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5 04:20:56唐寥音

問與答

週二那天回研究所母校做講座分享,談了文化創意、消費文化
、綠色設計以及社會責任。想起了幾個
學生的問題,有學生問
關於設計抄襲的道德良知、
機器人產業對人類的影響、台灣企
業做品牌的效益
、未來就業準備、設計流程如何更有效率,還
有人
問大陸設計市場趨勢等等。

其實這些問題範圍都很廣很大,不是可以回答的很好,但總是
要找到切入點來做簡短的說明。當下我
不會覺得答不出來,反
而對同學提的問題覺得很有
趣,這些問題五花八門的,很符合
設計系學生的奇
想怪思。只是同學看不見的,是背後累積不知
多少
年的準備,才能侃侃而談,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
功」
大概就是如此吧,而不是單單只為了這場講座去做所有的
背景知識吸收。

我突然想到以前當學生的時候,常常是看著別的同學舉
手發問
,我只是聽著。然後通常是發問者花十秒提問題,來賓講
者卻
用了十分鐘甚至更久的時間來做回答。我那天
的情況,就是這
個樣子,我的念頭在於不能隨便亂
說,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價值
觀與判斷,更不能給出
模擬兩可的答案,而應該是一個持平不
偏頗不帶立場的
答覆。

於是我這才真正體悟到,時常回答問題的人,往往都需要有很
多例子來做說明,然後最好是用與聽者年齡相
仿或大多數人都
知道的真實案例。因為那會貼近提
問者的心理,產生共鳴及認
同。說穿了,這其實在
商場上也是一種行銷方式,所以能用說
話技巧就成
功的商業合作絕對是第一等。

會說話是很重要,當然還有你的實力經驗的累積。但是更重要
的,是你會不會及懂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如何做一個正直、謙
虛而有品格的人,我覺得,
這才是最重要的人之根本。把這樣
的態度放到各行
各業、各種領域都是四海皆準,也都能夠適用
。不
管是華航罷工、英國脫歐、核一重啟、年金改革,其實在
我眼裡,都是同樣的事情與模式。

把大事簡單化,把小事精緻化,演講嘛,我還是會
有點小緊張
啦,回答問題嘛,看我的運氣囉!至於
說話這個罩門,確實是
我人生必須學習的課題。





2016/06/25

Mann 2016-06-27 12:00:54

唐兄好

上述1-4點我很贊同.大體上與我的想法也十分接近
第5-6點則是我受益之處.事實上.矽遞科技的潘昊
他想拉攏的正是台灣的文創與設計人才..

至於學界的論文..在應用層面..其實說真的..也還要看怎麼做產學計畫案以及政府計畫案..很多時候..這種合作案對產官學三方面..很多時候貢獻不小..雙贏或三贏的局面很多..

不過..也有時些時候..誠如您說所的..確實有一部分存在類似的問題..論文與實務脫節

(按:我曾經做1個政府計畫案..協助他們將正推動的政策計畫..經過千辛萬苦..他們之前已經找了兩位前輩作了..可是只能束之高閣..直到小弟個人撇開現論..另闢蹊徑..做出來的是讓對方十分滿意..可以真正解決實務問題..還獲得年度最佳論文獎..可是當將計畫案改寫成論文發表時..因為不符合主流學派的想法..在研討會上被批得很慘烈..投稿論文又到處碰壁..一直被主流期刊退稿..流浪到第三年才終於被非主流期刊接受..這是學界甘苦談..順便聊聊..哈!!)

後天出國..謝謝..祝好

版主回應
祝Mann老師 一路順風,順利發表! 2016-06-29 22:16:32
Mann 2016-06-26 20:17:17

唐兄您太客氣啦!!

在西方社會..所謂學者或老師..其實都只是社會當中的一環而已..不像儒家文明地區..尤其是台灣的內閣中的博士比重世界第一..反而產生同質性過高的另一種問題

其實在國外..學者向實務界請益或者交流的情況十分普遍..甚至有些時候有些領域..學者只是在整理創新.趨勢.潮流的面貌與提出解釋的工作..想要釐清來龍去脈與探悉究竟..未必能夠如在第一線或實務界的專家..做的創新或帶領者一般..可以引領趨勢..

我正準備出國參加一場研討會..準備發表而被評論..也被安排評論其他學人..其實現在國外有一定水準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有的加入部分場次的論壇..也會加入實務界的對話..以及部分新書(包含學術界或實務界)發表會..不全然是論文發表..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參與者除了基本資格要求之外..大家都是真正來學習..交流與討論的..所謂的學問..其實就是既要學..又要問..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故事..其實屢見不鮮

上述觀點..受益了..謝謝
Mann 敬覆

版主回應
老師您又客氣了

至少,老師這個職業,在我心目中還是有一定其份量及值得尊敬的地方
我相信您一定是位受學生青睞的好老師。當然我也支持學者不要躲在象
牙塔內,應該跟外面業界做交流與研習,這樣提出來的研究成果可以實
際應用在實務上,而不會被說論文寫一堆,沒有幾個可以應用得上。

最後,我的所思所得,若有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多包涵,
祝您發表順利、順風平安!
2016-06-27 03:59:45
Mann 2016-06-25 16:39:51

大哥
感覺上演講似乎滿精彩的..不過..說到最後..我還是希望見到您的回答ㄟ..哈!!

版主回應
這位老師,感覺您在挖洞給我啊~
不才我,非但不會說話,大道理更不識幾個,所以無法舌燦蓮花、引經據典,
只能透過本身的觀察與經驗,分享一些市井小民的想法與體悟,給云云懵懂在
學之學弟妹,足矣。實難無法與您比擬,更有望其項背之感。

以下簡短說明:
1.抄襲→這是自由心證也主觀的問題。
A說60%抄襲,B說90%抄襲,C說沒有抄襲。有沒有抄襲,創作者自己最清楚
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問問自己的良心。要證明,請拿出證據。所以做好保
護:每一次的創作前,最好資料收集過程要眼觀四方、耳聽八面,並留下所
有創作手稿及日期標記(可利用郵局戳記)。


2.機器人→每一件事情都有一體兩面。
機器人為工業發展而出現,目標是縮短經營成本與人事費用,有取代人力的
疑慮。因為發展漸成熟,所以轉向家庭娛樂方向發展(日本是研究及投資機
器人研發最大努力的國家)。若是怕自己會被機器人取代,請努力發展及投
資自己學習多樣的才能,不會被取代的才能。


3.品牌→做品牌本身就是一件燒錢的事情。
台灣市腸小,當然要往國外打,不是輕視台灣,而是每個企業要發展的策略
與想經營得市場不同,做品牌有勇氣,成功或失敗沒有一個準(舉例宏碁、
華碩、巨大)。品牌不是一套企業識別系統的規劃設計,那只是一切的基礎。
重要的是,如何將品牌印象深植入心,打動消費者,是一種長期的心理策略
,並透過各種不同媒材,甚或一些實體活動的贊助、投資,建立並形成一種
既定的印象,簡單的說,品牌本身是動態的,是生活的。


4.就業→白紙一張本身也是一種競爭力。
怕公司不要沒經驗的畢業生,大家都會怕,但與其怕公司不要沒經驗的人,
不如逆向思考,為何不趁在學期間,積極主動的去累積各種實務經驗,實習
也好,或參加設計比賽也好,厚實自己的能量,也許等到畢業的那一天,所
累積的資本,不見得會比有經驗的人少,也許會等量齊觀。另外,就是自己
的想法,有想法的人,表示有思考,要如何有想法就是多閱讀、多涉獵各種
不同領域的知識,跨界學習、跨界合作。畢竟設計是一門應用科學,背景知
識的廣度,或多或少影響自己的創意發想與設計目的訴求。所以白紙不見得
沒有優勢,把自己當成海綿,可以吸收更多,看到的、聽到的,所產生的想
法與洞見不會被過往的經驗所束縛與限制,有時有些企業著重的是這樣的面
向,不需妄自菲薄。


5.設計效率→平時功夫下得深,不怕突如其來的挑戰
現在產品設計開發確實在跟以前比較的話,時間上縮短的很多,當然原因很
複雜,不是這次重點。今天談的是在準備學校設計作業的過程,如何有效率
我只能說,很多時候不要刻意等待老師給出答案,而是要主動的去思考缺失
或提出更好、更完善的想法,利用課餘時間去請教老師。DATA的收集及分析
本身可能會是一種看似無用,但未來天曉得的過程。這也仰賴自己願意投入
的時間,以及學會時間的管理,有很多種方式可以確切的去掌握,端看自己
是否夠主動,畢竟你主動,老師也會有熱情願意指導,這是教學相長的一種
過程與益處。如果今天要設計汽車,你收集的DATA也許無法全部有效應用在
設計作業上,但這些知識你學習到了,可能畢業之後,哪天當上汽車設計師
,那些看似無用的知識不就等於回饋回來給自己了嗎?所以不是浪費了時間
而是時間永遠為你證明,只要你每一次用心準備。



6.大陸→數位內容強勢,人才競爭
早期的台灣人不管是到大陸工作、投資甚至做貿易等,都會謹記北上廣深
這四個地方,現今來看,設計在深圳獲得很高度注目的發展,其發展競爭
程度,不亞於上海或北京。至於現今大陸最火紅的工作與產業都指向數位
內容,這有一個根本歷史必然的原因在背後,即是現代社會發展過於快速
,所以大陸人其實跳過很多我們曾經歷的時代產物,例如CD唱片、DVD等
等。其中大陸不興室內電話,幾乎人人都是一支手機在做所有食衣住行育
樂,所謂一機在手,生活都靠它搞定,這樣的情況下,有關手機的數位內
容能不火紅嗎?不管是數位城市、APP設計開發、網頁設計等等,都是大陸
目前最火紅的項目之一,包括他們的微商、第三方支付等等。但不要忘記
大陸什麼沒有,人最多,要競爭上位,自己可能兩把刷子還不夠,如果有
機會可以過去了解,畢竟雖然專業是學習工業設計,但每個人有每個人設
計的興趣與專長,或著也可以去思考數位內容產業如何與工業設計做結合
為工業設計找出新的方向與思路。


不好意思,在下抖包袱,不是要賣弄專業,僅只是見招拆招,我見我思。
如有錯誤,還望老師您指正,在下亦欣喜接受各種新式與正確觀念。最後
再強調,在下實在不太會說話,所以演講這種事,也許是經驗不多,或是
天生容易怯場,還是會小緊張。我所謂的簡短說明,可能還是要這樣的份
量字數,才能對得起老師您的到訪留言。雖遠不如您每每動輒數千字的嘉
言語錄,但在下已經盡力,周末什麼的,就放過我吧,哈

寥音
頓首
2016-06-26 19:10:01