,「原型關係」的重疊性在此還不是那麼的高度成型。不過,在緊接下來的《尋羊冒險記》一書中,「原型關係」的三角面狀重疊,就較前面兩本來的要清楚多了。所以,我的想法是,就上面所提出的原則來對村上春樹的文本(以短篇小說為主)進行論訴。
不過,關於這個題目要進行較嚴謹的評論工作的話,或許要等到修完「文學批評」這一門課之後,我才會進行更深入的解析吧。希望有意見的朋友,能給我一些建議喔。
【附註】此文成於今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