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粒子(Gold Nugget), 黃金礦區-4
原子序從84以上為放射性元素,黃金的原子序為79, 黃金是比重相當重的金屬. 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核的高壓和高温不足以製造像黃金這類的重金屬,黃金是外來產物.
宇宙中黃金的來源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質量大的恆星在攤塌時,發生超新星爆炸產生巨大的能量,另一種就是中子星的碰撞所產生的高能伽馬射線,都會形成重金屬元素. 大約40多億年前的這一場黃金雨就是地球上黃金的主要來源,當時地球才剛形成,還是熔岩狀態, 黃金被融化後,漸漸沈入地核. 地球上的黃金儲存量約有60萬億噸,99%以上的黃金都在地核中,地球的半徑是6300公里,因此黃金大都存在咱們腳下數千公里. 大約在26億年前,火山大量噴發,地核中的黃金也沿著裂隙流入地幔和地殼,再經海洋沉積和變質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礦源.
地球由地殼到內部岩漿都有黃金,黃金在地核中的濃度約為2.6ppm,地幔約為5ppb,地殼約為1.8ppb. 1ppm 就是1公噸礦石可提鍊1公克黃金, 1ppb 就是1000公噸礦石可提鍊1公克黃金. 根據開採設備,黃金具開採價值至少為1~5 ppm. 地球早期形成的地殼,黃金的濃度較高,因此太古代的綠岩帶,尤其是含鎂鐵質和超鎂鐵質的火山岩,較具開採價值,這都屬於前寒武紀的綠岩帶,這就是一般找黃金要找綠石頭的原因.
海水中有塩,有氫,還有氧氣,岩石中有鐵,硫磺,這些物質在熱岩漿中會產生硫酸或鹽酸,經過氧化還原反應,將岩石中的黃金溶解出來.
地球表面上的天然金通常以集合體形成金粒子,有時金粒子表面會附著一些細砂類的礦物或是覆蓋一層鐵的氧化物薄膜,黃金的顏色可能呈現褐色或黑色.
黃金在常溫下為等軸晶系,立方面心晶格,晶形罕見,常呈不規則狀集合體. 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具有抗腐蝕性,不易氧化. 黃金具有親硫性,常與硫化物如黃鐵礦,方鉛礦,輝銻礦等共生. 黃金不溶於一般的酸和鹼,可溶於王水和含氧氣的鹼金屬硫酸鹽溶液及氰化物,溴溶液,高温的氯化鐵溶液等. 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細菌的代謝物也能溶解微量的黃金.
純金顏色為金黃色,條痕顏色為赤黃色,含銀10%時,條痕顏色為金黃色,含銀20~30%時,條痕顏色為草黃色,含銀量超過30%時,條痕顏色為黃中帶綠,含銀量超過50%, 條痕顏色則為銀白色,含銅時顏色則變深.
來瞧瞧洗土金的過程,這裡都是人力的工作,礦工先將礦坑裏出土較大的礦石敲成小塊,再經碎石機輾碎,壓碎後含金的碎泥石漿,慢慢流過舖有銅板的渠道,金粉由於凡得瓦爾力的作用會附著於銅板上. 銅,銀,金在化學週期表上為同族元素,物理,化學性質相近.
黃金礦區-7.JPG
黃金礦區A-1.JPG
黃金礦區A-2.JPG
黃金礦區A-3.JPG
黃金礦區-8.JPG
黃金礦區-9.JPG
取出銅板,將水銀塗滿銅板以吸附黃金,用刀片把吸附著黃金的水銀刮下,再經高溫加熱,即可分離出黃金中的水銀. 這裡都是私人小規模的開採,數人分工合作之下,一天的收穫量,最多幾十公克,也可能只有幾公克,這是靠運氣吃飯的勞力了.
黃金礦區-12.JPG
這是水銀和金混合成的金泥
黃金礦區-13.JPG
這是一妙招,一鐵罐倒扣住水銀和金泥,置於水盆中,直接加熱鐵罐,讓水銀蒸氣在鐵罐內直接掉入水中(水銀比重13.3),水銀即可回收又不污染環境.
黃金礦區-14.JPG
黃金礦區-15.JPG
黃金3.97g-1.JPG
黃金3.97g-2.JPG
黃金3.97g-3.JPG
黃金(非天然金粒子)
重量: 約 3.97 公克(gm)
尺寸: 約 1.2x1.1x0.8 公分(cm)
產地: 巴西,Pindobacu,Bahia,Brazil
樣品在空氣中的重量 / 樣品在水中(蒸餾水)的重量 = 樣品比重
樣品黃金比重 / 純金比重 = 樣品黃金成色(百分比),
樣品黃金成色x24=黃金K值
純金在各種水温的比重 ~ 約 19.3 : (19.315-19.365)
攝氏20度 19.315
攝氏21度 19.320
攝氏22度 19.325
攝氏23度 19.330
攝氏24度 19.335
攝氏25度 19.340
攝氏26度 19.345
攝氏27度 19.350
攝氏28度 19.355
攝氏29度 19.360
攝氏30度 19.365
一般常見的金屬比重皆小於黃金,所以此估算法尚可接受,下列三種比黃金重,
但也較貴: 鋨的比重:22.48, 銥的比重:22.42, 鉑(白金)的比重:21.45
24K纯金的密度大约是19.3克/毫升,
22K金密度相当于17.7-17.8克/毫升
黄18K金密度相当于15.2-15.9克/毫升
白18K金密度相当于14.7-16.9克/毫升
14K金密度相当于12.9-14.6克/毫升
上一篇:黃金礦區之礦石, 黃金礦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